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七彩云南的西部,大理白族自治州的最南端,坐落著一個小縣城,奔流不息的瀾滄江從縣城西南川流而過,縣城近一半的人口屬于彝族、白族等少數民族。它就是典型的山區農業貧困縣——南澗彝族自治縣,是云南省重點扶持的貧困縣。
2013年,這座享受瀾滄江水滋養和飽含彝族風情的小城,迎來了一個重大發展機遇——清華大學對口幫扶南澗縣,一段全新的小城故事正在逐章上演和書寫。
教育幫扶方興未艾
2013年5月31日,清華大學工字廳,清華大學對口幫扶云南省大理州南澗彝族自治縣協議簽約儀式正在舉行。根據雙方協議,清華將在人才培養與交流、醫療、科技合作等方面加強對口幫扶。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扶貧是扶貧助困的治本之道。對口幫扶首先從教育幫扶拉開序幕。早在2013年4月1日,清華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陳旭就率領黨辦校辦、對口支援辦、就業中心、科技部等相關職能部門的負責人到云南南澗縣開展對口幫扶對接調研活動。在調研現場,陳旭根據南澗教育實際情況同時了解當地教育需求,決定在南澗縣教師進修學校設立“清華大學教育扶貧現代遠程教學站”。清華不僅為南澗遠程教學站的設立提供了設備和技術的支持,還邀請國內專家名師開展講座,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和業務培訓,組織中小學教師培訓,提高在崗任崗素質。
清華大學通過南澗縣教育局了解當地中小學教學水平以及學科培訓需求,邀請國內知名專家和學者開展專題講授,開發教學資源和教師潛能。定期面向中小學學科骨干教師開展遠程教育培訓,培訓針對小學以及初高中學科的教學方法研究、班主任德育方法等專題,每期專題培訓選拔部分最優教師骨干到清華接受面授培訓,并由他們對南澗其他教師開展二次培訓。從6月3日至今,已經開辦5期培訓,涉及“小學班主任德育專題培訓”、“初中歷史教學教法研修”、“高中化學教學教法研修”、“高中生物教學教法研修”、“高中班主任德育專題培訓”等專題,課程包括《教師專業化-做學習型教師》、《新時期下素質教育的思考》、《師生有效溝通》、《引導式溝通與管理》、《中國夢背景下的教育改革》、《高中班主任工作經驗與方法》等。
南澗縣民族中學一位年輕的高中生物教師羅品崗,在參加了培訓之后深有感觸:“很震撼!一直以為自己是一位優秀的生物老師,理由是每次考試所帶學生成績名列年級前茅,所上的生物課學生還算喜歡,有時也知道自己高估了自己,但總能在學校的期末考試上找到自信,當我參加了“高中生物教學教法研修班”后,看到那么多新進的思想和豐碩的教學成果,才徹底知道自己距離優秀教師還有很大差距?!?/P>
南澗縣無量山鎮紅星小學教師魯麗華在到清華接受面授回到南澗二次培訓時,通過手機拍照和大腦回憶的方式,將自己在清華的學習筆記和心得體會,竟做成了近八十頁的幻燈片,令南澗二次培訓的在場教師格外感動。魯麗華覺得這些資料,雖然做起來頗費力氣和腦筋,但是它們太有價值了,對南澗的老師們來說太有用了。
南澗縣教育局教研主任楊國智,在組織南澗教師參加清華遠程培訓的過程中,更是有著切身體會。他說自己聽過很多省市的優秀課程,但這么好的課還沒聽過。從講座到示范課再到點評,新課程想做的,這些培訓課程都已經做到了。培訓讓人大開眼界,那些名師的思想火花和高度境界更是給人震撼和沖擊。楊國智回憶起遠程教學站運行的過程,當時正值高三年級面臨升學壓力的關口,有些老師對參加培訓抱有畏難情緒,但真正參加下來所有老師都改變了念頭。
楊國智介紹,新一期的培訓即將開始,南澗當地將選拔兩位優秀的小學骨干教師到清華大學附屬小學進行為期2個月的住校培訓學習。
醫療幫扶寸積銖累
2013年5月25日,王宏鑫,南澗縣1歲8月大的先心病患兒,在外婆的陪同下由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專車送到北京進行救治。這個小女孩是留守兒童,父母為了給孩子攢錢治病都在山西打工。
5月11日,小宏鑫的外婆帶她到南澗縣婦幼保健院看病,通過院里醫生介紹得知清華為患兒免費做篩查救治的消息后,這位老人為飽受病苦折磨的小宏鑫而欣喜若狂。外婆帶著小宏鑫進行復診篩查,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臟中心的主治醫師王春燕為小宏鑫進行了篩查,確診后決定送京進行手術治療。
對于小宏鑫這樣貧困的農村家庭來說,巨額的手術費用曾讓小宏鑫的家庭膽戰心驚。根據此前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與南澗縣婦幼保健院的合作協議,小宏鑫的手術費用除了南澗縣政府承擔的民政救助和醫保部分外,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救助基金也將解小宏鑫一家的燃眉之急。除了小宏鑫的手術救治等費用外,小宏鑫的外婆也得到陪同往返的費用補貼。小宏鑫終于可以安心接受手術了。
手術成功了,小宏鑫術后又經過一周的恢復,痊愈出院。小宏鑫的外婆激動得不得了,老人逢熟人就念叨,說小宏鑫太幸運了,趕上了國家的好政策,遇上了清華的好醫院。
