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實施一次性擴崗補助政策、推動學校落實落細就業指導服務、持續供需對接就業育人項目……進入高校畢業生就業沖刺期以來,政府、企業、學校等有關各方持續加大力度,充分利用市場化就業渠道,全面深入拓展市場就業崗位,努力保障高校畢業生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
推動補貼落地 積極訪企拓崗
近一段時期,教育部深入實施2023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百日沖刺”行動,其中多項政策圍繞開拓市場化就業渠道展開。
在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等多方政策支持下,有關部門和地方全面落實就業優先政策,完善吸納就業補貼、社保補貼、職業培訓補貼等政策體系,精準有效實施減負穩崗擴就業各項政策措施。
在四川,鼓勵民營企業新增吸納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對招用青年符合條件的市場主體按規定給予稅費扣減、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社保補貼等政策措施。
在陜西,當地對認定達到標準的創業孵化基地,按每帶動1個人就業不超過3000元的標準核算,給予創業孵化項目補貼。
在江西,加大對吸納就業能力強的行業企業擴崗政策支持力度,實施支持金融機構開展穩崗擴崗服務和貸款業務、繼續實施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鼓勵創業吸納就業、加大創業擔保貸款支持力度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用好社會保險政策,由企業所在的地(州、市)按照每人1000元的標準給予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用好金融服務政策,由金融機構向吸納就業多、用工規范的實體經濟和小微企業,提供“穩崗擴崗”產品和服務……新疆出臺的一系列政策,受到用人單位歡迎。
“訪企拓崗”是挖掘市場化崗位的重要途徑,有關部門和學校多方奔走,深入一線與企業對接、與市場對接。
全國工商聯會同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共同啟動“百城萬企”民企高校攜手促就業行動,組織1萬家以上民營企業在100個以上高校集中的城市舉辦專場招聘活動。據不完全統計,共有10.2萬家民營企業在155個城市參與線上線下活動,提供崗位信息222.5萬條。
北京市教委主動與各地級市組織、人社、國資部門對接,截至目前,組織了54所在京高校赴北京大興、廣東深圳、四川綿陽等地訪企拓崗,簽訂戰略合作協議7個,指導高校挖掘崗位5.4萬個。
廣東省清遠先導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稀散金屬研發、生產、銷售和回收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了解到企業去年招用高校畢業生185人、今年還有拓展空間時,清遠市有關部門積極走訪企業,為其招聘提供服務。公司總經理助理李嘉兆說:“截至目前,我們新招用應屆生303人,比去年增加118人?!?/p>
精準匹配供需 提升就業質量
精準匹配崗位人才,精準對接區域發展。在促進就業工作中,各有關方面以“精準”提升就業質量。
工信部聯合教育部印發通知,舉辦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面向2023屆高校畢業生網上招聘活動,積極動員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布招聘崗位,吸納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
圍繞省重點產業緊缺人才需求,安徽省政府開展“招才引智高校行”活動,積極引導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企業開發不少于60萬個高質量就業崗位。
重慶精準匹配用工需求和求職目標,全力抓好崗位開發供給,已舉辦多場次小型化、有特色的招聘活動。圍繞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及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重慶還重點開發了一批科研類、技能類、管理類、社會服務類崗位,推出大量示范性見習崗位。
“我們堅持‘全員參與就業’工作理念,領導班子帶頭邀請行業優質企業進校招聘,與招聘企業面對面座談交流,掌握行業崗位需求?!北本┝謽I大學材料學院負責人介紹。今年春季學期以來,該校10個學院先后組織6場活動,在保障用人單位質量的基礎上,進一步突出行業特色、院系特色、專業特色,促進畢業生高質量就業。
在江蘇省鎮江市,有關部門借助在當地落戶的軟通極客培訓學院,積極開展校企合作、人才招聘和定制化培訓等活動,支持開展應屆畢業生實習、見習等實訓式培訓,上半年累計實訓人數達2000人次,推薦至軟件及服務外包企業就業的學員達98%以上?!岸ㄖ苹木蜆I服務,大大節約了各方招聘成本,減少了中間環節,受到企業廣泛歡迎?!避浲O客培訓學院有關負責人說。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教育廳積極搭建政校企交流合作平臺,深化學校和用人單位的供需精準對接,今年以來先后兩次組織25所高校深入烏魯木齊市經開區產業園、哈密市淖毛湖工業園區等園區和企業,開拓崗位1000余個,示范帶動全區高校拓崗9萬余個。
校企深度協同 鞏固長遠合作
“今年,我們與山西農業大學建立了產學研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將從制度上提升校企雙方供需匹配能力,有利于企業長遠發展?!鄙轿鞔蟊鞭r集團人力資源專員關聰說。
據悉,雙方建立合作關系以來,聯合舉辦了大型說明會,開展大北農集團送課進校園活動,組織300余名畢業生赴集團國際創新園參觀交流,幾場活動幫助企業收到簡歷400余份、初步達成就業意向100余個。
記者注意到,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企業、學校開始注重把就業工作體系化、制度化,加強校企合作、深度綁定,幫助就業形勢保持穩定。
上海航天電子技術研究所開展校企深度合作,近3年,企業引進高校畢業生近300人。人力資源處副處長荀找說:“我們與多所高校共建研究生實踐基地,搭建人才培養、科研項目、招聘就業全鏈條合作,保持與各大高校就業部門、對口院系的良好關系。這些都幫助我們順利開展招聘工作?!?/p>
廣西柳工集團有限公司堅持通過基地共建、訂單培養等校企合作形式吸收高質量人才。公司與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共建工程機械培訓中心,已連續16年與學校聯合舉辦“柳工班”,近年共吸納優秀高職畢業生500余人赴海外開展售后服務工作。
“我們與蘭州文理學院簽署了《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訂單人才培養協議》,專業共建、課程共建、實驗室共建,構建深度融合、開放式的本科生培養體系,共同打造與現代集成電路封裝測試產業相適應的課程,今年訂單班的25人全部進入本公司就業?!备拭C天水華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說。
西安吉利汽車有限公司與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開展深度校企合作,自2017年起開設“吉利卓越工程師”項目班,開設吉利企業文化、汽車制造等方面的專業課程,建設實習實訓基地,深入開展產學研合作。
“校企雙方每學期進行經常性的互訪交流,學校組織師生赴企業參觀實習;企業赴學校舉辦就業指導講座、‘小而優’的專場招聘會。多年來校企合作的深度與廣度不斷發展,每年超過30名學生完成為期一年的帶薪實習,其中過半數學生與企業簽訂就業協議,留在企業工作發展?!惫鞠嚓P負責人王凱對合作效果很滿意。(本報記者 高毅哲)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