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在接受職業教育?”河南省教育廳副廳長尹洪斌清晰地記得,一次他到基層調研時,問一名學生為什么上職校,對方回答說有3個原因:一是家里窮,姊妹3個人上學,家庭經濟壓力大;二是考分低,上不了好高中;三是職業學校免費。
“都是客觀原因,沒有一個是因為我們職業教育辦得好、辦得出色,主動上的?!币楸笳f。
尹洪斌的擔憂,正是擁有1億多人口的河南省面臨的緊迫問題。與很多中西部省份發展職業教育面臨的境遇相似,“上熱下不熱”“官熱民不熱”“校熱企不熱”等問題的長期存在,嚴重束縛著河南職教發展的腳步。
為此,河南省自2008年啟動職教攻堅計劃,陸續推出了系列職教發展政策,逐漸摸索出了符合河南實際的職教改革發展思路。
據統計,截至2014年年底,河南全省已有各級各類職業院校962所,在校生210萬人,占全國的1/8,高職、中職畢業生就業率分別保持在90%和96%以上。不論是辦學模式,還是教學實踐、管理經驗等,河南的職業教育都可圈可點。
校企合作實現“無縫”對接
河南機電職業學院院長張震如今對校企合作的成功案例信手拈來,但他也曾有過“剃頭挑子一頭熱”的低谷期。
2006年,該校與北京一家公司合作,開辦了機電一體化、汽車維修、現代物流3個專業的中德合作班,開始了校企合作的第一步探索。當時,張震想得很簡單:“企業給實習的機會,學生能在工作前熟悉企業生產流程,掌握所需技能,到單位后能盡快上手就好了?!?/p>
可是,事實并非如此。
“這只是校企合作的初級階段?!睆堈鹫f,企業“砸”錢給學生提供鍛煉的機會,可是學生畢業后,很多流失到別的企業,有的則不能完全對接企業需求。這樣,企業積極性自然不高。
“企業不積極主要是因為與學校合作找不到盈利點?!焙幽淆埾桦姎庥邢薰径麻L李端中說,以往的合作中,學校提供場地,企業負責培訓,但簡單的培訓肯定不行,企業還要聘請師資,或讓員工參與教學。在學習中,學生的原材料損耗是企業員工的1倍多,人力成本、材料成本都加到了企業的身上。但是,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學校提供的場地反而限制了企業的發展。
針對校企合作中企業面臨的現實困境,河南從探索實施多元體制辦職教入手,引導支持社會力量參與、興辦職業教育,探索發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職業院校,先后支持了110多所職業院校開展公辦民助、民辦公助、股份制形式等多元化辦學改革試點。
在股份制辦學中,河南機電職業學院便是成功的“嘗鮮者”。2015年年初,學校下屬的電氣學院與河南龍翔電氣公司建立起股份制合作模式,學院占股51%,企業占股49%。
李端中現在有兩個身份,一個是龍翔電氣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另一個是龍翔電氣工程學院院長。他說:“企業是學院的,學院也是企業的,這才是真正的校企融合?!?/p>
經過近半年的摸索,李端中感覺心里有底了,“學校的強項在管理學生、提升學生職業素質;企業的強項在培養學生專業技能和了解社會人才需求上,雙方深度融合,各負其責,合作積極性大為提高”。
隨著辦學水平和質量的提高,河南機電職業學院開始“挑學生”。據張震介紹,2015年河南省高職最低錄取分數線是180分,而河南機電職業學院大部分學生錄取分數在300分以上,有的專業達到二本的招生分數線。
河南機電職業學院今年首次推出了智能機器人專業,學生還未入校就已被一家知名高科技智能制造企業提前預定。
破除管理體制“兩張皮”
“電子商務已經深入到縣域深度發展階段,信陽毛尖全國聞名,平橋區政府又提供了好的平臺,回鄉創業大有可為?!碑厴I于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專業的楊建勇是平橋本地人,2011年,他在信陽成立了大本營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通過在業務中培訓學生的模式,回鄉半年后,楊建勇的公司不僅承接了本地30多家茶商的業務,還培訓了200多人。
