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西部高原手摘星辰,立足三尺講臺聽瑯瑯書聲……無數青春的身影奮斗在基層,在祖國大地上勾勒出新時代青年的模樣。
基層一線是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重要渠道。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引導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教育部等有關部門推出的“特崗計劃”、“三支一扶”計劃、“西部計劃”等一系列基層就業項目,吸引一批批高校畢業生奔赴基層干事創業,將青春融入建設祖國的偉大征程。
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2021年7月21日,正在西藏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林芝市嘎拉村。在村便民服務中心,“90后”大學生村官黃海芬見到總書記,非常激動。她從廣東財經大學畢業后,放棄大城市的白領工作,毅然奔赴雪域高原。
“將來留在這里嗎?”習近平總書記問?!傲粝?!安家啦,愛人在隔壁村,也是一起來西藏的?!秉S海芬笑了。
這些年,她和同事翻山越嶺走訪四路進藏的老戰士后代、老干部、老黨員400余人次,搜集到珍貴史料600余件。在他們的努力下,嘎拉村展覽館在2022年3月正式開館,并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澳感R恢倍荚谀貫槲覀儺厴I生鋪路,當我們強大的后盾?!秉S海芬說。
近年來,為引導鼓勵高校畢業生基層就業,國家出臺了學費補償、國家助學貸款代償等一系列優惠政策。今年,教育部頒發首屆“全國高校畢業生基層就業卓越獎”,評選出了398名優秀高校畢業生,緊扣“為什么要去基層”作出解答,感召高校畢業生投身基層、奉獻基層、扎根基層。教育部會同國家衛健委、中央編辦等部門首次啟動實施“大學生鄉村醫生專項計劃”,拓寬基層就業新空間。
校園里,一場場基層就業宣講鼓舞人心。中國礦業大學以“學煤愛煤,基層就業”為價值引導,將每年4月定為基層就業宣傳月,廣泛宣傳基層就業典型,學校畢業生到能源資源等艱苦行業、基層一線就業比例常年超過70%;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始終將就業教育與就業引導作為“三全育人”重要內容,引導畢業生主動把個人理想追求融入黨和國家事業之中,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
“讓青春之花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綻放”成為一批批高校畢業生無悔的選擇。
為基層發展注入青春血液
這些天,在中核蘭州鈾濃縮有限公司分析計量部的液化分樣間,劉昇平和團隊正在對他們自主研發的國內首臺智能化液化分樣倒料裝置進行調試。這臺裝置可以將原料和核燃料產品,按照鈾同位素豐度、化學雜質等分析要求自動分樣,大大提升了效率,還具有自主化、自動化、智能化的特點。
“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013年,劉昇平從蘭州大學核科學與技術學院放射化學專業碩士畢業后,毫不猶豫地選擇基層一線,從事核燃料分析、輻射監測等工作。他將所學與行業難題結合,經過近3年的探索,劉昇平和團隊的科研成果“機油中放射性活度的測量方法研究及應用”,填補了國內該領域石油類物質放射性測量方法的空白。
基層發展的動力來自源源不斷的人才。在基層崗位上,像劉昇平一樣的年輕人奉獻智慧、揮灑汗水、挑起大梁。
創立了“豐樂鎮創客聯盟”為全鎮年輕人提供電商創業平臺、在村里辦廣場舞大賽、開展數字化辦公能力培訓……在黑龍江省雙鴨山市集賢縣豐樂鎮,“90后”干部楊玉瑩讓這個東北鄉鎮煥發生機。
2016年,楊玉瑩從哈爾濱商業大學畢業后來到豐樂鎮,成為一名基層干部。她吃住在村,研究了解村情、民情,想方設法為群眾排憂解難。她一邊協調資金為村委會修建辦公室,完善廣場健身器材,一邊指導完善村規民約,促進鄉村社會和諧穩定,大力宣傳廣大村民積極參與創建“清潔家庭·美化庭院”。她緊緊抓好基層黨建,定期指導全鎮黨(總)支部制訂主題黨日和組織生活計劃,并實行月培訓、月例會制度。如今,村黨建和村容村貌取得很大進步,村民們有了滿滿的幸福感。
在高校促進畢業生就業的宣講會、媒體平臺上,相似的故事有著不同的主人公。在安徽省阜陽市潁泉區蘇屯中心校楊莊小學,池州學院2018屆畢業生賈慧茹是學生們愛戴的好老師,她以身作則改變鄉村學生的行為習慣;在寧夏彭陽縣新集鄉衛生院,寧夏醫科大學2018屆畢業生李昊昊圓了少時的夢想,成為一名口腔科醫生,為鄉親們服務……
青春的面孔猶如點點星光,照亮廣闊天地,也撥動著更多青年的心弦。
在基層成長為棟梁之材
深入邊境一線9次、開展清邊巡邊13次等,共排查化解各類隱患23處,有效解決各類突出問題56處……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代移民管理警察,楊寧認為這一崗位用三句話來概括最為恰當:國門安全的捍衛者、美好家園的守護者、國門線上的逐夢者。
2017年,楊寧從內蒙古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畢業,應征入伍,在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某邊防總隊服役。退伍后,他繼續懷揣著報效祖國的赤誠,選擇成為一名移民管理警察?!耙泼窆芾砭斓墓ぷ髦饕秦撠煶鋈刖彻芾?,代表了國家的形象,是一份很光榮的職業,我身穿這身警察制服,也感覺自己多了一份責任?!睏顚幷f。
基層是成長成才的沃土,是施展才干的舞臺。一份份事業的答卷記錄著奮斗的青春——在脫貧攻堅事業中,西藏曲松縣堆隨鄉副鄉長、吉首大學2014屆畢業生張曉敏始終奮斗在西部基層一線,精準開展就業幫扶等工作,帶領困難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在科技報國道路上,新疆天山礦業公司生產技術部技術主管、新疆工程學院2019屆畢業生辛亞雄扎根煤炭開采一線,完成科研創新20余項、個人專利2項,創效300余萬元……
與此同時,一系列暖心的政策保障相繼出臺,為高校畢業生選擇基層就業護航。教育部、財政部聯合發文,強調切實做好特崗教師待遇保障,讓特崗教師“留得住、教得好”;河南省針對鄉村振興計劃的志愿者,每人最高發放2700元/月的生活補貼;福建省實施城鄉基層就業崗位募集發布計劃,開發一批社區基層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崗位,吸納畢業生到城鄉社區就業。
青年學子有了更足的底氣、更強的信心,投身基層事業。
來自大山深處普通農村家庭的彝族小伙李東是四川大學土木水利專業2023屆畢業生,他即將作為選調生前往大涼山?!拔乙眯袆盂`行青春使命,為大涼山持續發展貢獻力量?!崩顤|說。(本報記者 林煥新)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