記者從教育部了解到,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各高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緊緊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堅定理想信念,增強“四個意識”,不斷推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不斷鞏固馬克思主義在高校的指導地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成效顯著。高校師生思想狀況主流積極向上,對黨的領導衷心擁護,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充分信賴,對“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高度認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更加堅定,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充滿信心。(12月7日《人民日報》)
千秋大業,人才為先。作為向國家和社會培養輸送人才的“主陣地”,高校在人才培養和輸送上扮演著至關重要角色。高校所培養輸送人才“質量”的優劣,直接關系到事業成敗興衰。而高校所培養人才“質量”的標準是什么呢?毫無疑問,“德才兼備”便是最重要的判斷標準,立德樹人便是高校教育的“真色”。要奠定高校教育的“真色”離不開思政教育功能的有效發揮。
思政教育扮靚學子“人生底色”。盡管一些大學生已經步入“成年”階段,但絕大多數人還只囿于校園,沒有與社會深入接觸,屬于“單純的人生階段”,此時若不能很好地塑造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將來走上社會就很容易沾染一些不良習氣和消極腐朽思想,這于他們的人生和事業而言都將是十分有害的。大學生在高校學習期間,接受充滿正能量的思想政治教育,對于筑牢“三觀”,扮靚“人生底色”都將起到至關重要作用。
思政教育護航學子的學業。學生的天職是學習。術業有專攻,學業有所長。自大學生邁進高校大門那刻起,就意味著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相應的學業。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要完成規定學業,沒有足夠定力和恒心不行,必須在學業上傾注精力、投入熱情,這樣才能將學業修成、修精。否則,就有可能成“半拉子工程”。高校思政課為學生完成學業提供精神動力、智力支持,有助于讓學子們發奮學習、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自己相關學業。
思政教育為將來事業奠基。毋庸置疑,當大學生走出校園后,都將迎來屬于自己的一番事業。而事業則會影響人生的高度和厚度。如果在事業上一事無成,人生必定暗淡許多。要在事業上有一番成就,就要奠定事業基礎。毫無疑問,高校思政教育就是為學子將來事業打基礎的工程。
為讓學子們成人成才,成長為國家和社會的棟梁,我國廣大高校將思政教育緊緊抓在手上,高校思政工作領導權、宣傳思想陣地建設、思政工作隊伍建設等,均得到強化,有力助推了立德樹人工程的開展。有這些作保障,我們堅信,廣大高校必將培養出一批又一批又紅又專、德才兼備的優秀建設者和接班人。(黃海彥)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