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教育廳廳長 左敏
山東省認真貫徹落實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堅持問題導向,創新管理體制機制,優化資源配置,努力建設高水平鄉村教師隊伍。
一、推進“縣管校聘”改革,教師管理權回歸教育。以省為單位整體推進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讓教師由“學校人”轉變為“系統人”。編制、人社部門負責核定中小學教師編制、崗位總量,教育部門統籌管理教師編制分配、招聘使用、交流輪崗、考核評價等具體事務,形成了事權和人權對稱的機制,為教育部門優化教師資源配置創造了條件。目前,全省已有80個縣(市、區)先行試點,其余57個縣(市、區)在年內全面推開。今年,全省交流輪崗教師2.09萬人。
二、深化編制配備改革,破解教師編制難題。按照“總量控制、統籌城鄉、結構調整、有增有減”的原則,建立中小學教職工編制總量控制、動態調整機制。一是完善編制標準。在統一城鄉編制標準基礎上,向農村學校傾斜,對年級學生數達不到標準班額數的學校,按班師比配備教師,小學每班2.4名、初中每班3.7名;對承擔教學改革任務或育齡女教師較多的學校,按不超過5%的比例適當增加編制。二是創新編制管理。在有編即補、退?平衡的基礎上,對總體超編,但學科結構性缺員的縣(市、區),統籌事業編制設立周轉編制專戶,用于補充急需教師。強化統籌協調,縣域內難以調劑的,由設區市調劑解決,設區市無法解決的,由省級編制部門協調解決。三是建立教師編制定期動態調整機制,每3年核編一次。今年6月,按國家統一標準,完成了教師核編,共核定中小學編制77.42萬名。其中,鄉村學校按班師比核增3.76萬名,針對育齡女教師較多等情況核增2.78萬名,增加臨時周轉編制1.29萬名,市、縣兩級調劑其他事業編制0.96萬名。
三、健全教師補充機制,著力強化鄉村師資力量。實施鄉村學校短缺學科教師補充計劃,計劃2017年底前,全省新增鄉村教師1.8萬名,補齊短缺學科教師缺口。實施省屬高校免費師范生培養計劃,3年招收1萬人,畢業后帶編帶崗安排到鄉村學校任教。實施農村學校特級教師崗位計劃,在每個農村義務教育學區設立1個特級教師崗位,實行任期制,任期內享受特級教師待遇。
四、實施校長職級制改革,促進校長合理流動。取消學校和校長行政級別,讓校長由“行政人”還原為“教育人”,讓懂教育的人來管理學校。先期已在8個設區市探索試點,今年在全省全面推開。建立校長交流制度,加大城鄉、校際間交流,鄉村學校校長縣域內競爭上崗,用5年時間,完成鄉村學校校長輪換。
五、完善激勵評價機制,激發教師隊伍活力。建立以課時量為依據的績效工資制度,完善教師考核評價辦法,強化課時量在職稱評聘和考核評價指標體系中的權重。提高中級、高級職稱比例5-7個百分點,鄉村學校再上浮1-2個百分點,拓展教師職業發展空間,調動教師的教學積極性。
下一步,我們將認真學習貫徹本次會議重要精神,狠抓各項改革措施落地,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提供堅強的師資保障。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