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董魯皖龍)“近年來蕭山區城市化發展迅速,大量進城農民成為新市民,如何幫助新市民更好地適應、融入城市生活,成為擺在蕭山區政府面前的重要議題?!苯?,記者從杭州市蕭山區了解到,蕭山區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以新市民為重點人群,以“10分鐘學習圈”為載體,大力推進社區教育,助力新市民融入城市生活。
開展社區教育,學校是平臺和基礎。為此,蕭山區堅持“學有其校,校有保障”的思路,區和鎮街兩級政府每年投入2000萬元,構建了以蕭山社區學院為龍頭,鎮街社區教育中心為骨干,行政村(社區)市民學校為基礎的三級社區教育網絡。同時,整合中小學教育資源,廣納博物館、文化館、圖書館、科技館等公共文化資源,建成了100家農村文化禮堂以及信息平臺“蕭山學習港”。
經過摸索,蕭山區形成了融社區教育和自主學習、實體學習和網絡學習、社區教育和社區文化于一體的“10分鐘學習圈”,確保了居民步行10分鐘可到達社區學校,車行10分鐘可到達鎮街教育中心。
蕭山區還積極創新學習載體,通過講師團、成人高等教育、成人職業教育等方式引導新市民愛學、樂學,滿足新市民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為了適應蕭山社會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的需要,蕭山實施了以學歷教育為主的成人高等教育、成人雙證制教育、掃盲教育等項目,每年幫助3000人獲得本??莆膽{、4500人獲得高中文憑及技能證書,12000人摘掉了文盲帽子。
在當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環境下,為幫助新市民創業、創富,蕭山還建立了成人職業教育體系。自2010年以來,每年舉辦各類技能培訓班8700余個,培訓新市民40余萬人次,發放各類職業資格或技能等級證書1.8萬張,轉移農村勞動力1.4萬余人。
“蕭山社區教育以學歷教育為主,大力推進成人職業教育培訓,有效地提高了蕭山新市民的教育水平,為蕭山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供了有力支撐?!笔捝絽^副區長黃曉燕說。
黃曉燕介紹,通過學習所得轉化為創業成果,蕭山農民的人均年收入實現了年均10%的增長速度,其中工資性收入和經營性收入占95%以上,2015年人均收入超過2.9萬元。
社區教育也提高了新市民的公民意識和參與意識?!耙苑誈20為例,僅平安志愿者就達到21萬人,蕭山區獲得浙江省平安創建‘十一連冠’?!痹邳S曉燕看來,這也是學習成果在社區治理上的體現。此外,通過建立農村文化禮堂、文體設施推動社區教育轉化為生活品質。每年有超過一半的新市民參加社區舉辦的各種學習、文藝與健身活動,培養了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社區教育是建設學習型社會的奠基石、推進農村城市化的助推器、促進農民市民化的動能源、促進社會治理創新的智力庫?!秉S曉燕說。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