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劉見)為將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落到實處,海南省教育廳日前開展“我為農民增收辦實事”活動。該廳將牽頭組織部分高校和中職學校,派專家深入田間地頭,充分利用教育資源優勢,帶動農民脫貧致富。
素有“芒果之鄉”美譽的海南省昌江縣,近年來由于果農管理技術落后,加上病蟲害嚴重等問題,收成不好,導致不少果農砍掉芒果樹而選擇種植其他作物。海南大學牽手昌江,通過引進推廣新品種、采用高接換冠技術對低效芒果園進行全面改造,提高芒果質量與產量。如今該校已在昌江縣十月田鎮建立了5000畝芒果優質高產示范基地,并向全縣約6萬畝芒果基地輻射。
海南省教育廳依托海南省農林科技學校,面向瓊南地區開辟基礎性、服務性、示范性平臺,逐步建成五指山少數民族地區特色農產品養殖孵化基地。今年起,計劃每年向保亭縣六弓鄉田圮村委會“六弓鵝”養殖基地提供鵝苗3000只,向五指山番陽加艾村委會“五腳豬”養殖實訓基地提供豬苗1000頭。該校校長李芳偉表示,學校為當地培養了大批農業生產主力軍和致富能手,農民因為掌握了科學種植養殖技術,收入提高了,過上了好日子。而學校自身也得到了快速發展,曾一度因招不到生源而瀕臨“關門”的學校,已為海南少數民族地區培養了5000多名掌握農業技能并活躍在農村生產一線的畢業生。
海南省教育廳廳長曹獻坤表示,將切實抓住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契機,認真踐行“我為農民增收辦實事”,以務實的精神,想方設法加強教育對農村基層的服務和對農民脫貧致富的幫助;利用教育資源優勢,幫助農民發展高效農業和特色農業,并通過加大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力度幫助農民更好地轉移就業。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