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赫將近60年的光陰獻給了一群群成長起步階段的孩子們
于漪表示,當初是帶著對老師感恩的心情走上講臺
沈蘅仲經常鼓勵學生多讀書,在讀書過程中積累知識、開闊視野
柯元炘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乒乓球運動員 本版圖片均為華東師大供圖
1978年,上海評選出首批17名特級教師:臧慧芬、錢杭寶、吳惠娟、柯元炘、趙赫、沈蘅仲、于漪……隨后,這一中小學教育界的最高榮譽越來越廣為人知,并逐漸成為家長和普通教師心中分量最重的業務模范和道德標桿。 35年后的今天,華東師大舉辦“點亮夢想 追求卓越——特級教師制度實施35周年座談會”,邀請本市20多位中小學特級教師對話免費師范生。借此機會,本報記者特意走訪了首批特級教師,這17位老教師中,有的已離世,有的移居海外,本報最終聯系并走訪了其中的五位。
臧慧芬:每次上課要提前備三次課
敲開康定路上一棟公寓樓三樓的門,一位頭發花白,面容清健的老人出現在記者面前,這就是上海市首批特級教師之一臧慧芬。 83歲高齡的臧老師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認真嚴謹,為接受記者采訪,她提前在本子上工工整整地寫了一頁半的準備資料,仿佛上課前總習慣備課一般。
不愛學生,如何為人師?
1950年3月,當時19歲的臧慧芬從上海市女子師范學校來到第一師范學校附屬小學,成為新中國第一批人民教師的一員。 “我非常珍惜這份工作,在一師附小,從19歲干到1991年退休,教了41年的書。 ”臧老師說。
41年里,臧老師帶過三屆從一年級到六年級的學生,其余所有時間,她都是畢業班的語文老師。做了一輩子的老師,桃李滿天下,更有學生常常會來探望老師,有的學生已幾十年未聯絡。突然來訪,臧老師奇怪他們怎么會找到自己。
“我感覺,為人師,最重要的還是愛學生。 ”臧老師說。 “這份愛,讓我有一股沖力去關心學生,不僅僅教書,更注重育人。我也愛一師附小這個集體,那時一到晚上,辦公室就燈火通明,老師們備課,練板書,干勁十足。 ”
“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非常重要,我不贊成老師動不動就批評孩子,尤其是當著別的學生的面批評孩子。 ”臧老師總是愿意從學生角度看問題。每堂課五分鐘聽寫,有一兩個有困難的學生顯得特別尷尬,臧老師會提前把詞語寫在小紙條上,聽寫時悄悄塞給那兩個學生。 “聽寫不出來,抄一遍也能加深記憶。 ”臧老師說。
減負,向課堂40分鐘要質量
上周教育部發布 《小學生減負十條規定》的二次征求意見稿,臧老師說,在41年的教學中,她始終相信并堅持兩句話:老師做好備課工作就是為學生減負;向40分鐘要質量就能減負。
臧老師每次上課都要提前備三次課,這恐怕是現在老師們難以想象的。每年暑假,臧老師很少休息,她在家把下個學期所有語文課通讀一遍,通背一遍,這是第一次備課;開學了,在上某一堂課前一周,她第二次備課;在上某一堂課前一天,她還會備第三次課。一而再、再而三地備課、磨合,臧老師其實是把課本知識凝練在了最高效的時間里。正因如此,在她每一節40分鐘課堂里,前面不僅留有5分鐘聽默寫時間,后面還設置了10分鐘課外延伸閱讀指導。
“我不希望我的課上出現 ‘陪讀生’”臧老師說,“就是不斷叫一兩個學生回答問題,其他學生陪著聽。我希望調動所有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彼躁袄蠋煂W生都知道,上語文課,第一件事是把字典放在右邊桌角,打開本子,拿好鉛筆,準備聽寫。五分鐘的聽寫內容是臧老師收集全班學生的錯別字和重點詞句。曾有教育部門為其測試,發現這個五分鐘的訓練讓臧老師班級作文錯別字平均只有1.5個字。
老師、學生少去課外輔導班
“我始終記著六個字:嚴是愛,松是害。直到現在,一些學生還對我說,是那時養成的良好習慣,成為他們成功重要因素?!睂W生程平平應聘美國電力公司財務總監時,從眾多應聘者中脫穎而出,公司老總說,看中的就是程平平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后者表示,這種認真的習慣正是臧老師培養的。
對當下學生和年輕老師,臧老師寄予這樣的希望:“小學生盡量不要去讀校外輔導班,少玩電腦和手機,把課外時間花在讀書和發展自己興趣愛好上,慢慢地會發現自己是個富有而快樂的人;老師也最好不要去上校外輔導班的課,尤其是職稱較高的老師。 ”
“一名好老師,一定懂得如何愛學生,也一定會在課堂上盡其所能地傾其所有,把知識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所有學生。 ”
趙赫:讓孩子們玩得更“野”
為讓孩子更“野”些,她第一個將“小山坡”引入幼兒園運動場地,又在池塘邊建了小水車;她將近60年的光陰獻給了一群群成長起步階段的孩子們,她就是本市學前教育界德高望重的趙赫老師。
將“小山坡”等引入幼兒園
“幼兒階段的孩子,動作發育很要緊,保護得過多,反而限制發展。 ”趙赫老師回憶,90年代初期,她擔任長寧實驗幼兒園園長期間,曾有機會去日本考察當地幼兒教育,“日本教育者非常注重對兒童體質、創意等方面培養,這與我們當時幼兒教育形成較大反差,讓我大開眼界。 ”趙赫回憶說,日本幼兒園操場上都有很高的滑梯供孩子們玩耍,滑梯建造可能與逃生急救訓練有關,但我從中受到啟發,中國孩子是不是也能玩得“野”些?