楊建勇所說的平臺,就是河南信陽平橋區政府推行的“職業學校+實訓基地+企業”的職業教育集團模式,該地職教發展的路子被譽為全國典型。
在平橋區區委書記王繼軍眼里,傳統職業教育在體制上是“兩張皮”?!斑^去,職業教育由教育部門管,技工培訓由人社部門管,但教育部門不了解企業用工情況,就業服務不清楚學生資源和專業配置,往往造成教育和就業脫軌,職業教育被割裂了?!蓖趵^軍說。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平橋區改革體制,成立了著名的“中國第一局”——職業教育和就業服務局,將教育局的職業教育、成人教育職能與人社局的培訓、就業職能抽離出來,專門負責職業教育與就業服務。
該局不僅在人員編制上進行了大規模增設,業務范圍也擴大到職業教育、培訓、就業、金融服務等,真正實現了職業教育、技能培訓、就業服務的一體化管理,使職業教育和就業服務實現了無縫對接。
王繼軍表示:“傳統的職業教育,設備投入不足、教師素質不高等問題無法根本解決,但把企業引進來就好辦了,企業現在培訓的就是自己的工人,它舍得投資買設備,愿意把最優秀的技工、工程師派來培訓。耗材非常貴,學校用的話,用完就浪費了,但是企業參與進來后,耗材可以直接生產成為產品?!?/p>
如今,投資8億元、規劃用地1156畝、建設面積達40萬平方米的信陽平橋公共實訓基地,既是學員技能培訓的場所,同時也是企業免費使用的生產車間。截至目前,該基地已吸引包括航空服務、紡織服裝、機電維修、電子商務在內的27個培訓科目的21家職業學校、培訓機構和企業入駐,年培訓超過1.5萬人次。
政府做“加號”合力攻堅
職業教育一頭連著教育、一頭連著產業,只有建立產教深度融合、校企緊密合作的體制機制,才能整合雙方優勢資源,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在河南職業教育的發展過程中,黨委、政府一直在二者之間做“加號”。
河南省委書記郭庚茂從在河南擔任省長開始,就不斷對職業教育做“加法”,每年他都會去調研職業教育,每年至少召開一個關于職業教育的會議,并親自帶人到德國考察職教發展。
郭庚茂曾多次強調:“勞動技能提升就等于民生幸福。要解決河南人口大省的就業壓力問題,根本的出路在于教育。這當中最重要、最關鍵的就是職業教育?!?/p>
在郭庚茂的推動下,河南省委省政府對職業教育的支持力度也一直在“加碼”。2008年,河南省啟動職業教育攻堅計劃。同一年,河南省政府與教育部簽署共建國家職業教育改革試驗區協議。從此,河南職業教育步入發展快車道。
2014年,河南省又啟動實施職教攻堅二期工程,要求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全面提升職業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在財政方面,2008年以來,河南各級政府多渠道籌措職教經費400多億元,其中公共財政累計投入388.7億元,為職教攻堅提供了資金支持。河南還摸索出了符合河南實際的職教改革發展思路:37所中職學校開展了“雙元制”模式的本土化實驗,舉辦“中德班”74個;吸納社會資金40多億元,催生出一批各具特色的民辦職業院校,在校生達23.6萬人;累計發放中職學生資助資金70億元,2015年秋季起中職全日制正式學籍在校生實行全免費……
“前5年是河南職業教育鋪攤子、打基礎的時期,現在則是上水平、上臺階、上質量,提高職業教育的吸引力、服務力、激發辦學活力的時期?!币楸蟊硎?,河南將繼續深化改革、提升質量,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為河南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術支撐。(本報記者 潘志賢)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