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頒布實施三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各地以改革的決心、扎實的舉措狠抓貫徹落實。落實優先發展形成廣泛共識,促進教育公平邁出重大步伐,提高教育質量開啟新的征程,破解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取得新進展,清除束縛教育事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取得新突破,這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教育事業的高度重視和深切關懷,表明了各級黨委、政府優先發展教育的堅定決心,凝聚著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和教育系統廣大教育工作者和師生員工的不懈奮斗。
按照教育規劃綱要確立的“優先發展、育人為本、改革創新、促進公平,提高質量”的工作方針,經過三年的接力奮斗、銳意創新、攻堅克難,今天的教育事業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新氣象,為在2020年實現“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進入人力資源強國行列”的戰略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在教育優先發展國家意志的強力推動下,2012年實現了4%目標,這是我國教育發展史上劃時代的大事,是教育優先發展新的里程碑。從實施學前三年行動計劃到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三年來,一項項重大教育政策,惠及農村、邊遠地區和特定群體,體現出公平為先的鮮明特色。從啟動“2011計劃”到探索建立教育質量標準體系,以提高教育質量、實現內涵發展為核心的政策導向日趨明晰。從教育體制改革試點全面展開到教育改革重大發展項目有序推進,教育改革從國家層面頂層設計、試點先行、穩步推進。
在看到成績進展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貫徹落實教育規劃綱要任務依然繁重,三年的工作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離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人民群眾的期盼,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還有較大差距。今天的教育改革發展既處于黃金發展期,也處于矛盾凸顯期,我們只有改革創新才能為事業發展提供持久動力。要縮小區域、城鄉、校際差距,讓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必須改革創新;要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對優質教育的需求,走以促進公平和提高質量為重點的內涵式發展之路,必須改革創新。
黨的十八大提出“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這是黨中央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全局,對教育事業提出的新要求,也是當前我們貫徹落實教育規劃綱要的重要任務。教育涉及多個部門的職責,涉及多種政策配套,涉及多方利益調整,因而,改革不應單兵突進,而應協同闖關。我們要按照中央的要求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更注重教育內部改革的系統性,更注重區域改革的整體性,更注重教育事業內外改革的協同性,把教育改革引向深入。要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深化課程內容改革;改革辦學體制,改革完善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制度,落實高校辦學自主權;改革管理體制,完善均衡發展義務教育機制,健全教育監測評價機制;改革保障機制,改革教師管理制度,完善投入保障機制。
黨的十八大提出“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這是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核心思想的重要體現,是當前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戰略性任務。我們必須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是否滿意,作為檢驗我們教育工作的最高標準。凡是人民有需求的地方,就是我們要重點加強的地方;凡是人民不滿意的地方,就是我們要下決心改革的地方。要著力實現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著力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著力提供更加豐富的優質教育,著力構建體系完備的終身教育,著力健全充滿活力的教育體制。要向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難點問題,諸如減負、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異地高考等,發起攻堅戰。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讓我們真抓實干,開拓進取,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教育規劃綱要上來,為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實現教育強國夢想而接力奮斗,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本報評論員)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