就這樣,趙赫大膽提出設想,不但在上海幼兒園操場上堆起小山坡,還在山坡上安裝了扶梯和繩索?!昂⒆觽兒軜芬馀郎蠞L下,大點的孩子可拉著繩索攀上坡頂。 ”小山坡的引入,大大填補了幼兒園平地布局中運動機能不足。趙赫還專門找來建筑工人,在園中小池塘小橋邊修建了一座老式水車,給孩子們創造更多大運動機會。趙赫表示,學會觀察孩子,了解孩子的需要,才能真正關心孩子成長。
主張把玩的時間留給孩子
趙赫還發現,日本孩子每天有大量時間戶外活動,有次一個孩子上學時掛著石膏布,原來是前一天玩大滑梯時不慎摔下骨折了,“日本家長把孩子送到醫院打了石膏,第二天又送來幼兒園,國內孩子可能就在家休養了。 ”趙赫說,在我們幼兒教育中,一直比較強調保護孩子,比如要求孩子聽話、希望孩子遵守規矩等,我認為應創造一些機會、一些環境,鼓勵孩子們去冒險。
趙赫表示,與其讓現在孩子在學英語、學拼音、學各項技能上奔波,更主張把更多“玩”的時間留給孩子。
在關注孩子們的身心發展方面,趙赫呼吁,現在社會上獨生子女較多,應當教導孩子們“關心別人”,在這一方面,教育者和家長都責無旁貸。 “從小培養孩子關心別人的意識,會對他們將來成長有幫助。 ”趙赫說。
沈蘅仲:“稀里糊涂”當上特級教師
沈蘅仲是上海市首批特級教師中最年長的一位。 1919年出生的他,曾做過46年的教師,退休后仍然長期發揮余熱,為后輩教師編寫不少教學文章。他一直鼓勵學生多讀書,強調零星知識點、片斷認知的重要性,曾被贊譽為 “影響中國20世紀的語文教育大家”。
1937年,沈老師中學畢業進了“上海國學專修館”,出于自己的愛好,出于對老師的欽佩,他畢業時選擇了當教師。機緣湊巧,1942年他走上南洋中學的講臺,當時校長王培蓀就是一位認真辦學的老教育家。 1954年,他又被調到上海市工農速成中學 (上海交大附中的前身),一直工作到退休。
談起評特級教師的事,沈老師表示此前自己對此毫無所聞,“1978年8月的一天,市里通知我去開會。接著大會開始,主持會議的同志宣讀了‘上海市特級教師’名單,其中點到了我的名字,于是上臺接受‘提升為特級教師’的證書 (以后改為‘授予榮譽稱號’)和獎狀。接著是獻花、鼓掌,當時我真有些意外驚喜,又感到非?;炭?。 ”
已是90多歲高齡的沈老師,直到今天依然像當年從事語文教學工作時那樣,每天堅持讀書看報,而與文字相伴也成為他晚年生活的日常內容?!拔乙郧敖洺9膭顚W生們多讀書,這不僅對提升寫作水平大有幫助,在讀書過程中還能積累知識、開闊視野。 ”
“一塊完整的布料,剪剪裁裁之后肯定會剩下不少邊邊角角,這些邊角料看似廢料,但如果合理利用、精巧加工,也能得以利用。知識的積累也是同樣道理,”沈老師一邊回憶,一邊解釋他理解的“邊角料”,“為什么我總鼓勵學生多讀書,因為在讀書過程中,我們或多或少都會對書中某些知識或片斷印象深刻,而這些零星知識點、片斷認知正是一塊塊的‘邊角料’。在你需要時,尤其在寫作過程中,‘邊角料’就會源源不斷地從記憶中涌現出來。 ”
因為這個理念,沈老師退休后還曾經把數十年在教學中積累的備課札記整理出來,貢獻給同行。
柯元炘:練乒乓的上海孩子越來越少
在上海市首批特級教師中,柯元炘是唯一的體育教師。他是乒乓球世界冠軍陸元盛、何智麗、馮喆的啟蒙教練,然而當記者采訪他時,已年過七旬的柯老師謙虛地說:“我只是間接培養了他們,他們在通往世界冠軍的路上吃了很多苦,主要靠他們自己和市少體校、市隊、國家隊的培養?!?/P>
