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甘肅省蘭州市西固區河口鎮中心學校正式“兼并”蘭州市第二十三中學,校長石明文也成為合并后的學校校長。
小學“兼并”初中,小學校長擔任中學校長,這樣的改革舉措顯然有點讓人不適應。一年來,這樁發生在西固區的“兼并”事件,成為蘭州市“一體化辦學”改革的一件象征性事件,也成為當地人們津津樂道的教育話題。
石明文雖然厲害,但他是沒有行政級別的小學校長,到初中當校長顯然不合“規矩”。
“規矩是人定的,深化教育改革就應以問題為導向,大膽探索?!蔽鞴虆^教育局副局長達朝萬告訴記者,為了打通行政壁壘,解決現實問題,區教育局向區政府提出取消中小學校長行政級別的建議。這一建議與西固區探索“一體化辦學”的行動方向一脈相承。于是,河口鎮中心學校與蘭州市第二十三中學的圍墻被拆除,兩校合為一校;沒有了行政級別差異,石明文順利擔任九年一貫制學校的校長。
一年后的11月初,石明文坐在記者面前,從容而淡定:“取消了中小學校長行政級別,我們小學校長當中學校長也就不是什么難事了!”而這次“合并”也將該區“一體化辦學”從同學段學?!耙惑w化”推進到跨學段的高難度“一體化”。
合并后的學校依然是兩塊牌子,但由一套領導班子統一管理。石明文將小學的管理理念帶到了九年一貫制學校,而且打破教師既有的年級差異,初中、小學教師重新“洗牌”,打通使用,優秀小學教師也可以到初中上課。
借助小學發展之勢發展初中,一年時間,成效顯著。今年新學期,蘭州市第二十三中學就迎來了不少“回頭客”,以前轉學到其他學校上學的學生陸續又回到了這里。
“優質校兼并薄弱校,目的是整合教育資源,打破薄弱校的辦學困境,實現共同發展的目標?!蔽鞴虆^教育局局長張達如是說。
其實,這只是西固區推動教育綜合改革的一個縮影。西固區區委書記張國一告訴記者,西固區2014年在全省率先打破中小學校長管理體制,取消中小學校長行政級別,實行聘任制、競聘制、交流制、任期制、津貼制。各中小學校長由區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各學校辦學實際和崗位需求,面向省內外擇優選聘,競爭上崗。每屆聘用期為3年,在同一學校連續受聘滿兩屆原則上要交流,滿3屆必須交流。統計顯示,西固區今年競聘校長4名、續聘校長10名、交流輪崗校長18名、解聘校長6名。
“取消中小學校長行政級別還不夠,必須引入競爭機制,有競爭才有活力?!睆垏坏脑捲诂F實中得到了印證。
蘭州市第二十八中學校長褚占輝就因為這樣的機制脫穎而出,因為成績突出,由蘭州市第九十九中學的一位初中校長競爭上崗成為蘭州市第二十八中學這所高中名校的校長。在他的帶領下,蘭州市第二十八中學在教育、教學方面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新任柳泉中學校長李海崇,也是從蘭州市第二十一中學辦公室主任崗位直接競聘擔任學?!耙话咽帧钡?,他上任半年就瘦了10斤。
“正是因為摘掉了校長的‘官帽’,打破了級別限制,真正的能者就有了更多機會通過競爭脫穎而出?!边_朝萬說,由于取消了中小學校長的行政級別,西固區相應地實施了津貼制,根據學校在校生人數,為各中小學校長每人每月發放600元-1000元不等的津貼。
副區長蘇旭表示,這一舉措推行只有一年,但成效已經凸顯,主要表現在3點:一是有效推動了“一體化辦學”;二是打破了市、區屬人才交流障礙;三是有利于學校布局調整。
與此同時,為了提高教師的積極性,西固區打破教師現有管理體制,實行教師“區管校用”制度,將全區教師隸屬關系由“學校人”變為“系統人”,根據學校的學生人數隨時調配教師,并且建立教育教學績效獎補制度和不合格教師退出機制。
其實,為推動區域教育均衡發展,西固區早在2007年就率先在全省實行了中油集團蘭州石油化工公司第三中學與蘭州市第九十九中學的“一體化辦學”試點工作,將兩校進行了管理、資源、教學、教師、學生的深度融合。
試點前,蘭州市第九十九中學是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全校共有9個教學班,在校生人數僅有181人,而200米之外的蘭化三中初中部人滿為患。兩校合并后,統一面向覆蓋片區招生、統一編班、教師統一排課、教研活動統一進行。
“正是借助蘭化三中的名校效應,第九十九中學所在片區流失的學生逐漸回到了原來的學校?!睆堖_說。
2014年,蘭煉一校初中部與蘭州市第九十二中學實行“一體化辦學”;2015年,此項舉措延伸到小學,蘭煉一校小學部與福利二小開始“一體化辦學”。
經過多年實踐,西固區逐步探索出“一體化辦學”、“兩個獨立”(獨立法人資格、獨立財物管理)、“四個不變”(學校原有名稱不變、編制不變、建制不變、隸屬關系不變)和“五個深度融合”(管理融合、資源融合、教學融合、教師融合、學生融合)的成功經驗;通過“并、調、名校辦分校及集團化”等模式,將臨近8對學校進行了合并,將16所不足百人的農村完全小學調整為隔年招生的教學點,在城區設立東部、中部和西部片區教育集團,在農村設立東部和西部片區教育集團,集中各校優勢,組團發展。
無獨有偶,蘭州市安寧區采取的是“聯片辦學”模式,將優質學校與薄弱學校結成“共同體”,聯片學校實現了教育資源一體化、特色課程共享、教師有序流動等長效機制。
白銀市白銀區則按照“城市學校+農村學?!薄袄闲?新?!狈绞?,按照學制相同、風格相近、地緣相鄰的原則,組建了7個“教育發展聯盟”。在教育發展聯盟內,強校帶動弱校、城市學校帶動農村學校,強弱互補,共同發展,實現校際之間教育資源共享,提高農村學校和薄弱學校辦學水平,搭建優質資源共享平臺……
用優質學校的優勢資源和師資拉動薄弱學校,強校帶弱校一起發展,減少了“擇?!爆F象,有效地破解了區域教育均衡發展難題。這是甘肅省部分區域教育改革探索的一大亮點。
“教育是長期事業,不是政績工程,政府必須持之以恒給予關注和重視!”西固區區委書記張國一話語堅定:辦好一方教育,首先領導重視最重要,其次抓教育要有目標有方向,“西固區就是要打造西部教育名區”!
“成為教育名區,需要有優質的學校,優秀的校長、教師隊伍!”張國一認為,推動教育綜合改革,就是為了建設更好的教育生態,培養更多的人才,為未來奠基。
甘肅省教育廳廳長王嘉毅希望,通過一系列改革舉措,真正激發校長辦學、教師從教的活力,讓更多執著于教育的專業校長成長起來,推動甘肅教育內涵發展。(中國教師報記者 韓世文)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