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多所高校發布了《致2023屆離校未就業畢業生的一封信》,其中,閩南科技學院的信中寫道:“學校十分掛念你們,將繼續竭誠為大家提供服務?!边@句話令無數畢業生為之動容。
高校畢業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就業工作所服務的重要群體,教育系統不斷健全就業指導服務體系,有的放矢開展就業創業指導,細致入微做好就業服務,不斷強化就業育人實效。
持續加強就業指導“不斷線”
編發資源信息手冊、做好就業創業引導、優化供需匹配服務……自教育部開展“就業百日攻堅”促就業系列活動以來,教育系統持續做好畢業生離校前后促就業各項工作。持續擴大政策宣傳覆蓋面,做到崗位推送不斷線、就業指導不斷線、重點幫扶不斷線。
打開“湖北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政策地圖”,畢業生落戶、安居、資金補貼、稅費減免、服務保障等政策映入眼簾。今年,湖北省教育廳制作了“湖北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政策地圖”,全方位對就業創業政策進行宣傳,打造15分鐘就業服務圈。
不只湖北,今年,全國各省份加大就業宣傳力度,創新宣傳方式,加強就業創業指導,著力打破消息壁壘,為學生提供新鮮資訊和便捷服務。
廣西啟動“招聘夜市”助力就業,讓招聘企業“擺攤”亮崗,求職者“逛街”擇業,給求職增添了一種工作時間外溝通的輕松感,巧用生活煙火氣,為就業聚人氣,打造出“人才經濟”與“夜市經濟”雙輪驅動模式,實現了就業、創業和經濟的良性互動。
遼寧省教育廳不斷打出“組合拳”,通過“百校千崗”招聘會等系列活動,深入解析如何應對職場變化、指導簡歷撰寫與面試技巧,幫助畢業生提升求職技能。甘肅省教育廳通過舉辦全省高校優秀畢業生宣講團進校園宣講活動,實施宏志助航計劃和教育系統“三抓三促”行動,幫助畢業生實現充分就業、精準就業、高質量就業。安徽完善就業服務平臺和微信小程序,為畢業生提供“云招聘”“云面試”等服務,舉辦省級校園招聘活動22場、校園就業市場6559場,提供144萬個崗位。
7月,國家大學生就業服務平臺會同有關部門還陸續推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面向2023屆高校畢業生網上招聘活動”“2023屆高校畢業生離校未就業專場招聘活動”等招聘活動。
為滿足重點地區人才需求,促進地區發展,“華東六省一市重點地區面向2023屆高校畢業生專場”“陜甘寧中部地區面向2023屆高校畢業生專場招聘會”等7場重點區域招聘活動上線,提供不斷線的“互聯網+就業”服務,助力高校畢業生就業。
全力以赴精心暖心促就業
如何確定自己的就業方向?求職面試應該做哪些準備?針對學生關注的問題,各地各校強化個性化指導服務,切實幫助學生提升求職本領。
學生的能力特長、性格特點不同,職業發展方向也有差異,各地各校通過簡歷撰寫指導、面試求職培訓、“一對一”咨詢等形式,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就業指導服務。吉林對離校未就業畢業生全面登記建檔,向畢業生多輪提供就業指導、就業崗位推薦、技能培訓、就業見習機會,精準開展個性化服務。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對畢業生建立“一人一導師”幫扶機制,江西財經大學在班級設立職業發展與就業委員……目前,許多高校正在積極探索,力求精準指導、強化實效。
在河南,河南職業技術學院創建了“專業與職業性向測評系統”,指導新生進行專業與職業性向測評,制定職業生涯規劃;創建“成長畫像學習導航系統”,指導學生精準學習;搭建“智慧化精準就業系統”,為畢業生和用人單位進行雙向精準推送。以“人職匹配、因材施教”教育理念構建人職匹配大數據分析平臺,運用大數據技術對接校企人才供需,實施人才分類精準培養,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
在重慶,市教委參照醫院醫生線上問診模式,建立畢業生就業咨詢平臺,實行專家掛牌咨詢,面向學生開展個性化咨詢指導,解決畢業生求職過程中面臨的各種困惑。實施扁平化管理,分片區建立7個高校服務站,打造“1小時就業服務圈”,按照逐校開展調研、個性化定制方案、整合資源提供支持服務、定期開展工作督導的方式,切實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過程中的具體問題,打通政策落實和工作推進“最后一公里”。
在北京,中國礦業大學開展“三精準”就業幫扶,一是精準就業畫像。摸排分析困難畢業生未就業原因,對于每一名幫扶對象精準畫像,組織黨政領導、專任教師、輔導員等“一對一”開展針對性的心理建設、能力分析、崗位推薦工作,做到“不落實、不脫手”。二是精準能力提升。面向困難群體舉辦就業能力提升培訓班,開展精準診斷、針對性模塊學習、企業HR講座。
引導畢業生樹立正確就業觀念
最近,一位“95后”姑娘返鄉創業成為“非遺經紀人”的故事在網上廣為流傳。大學畢業后,房欣打造了自己創業就業的主陣地——拾月拾陸瑤族(非遺)文創園。在這里,她將傳統與創意有機融合,做起了瑤族文創產品,帶動當地婦女就業,提升當地婦女收入,還成了廣東省清遠市鄉村新聞官。目前房欣和團隊已經開發了將近200款產品,深受游客們喜愛。
澆花澆根,育人育心。高校就業指導服務不僅要注重學生求職技能的訓練,還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就業觀念。對此,各地各高校深入推進就業育人,把就業教育和就業引導作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內容,廣泛開展以“成才觀、職業觀、就業觀”為核心的就業育人主題教育活動,引導學生“志存高遠、腳踏實地”,找準定位,踏踏實實實現人生理想。
廣泛開展就業規劃教育、改進育人模式、做好服務保障……在學校指導下,越來越多的畢業生面向重點地區、重點領域就業,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廣西師范大學持續強化就業思政,一方面改革夯實“第一課堂”,積極推進職業生涯與就業指導課程思政改革,轉變學生職業觀、就業觀、擇業觀;另一方面,創新豐富“第二課堂”,通過書記校長講就業思政課、基層就業出征儀式、校友主題報告會等形式,引導畢業生立志扎根基層、爭做有為青年。青島理工大學依托“現代產業學院”和“就業直通車”等創新形式,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就業觀,營造學生“沉浸式”就業體驗,促進學生好就業、就好業。哈爾濱工程大學將學生職業規劃指導與就業價值觀塑造相結合,選派學生到船海行業重點企業沉浸式實習實踐,培養學生對船海行業的認同感。
教育系統通過精準開展分層、分類、分階段就業指導,將胸懷“國之大者”的擇業觀貫穿育人全過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就業觀。各高校、多部門齊心協力,共同攜手讓每一位有求職意愿的畢業生都能在合理預期范圍內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本報記者 張欣)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