5月25日同批由專車送京救治的還有南澗縣其他四個患兒及家屬。1歲1月大的女嬰朱建蓉便是其中一個。她的媽媽是聾啞人,在整個救治過程中,清華一附院的醫生們和她溝通也頗費周折。通過篩查確定手術治療,考慮到患兒媽媽的特殊情況,清華一附院還額外允許她爸爸也陪同朱建蓉赴京手術。朱建蓉媽媽無法用言語清晰表達,但知道小孩爸爸也能一起陪孩子去北京看病,她抹著眼淚呀呀做聲。
白曉雯,2歲1月大的女童,是五個患兒中病情最重的一個。清華一附院為她進行篩查診斷后,告訴她的家人需要為她進行開胸手術。她家人就開始糾結矛盾了起來,考慮到孩子畢竟還小,全家對手術過程很擔心。清華一附院的醫生就為他們講解手術對小孩的作用和影響,最終白曉雯的家人解除了對手術過程的心理憂患,將白曉雯送京救治。
通過清華一附院的手術,這五個南澗孩子都重新獲得了健康,五個家庭又恢復了幸福喜樂。
南澗縣衛生局副局長徐華作為帶隊負責人,親自將五個患兒及家屬送到北京。說到清華對南澗的幫扶,徐華說清華真正是做實實在在的事,這種幫扶的確是“按需幫扶”,雙方合作是讓老百姓滿意的民生工程,不僅使南澗患兒得到救治,也促進了地方醫療技術水平的提高和醫務人才的培養。后續,南澗還將派出醫務人員特別是彩超人員到清華一附院進修學習。
回憶起帶隊赴京的個人感受,徐華說自己當時是第一次到北京,同時要肩負著五個孩子和家庭的責任,內心很焦慮,但是抵京后這種矛盾復雜的情緒完全消解了。因為清華一附院派車派人專門接送,安頓好飲食住宿,考慮周到細心,免除了她所有的憂慮,更讓她分外感動。她代表南澗患兒家屬向清華一附院表達謝意時說,現在大家都在講“中國夢”,清華正在為邊疆貧困家庭圓一個健康夢。
2013年9月11日,經過一路勞頓,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臟中心主治醫師胡建立從北京趕赴云南南澗縣。
9月12日,新一批先心病篩查已經拉開序幕。這次復診范圍不僅局限在南澗縣,更是擴展到整個大理州,篩查人數也從第一批時的32人增加到現在的150人左右。篩查出的新一批患兒又將通過清華一附院的手術重獲健康。
人才幫扶不輟踐行
三十出頭,皮膚黝黑,略帶滇西口音,走在清華園里的這個年輕人,很像個地道的鄉鎮干部,很難有人想到他是從清華大學畢業的博士,曾任清華大學學生工作部副部長,他就是向輝。2013年4月,向輝受清華大學選派赴云南掛職擔任南澗縣副縣長,完成了身份的一重轉變。
向輝到了南澗,完全把自己當成了南澗人。他依托清華的各種院系資源和校友資源,積極促進南澗的發展。他邀請清華建筑學院的十幾個博士來到南澗義務做鄉鎮規劃,聯系在香港的清華校友努力為南澗的招商引資做貢獻,邀請清華校友林炎志為南澗做“走群眾路線,學習十八大”的報告,還將南澗的先心病患兒送到清華第一附屬醫院做心臟病手術……
清華對南澗的幫扶,向輝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他緊緊抓住清華資源,辛勤協調,對定點幫扶的南澗縣做工作,同時將眼光放遠,在教育部的統籌下,將南澗模式向整個大理州進行輻射和拓展。南澗當地的百姓說,向輝真的是來做實事的。
清華大學教育扶貧辦主任黃麗談到和向輝工作接觸中的變化時很是感慨,她說向輝到南澗后,人曬黑了,說話也有地方口音了。雖然到南澗時間不算太長,但他完全把自己當成了南澗人,而且還把和他有聯系的清華人都當做南澗人,積極爭取各種資源幫助南澗發展,這種把大家都“變成”南澗人的精神特別令人感動。向輝身上所承載的響應國家號召、代表清華大學為地方發展做貢獻的清華精神和社會責任感,把自己當成南澗人、和當地人民打成一片的付出,十分了不起。
清華對南澗的人才幫扶,不僅有向輝這樣的優秀干部沖鋒在前,更有系統的干部培訓助力前行。清華有關社會服務和公共管理專業的專家教授走入南澗,為南澗做培訓、講報告。南澗縣一組織領導干部走進清華進行研修,同時依托遠程教育站進行更大范圍的干部培訓。
6月17日-8月16日,清華大學根據南澗縣委組織部的需要,圍繞“依法行政”、“縣域經濟管理”、“公共管理”等主題安排了三期領導干部培訓,累計109人次參加了十八大會議精神學習交流、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與社會管理創新、做好群眾工作的思路與對策等專題課程學習。南澗縣組織部部長田強介紹,每次遠程干部培訓,教室內都坐得滿滿的,大家都希望聽清華課程來“充電”和“補腦”。
8月1日-23日,由南澗縣委書記和縣長帶隊組成的領導干部更是分批走入清華,參加南澗縣域經濟發展高級研修,清華為研修人員邀請專家講授中國宏觀經濟走勢、建設服務型政府等專題。
南澗縣委副書記、縣長吉向陽在參加了研修學習后,這樣說:南澗縣屬于云南省基礎條件較差、發展相對滯后的民族自治縣,與清華大學建立了良好的幫扶關系后,從戰略高度安排系統的干部培訓,不斷提升領導干部素質,希望能站好崗、履好職,知行結合,在做人做事、管理團隊和創新工作方面出真招、抓落實、見實效。
手把花鋤興意濃,多問耕耘待花期,清華大學和云南南澗彝族自治縣的對口幫扶工作還剛剛起步。含苞尤翹盼,花開會有期,這座西部小城和清華的故事還未完待續。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