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十三五”規劃的建議。全會提出,提高教育質量,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普及高中階段教育。今后五年中國將逐步分類推進中等職業教育免除學雜費。(10月30日新華網)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全面普及高中教育,將現在的普及初中教育的九年制義務教育提高到了十二年,并將逐步減免職業中學的學雜費。從表面上看,普及高中教育,就是為了讓孩子們多讀幾年書。但深層次想,中央提出全面普及高中教育絕非讓孩子們多讀幾年書那么簡單。讓所有的適齡學生都能夠接受高中教育,不但能夠為國家現代化建設培養更多的精英人才,也必將全面提升國民素質,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偉大中國夢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撐。
當今世界上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是綜合國力的競爭,綜合國力的發展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往往是相互之間的此消彼長,所以科技的創新才是綜合國力持續增強的保證。提升科技實力靠人才,培養人才靠教育。事實證明,我國從過去的貧窮落后發展到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正是因為我們一如既往的重視人才、培養人才、激發人才活力。雖然我們經濟總量位居全世界第二,但與處于領先地位的美國來說,差距還很大;與我們剛剛超越的日本來說,優勢還不明顯,要鞏固世界經濟強國的地位,發展教育,培養人才勢在必行。
同時,雖然我國經濟總量處于世界第二,但人均占有量還遠遠落后于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與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的矛盾還很突出,必須培養和激發更多的人才在經濟建設主戰場發揮作用,提供增量。高中教育是學校教育中處于承上啟下的關鍵環節,它不但是讓更多的初中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的一個平臺,更是源源不斷給大學教育輸送優秀人才的搖籃。普及高中教育,必將為國家培養更多的高素質人才,必將給高素質人才隊伍建設提供更多新鮮血液。只有擁有大量的知識人才,“兩個一百年”的中國夢圓才能有堅實的保障。
一個國家要發展,一個民族要騰飛,國民素質十分重要。每一個個體實質的提升,不但是整體素質提升的基礎,更是激發民族精神源遠流長的寶貴財富。雖然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我國國民素質得到大幅提升,但在局部領域,仍然存在不文明現象頻頻露丑的現象,特別是每到十一黃金周,既考驗著景區的接待功能,又考量著國民的文明素質。從媒體報道來看,提升國民素質仍然任重而道遠。國民素質的良莠不齊,往往會印證“木桶原理”的道理,部分國民素質差的人會成為社會的短板,不但阻礙文明的進步,還有可能侵蝕別人的文明素質,形成“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要解決這些問題,除了靠法律的手段外,通過強化教育提升國民素質才是根本。只有整個國民素質提升了,才能為國家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也才是社會進步的象征。事實證明,我們國家文明程度的不斷攀升,與我們全面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緊密相連。全面普及高中教育,讓更多的孩子受到更高等的教育,校正他們人生第一步,也就為整個民族素質的騰飛扎上了翅膀。
由此看來,中央在全面放開二孩的同時,全面普及高中教育,有著深遠的歷史意義和重要的現實意義。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黨中央對世界經濟格局深刻變化的準確把握,是對國家未來發展的一種責任擔當,是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有力舉措。這一重大決定,必將是能夠經得起歷史、實踐、人民的檢驗。(胡匆聰)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