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繪長征的壁畫、記錄遵義會議場景的瓷瓶……這幾天,在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善齋樓,100多件藝術作品正在以教學展品的形式呈出。這些以建黨95周年和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為主題創作的作品,正是清華美院學生《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的作業。
近幾年,清華大學積極探索思政教育新路,該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推進“因材施教”教育模式,借助慕課等新興平臺,形成了一套先進、多樣的教學方法,使思政課成為大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的課程。去年9月,清華大學《毛澤東思想概論》這門課程被世界三大慕課平臺之一———哈佛大學與麻省理工學院聯合創建的edX選中,成為中國首門登陸國際三大慕課平臺的思想政治課程,如今已有130多個國家的5000余名學生學習過該課程。有國外媒體對此評論稱:“中國正通過慕課方式向西方國家傳遞他們的價值觀?!苯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概論》 這門課也登上了edX慕課平臺。
結合專業,學生感同身受
“不同的成長經歷和學科背景,讓大學生的興趣愛好各不相同?!鼻迦A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王雯姝教授告訴記者,“在和學生的溝通交流中,我們覺得,要結合學生專業特點,實行因材施教,才能真正打動學生的內心,才能真正有效果?!?/p>
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這門課上,老師針對清華美術學院學生的專業特長“因材施教”。課程作業不僅僅是小論文,還有“讀歷史搞創作”。學生用美術作品、詩歌、微電影等形式,完成思政課作業。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95周年,也是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老師華表讓學生以“雄關漫道”為主題進行創作。美院200多位學生共提交了100多件作品,有繪畫、雕塑、陶瓷、染織、攝影、書法等多種形式。例如美院動畫專業學生莫均鴻等9名同學,將小英雄 《雞毛信》 的故事改編成連環畫,用一幅幅精美黑白鋼筆畫呈現少年、八路軍智斗日寇的場景,在朋友圈中博得一片“點贊”。為了創作這份作品,9個人查閱大量資料,根據故事選擇場景,設定人物?!斑@次課程,既讓我們了解了中國革命的歷史,了解了英勇的抗日戰爭,又鍛煉了我們的專業技藝,我很喜歡這種作業方式?!蹦櫿f。
據悉,清華大學本碩博一共8門思想政治課程,各學院、各專業的“育人課程”,已經全部實行“因材施教”模式。同樣的愛國主義教育內容,給工科學生授課時,會加入鄧稼先、錢學森等“兩彈一星”元勛的故事,把科學精神和愛國激情結合;給文科學生上課,則多和他們講講朱自清、聞一多這樣靠手中一支筆來擔當時代責任的文人。老師們說,這樣的“因材施教”,才能讓正確的價值引導覆蓋整個教學。
教學相長,拓展立體式教學
在“因材施教”積累的經驗基礎上,近年來,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開始著手對博士生思想政治理論課進行改革探索與實踐?!吨袊R克思主義與當代》 課程組率先推出了全程實行“教學相長課程手冊”管理的課堂教學新模式。
每學期開課前,一本 《教學相長課程手冊》 就被及時上傳到網絡學堂上,手冊包括教學內容與大綱、教學相長交流卡、格式化讀書報告表、評分表等,使學生們對教學安排了然于心。每次下課前15分鐘,授課教師都要給學生們布置幾道題,要求通過填寫“教學相長交流卡”歸納教師的觀點,并給出自己的觀點與評論,如果觀點言之有物,還能得到老師的嘉獎和加分。
“教”與“學”的有效結合使傳統的平面化教學拓展為立體式教學,大大提高了思政課的針對性與實效性。從學生的反饋來看,“教學相長”課堂管理模式收到了預期的效果,得到了學生們的普遍認可。計算機系3位女同學用動畫、DV等多種形式合作創作了 《百年清華百圖游———從清華風物看近代史》,她們的作品把百年清華歷史與近代中國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
登陸慕課,開放選課受歡迎
線上平臺“慕課”正在興起,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也抓住了這一契機,2014年9月,在全國高校率先推出首門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在線課程,當年校內學生選課1600多人,校外超過萬人,被媒體稱為“萬人迷”的思政課。之后,4門面向本科生的思政課全部登上了慕課平臺,向全社會開放,累計選課人數已近15萬人。
傳統的授課方式,老師往往要在45分鐘或90分鐘時間內講完一個章節的所有內容。而在清華大學的思政慕課課堂,一個章節的內容被分解為符合閱讀習慣的若干個知識點,每個知識點被制作成7至15分鐘的獨立視頻。
一位在慕課平臺上講授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的老師說:“在慕課課堂里,時間被化整為零,學生可以在等公車時、在食堂里,拿出手機看幾分鐘視頻,做幾道習題,完全是他們可以自主選擇的?!?/p>
清華大學又開始探索基于慕課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據介紹,學生前8周在慕課線上學習,后8周則由老師在課堂上進行專題講授?!八麄兺ㄟ^慕課學習到了理論,上課時老師會用大量案例進行分析,幫助學生對理論進行消化理解,這樣的效果更好?!蓖貊╂f。(本報駐京記者 郭超豪 首席記者 樊麗萍)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