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為全力促進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各地各高校結合實際、創新思路、多措并舉,用心用情加強大學生就業兜底幫扶工作,千方百計護航就業困難畢業生的求職路。
對重點群體“一對一”精準幫扶,提升求職信心和技能
脫貧家庭、低保家庭、零就業家庭等重點群體畢業生求職意愿強,但部分畢業生存在求職信心和技能不足等困難,為此,教育部、財政部持續實施“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宏志助航計劃”,面向重點群體畢業生開展就業能力專題培訓,幫助畢業生增強求職信心、提升就業競爭力。
“多虧就業輔導員‘一對一’指導,我順利入職比亞迪,成為一名采購工程師?!碧m州大學應屆畢業生伍曼琪就是“宏志助航計劃”的受益者。2023年春季開學以來,蘭州大學按照“一人一檔”“一生一策”的要求,積極開展未就業畢業生幫扶工作,分階段開展精準化就業指導。
“從就業中心到學院輔導員,再到班級就業聯絡人,從簡歷、網申、筆試到面試,蘭州大學形成了立體的就業信息服務網絡?!碧m州大學學生就業指導與服務中心主任李汝平介紹,“學校組織包含重點群體在內的250名2023屆畢業生參加了40學時集中培訓,系統提升畢業生就業能力?!?/p>
今年以來,像蘭州大學一樣,各地各高校開展“宏志助航計劃”,聚焦學生實際困難,細化幫扶舉措,多樣化、有針對性地開展就業服務工作。
面對重點幫扶對象,各地各高校認真落實“一對一”幫扶責任制,實施就業能力指導,為困難畢業生精準推送就業崗位,真正幫助重點群體畢業生更好就業——
在陜西,高校利用動態精準就業服務系統和“秦云就業”平臺,做好就業指導和預期引導,加大線上線下招聘頻次,并加強對脫貧家庭、低保家庭、零就業家庭、殘疾等困難畢業生群體的兜底幫扶,提供“一人一檔”“一人一策”精準服務。
在重慶,該市組建由高校和企業專家共同組成的專家庫,組織高校巡講200余場,參照醫院醫生線上問診模式,建立畢業生就業咨詢平臺,實行專家掛牌咨詢,面向學生開展個性化咨詢指導,解決畢業生求職過程中面臨的各種困惑。
在江西,各高校持續拓展市場化社會化就業渠道,密切跟蹤各類政策性崗位招錄,分類跟進畢業生就業指導,強化畢業生就業統計數據核查,加快落實畢業生去向登記制度,切實做好困難畢業生就業幫扶,全力維護畢業生就業局勢穩定。
加強就業觀念引導,提升未就業畢業生就業能力
河南推拿職業學院院長彭新介紹:“幫助畢業生就業的秘訣,就在于我們始終聚焦學生中醫推拿技能的提升。僅圍繞中醫推拿,我們就開設有6門課程?!?/p>
為了增強困難畢業生群體的就業能力,各地廣泛開展技能培訓,健全職業生涯規劃指導——
陜西省將有參加培訓意愿的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全部納入職業培訓服務范圍,開展學徒培訓、技能研修、新職業和就業技能培訓等多種培訓。
湖南省開展大規模、高質量的高校畢業生職業技能培訓,提供常態化高校畢業生就業信息服務。
山東省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工作的通知》,健全職業生涯教育體系,完善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體系。
在全力幫助就業困難畢業生提升職業技能的同時,各地各高校也積極轉變畢業生的擇業觀念,引導畢業生樹立健康的就業觀,讓面臨求職難題的畢業生找到正確的發展方向。
各高校廣泛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改進育人模式,做好服務保障,鼓勵未就業畢業生開拓就業思路,在成長成才的廣闊舞臺上發揮自己的專業技能。
在中原工學院,學校開設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引導畢業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就業觀和擇業觀。廣東財經大學則將促進學生就業與黨建思政工作相結合,引導畢業生把握時代旋律、服務基層,讓學生就業與國家和社會需要相結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聚焦學校特色,舉行了多種不同的主題活動,以增強學生們為國家戰略服務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各地各高校用足用好各項政策措施,為尚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順利找到工作保駕護航,并引導他們回饋社會,在服務人民群眾中實現人生價值。
建臺賬全程跟蹤服務,幫扶特殊群體求職就業
河北金融學院2019級計科(1)班學生小馬來自低保家庭,學院從其入學的第一天起,就為其建立幫扶臺賬。
入學后,學院為小馬配備學業導師和班主任,全方位提供精準的指導;大二時,推薦其進入中國銀行衡水分行進行實習體驗;大三時,推薦其進入合作企業安恒科技進行專業實習;大四時,積極向其推薦崗位。經過將近4年的全程陪伴,小馬于大四第一學期便成功簽約綠盟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在北京林業大學,學校建立重點群體畢業生幫扶工作臺賬,為每一名重點群體畢業生配備“就業幫扶導師”,明確幫扶責任,要求導師開展不少于2次的深度談話談心,不少于5次的精準就業崗位推薦。
在中國礦業大學,學校對每一名幫扶對象進行精準就業畫像,摸排分析未就業的原因,組織黨政領導、專任教師、輔導員等開展針對性的心理建設、能力分析、崗位推薦工作,做到“不落實不脫手”。
針對重點群體畢業生,各地方政府也開展細致入微的幫扶,為解決他們的就業問題辦實事、見實效。
四川省對學籍在省內高校的低保家庭、脫貧殘疾人家庭、原建檔立卡貧困家庭,以及殘疾、特困、獲得國家助學貸款的高校畢業生,給予每人1500元一次性求職創業補貼。對通過市場渠道確實難以就業的困難高校畢業生,設置公益性崗位兜底。
四川省內各高校建立“?!骸唷比壷攸c群體就業幫扶責任制,實施院系領導班子率先帶頭,教授專家牽線搭橋,輔導員直接指導,全力幫助重點群體畢業生到企到崗。
此外,四川省教育廳就業指導中心等9家省級單位成立四川省助殘就業創業公益聯盟,積極為殘疾畢業生爭取到就業培訓、創業孵化培訓、助殘交流合作等八大公益支持。
在各地各高校精心組織下,社會各界持續關心幫助重點群體畢業生,就業兜底幫扶工作有效開展,為離校未就業畢業生和重點群體提供有溫度、不斷線的就業服務,助力畢業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本報記者 程旭)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