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規劃綱要確定的階段性目標任務總體實現,各級各類教育發展取得重大進展,教育改革全面推進、一些領域取得重點突破,保障水平明顯提升,我國教育事業邁上新的臺階?!苯裉焐衔?,在教育部舉行的第八場教育規劃綱要實施5周年新聞發布會上,上海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張玨代表評估組發布了教育規劃綱要貫徹落實情況總體評估報告。
評估報告顯示,我國教育事業總體發展水平進入世界中上行列,其中70.5%的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分別達到86.5%和37.5%的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均超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義務教育普及率高于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
各級各類教育發展水平得到整體提高
整體發展水平的提高投射到百姓關心的教育民生問題上,就是以“入園難”“擇校熱”等為代表的一些教育熱點難點問題得到緩解。評估報告顯示,實施教育規劃綱要5年來,各級各類教育取得長足發展,教育資源日趨豐富,教育結構逐步優化,立德樹人深入落實,一些教育的短板和薄弱環節切實得到加強,我國教育現代化進程不斷加快。
評估報告指出,教育規劃綱要實施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學前教育實現跨越式發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全面推進,高中階段教育普及程度大幅提升,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框架基本形成,高等教育結構不斷優化,質量保障體系進一步健全。
評估報告顯示,2014年全國幼兒園總數比2009年增加7.2萬所,教職工人數比2009年翻了一番。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全面推進,校際差距不斷縮小。高中階段教育機會明顯增加,2014年初中畢業生升學率達95.1%,比2009年提高9.8個百分點;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86.5%,比2009年提高7.3個百分點。職業教育發展明顯提速。高等教育區域結構進一步優化,新增設的377所普通高校,67.6%在中西部;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學位類型由2010年的19個增加到2014年的40個,招生人數占研究生招生總數的比例從2009年的14.1%提高到2014年的43.5%。
此外,5年間,繼續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等領域也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
教育公平取得重大進展
評估組認為,5年間,教育公平取得重大進展,教育資源配置向農村地區、邊遠貧困地區、民族地區和弱勢群體傾斜,不斷縮小教育差距。
評估報告顯示,全國已有超過1/3的縣達到國家認定標準,基本實現縣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中職教育免學費政策已覆蓋91.5%的學生,吸引力不斷增強。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實現從學前到研究生教育階段全覆蓋。
5年來,各級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妥善解決入園難、擇校熱、隨遷子女入學難等教育民生問題。評估報告顯示,通過連續實施兩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與2009年相比,2014年全國幼兒園數、在園幼兒數分別有51.9%、52.4%的增幅,使入園難得到緩解。義務教育“擇校熱”逐步降溫,19個副省級以上大城市公辦小學就近入學比例達97.9%、公辦初中達95.4%。隨遷子女在公辦學校就讀比例保持在80%左右。高等教育入學機會差距不斷縮小,最低省市的高考錄取率從2010年的52%升至2014年的70%。2015年,面向農村和貧困地區定向招生7.5萬名,農村學生上重點大學機會明顯增多。
教育保障能力切實加強
教育發展快,保障要跟上。從評估報告透露出的信息來看,5年間,從中央到地方出臺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著力提升教育保障水平,使得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得到加強,教育投入實現歷史性突破,教育信息化水平不斷提升,依法治教邁出重要步伐。
評估報告顯示,2012年,我國如期實現教育規劃綱要確定的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4%的目標,教育經費保障水平實現了歷史性跨越。2014年,全國財政性教育經費達2.64萬億元,比2009年翻了一番多。
5年間,農村教師隊伍建設成為國家關注的重點。評估報告顯示,5年來,共招聘農村特崗教師37.17萬名,3年期滿留任比例超過90%。6所部屬師范大學累計畢業4.5萬余名免費師范生,91.1%以上畢業生到中西部任教。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基本實現中西部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和幼兒園全覆蓋。改善農村教師生活條件,在邊遠艱苦地區農村學校建設教師周轉宿舍25萬套,覆蓋中西部地區1485個縣。從2013年起,對在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鄉村學校和教學點工作的教師給予生活補助,惠及近95萬名教師。今年啟動“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全面規劃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目標路徑。
今年8月,《教育法律一攬子修正案(草案)》首次列入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議程,正式進入立法程序,是我國邁出依法治教重要步伐的標志之一。評估報告顯示,學校章程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全國所有高校均已啟動章程制定工作,“一校一章程”的治理格局正加快形成。出臺教育督導條例,教育督導走上法制化軌道。
教育體制改革在推進中突破
5年來,教育改革在“深水區”平穩推進。
評估報告指出,人才培養體制改革系統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逐步推進并取得重要突破,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框架基本形成,辦學體制改革為學校辦學帶來活力,教育管理體制改革有力有序推進,教育對外開放積極穩妥推進。
2014年,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著力促進公平和科學選才。與此相關聯,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綜合素質評價結果逐步成為招生依據和參考,已在上海、浙江兩地開始試點。高考加分切實規范,考試招生違規查處制度得到健全,以公平為導向的考試招生管理體制進一步完善。
“5年共取消下放21項教育行政審批事項,取消一批評審評估評價事項,‘三評’事項減少1/3?!痹u估報告顯示,教育管辦評分離深入推進,政事分開、權責明確、統籌協調、規范有序的教育管理體制正加快形成。
在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的過程中,一些束縛教育改革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逐步“破冰”,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不斷增強。評估報告顯示,職業教育每年為各行各業輸送近1000萬技術技能人才,開展各類培訓達到上億人次,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產業新業態發展壯大提供了有力支撐。普通本科高校5年累計輸送近2000萬專業人才,為高科技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注入新的動力與活力。
評估報告顯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呈現良好勢頭的同時,高校還牽頭承擔了一大批國家重大科學研究和重大攻關項目,產出了一大批重大科研和科技轉化成果。近年來,在國家科技三大獎通用項目中,高校獲獎數占全國總數70%以上,產出社科重大成果比例占全國80%以上,專利申請數年均增長20%左右。(本報記者 柴葳 董魯皖龍 12月10日發自北京)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