柯元炘在巨鹿路第一小學做了40年體育老師,這期間,該校校長換了六任,但教孩子們打乒乓的主教練始終沒變。在柯元炘主教練的培養下,該校學生曾32次奪得全國性少兒乒乓球比賽的女子團體冠軍、23次少兒男子團體冠軍,32次少兒男女單打冠軍。更讓人驚嘆的是,學校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乒乓球運動員,有10人經挑選進入國家隊,49人進入上海市隊,18人被輸送到其他省隊和八一隊。
談到成功秘訣,柯元炘說了三點:發現好苗、刻苦訓練、緊跟世界乒乓球發展潮流。好苗子如何發現?柯老師說:“大概掃一眼,就能看出孩子是不是塊打球的料。主要是觀察孩子的反應程度,因為靈敏是乒乓球的必備要素。當年的小個子陸元盛就是個例子。 ”據他回憶,當年還是小學三年級的陸元盛與一名高年級同學比賽時,對方看他人小個矮便發了一個近網短球。出人意料的是,陸元盛瞬間躥上了球臺扣球。正是這計扣球,入了柯老師的法眼,陸元盛也從此開始了他的乒乓生涯,曾獲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男子團體及雙打冠軍,并先后擔任中國乒乓球女隊主教練、中國乒乓球協會副主席等。
如今,柯老師已從巨鹿路一小退休。談起如今的乒乓球少兒訓練,他告訴記者:“打球的上海孩子越來越少了。這是大環境使然,絕大多數家長希望孩子學好文化課,今后考上好大學,不愿意讓孩子接受專業乒乓訓練。 ”不過,柯老師也指出,讓孩子每周打一兩次乒乓的家長還是大有人在。 “目前,參加群眾體育的青少年是不少的,這也不錯。打乒乓不但可以鍛煉身體,還能提高孩子反應速度,有利于成長。 ”因此,他希望更多孩子能利用課后、周末時間練練乒乓球,在體會國球樂趣的同時,提高身體素質和靈敏程度。
于漪:教育事業再難也要堅守
說起全國教書育人楷模、著名教育專家于漪老師,可謂“名滿天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昨日,她向記者回憶了自己選擇教師職業的原因,并告誡年輕教師們:教育事業是神圣的事業,根本目的是育人,要培養出國家有用之才,因此再艱難也要堅守!
帶著感恩的心選擇做教師
“當年,我是帶著對老師感恩的心情來當老師的。 ”于老師說,她讀書時碰到很多好老師,讓她深深感到教師是一個非常高尚的事業。
成為特級教師則是意外之喜?!澳鞘?978年秋,一天,我突然接到通知,說被評上特級教師。我當時并沒有辦理過申報特級教師手續,對獲得這一巨大榮譽又驚又喜。 ”于漪表示,當時,中學各學科教師共評了8名,其中7名來自市重點中學,唯獨她從教的學校是區重點。
“后來,我冷靜地分析原因:可能是我所帶的年級、所教的班級在1977年恢復高考中取得優良成績,年級組評上市先進單位……但這些都是稀松平常的事,是一名教師應盡的責任。好運既然降臨,就不能讓榮譽蒙上灰塵,一定要加倍努力,不辜負學生、家長、社會期望。 ”
先學好母語更易學好外語
雖然退休在家,于漪仍然關心教育。身為一名長期從事中學語文教育者,她對目前學生和家長重視外語超過母語的普遍現象感到極為憂慮。
“現在的孩子與我年輕時當老師那會兒比,語文水平大大下滑。如今小學生一年級就要開始學英文,而語文拼音卻沒好好學。這種課程設置是不符合教育規律的。 ”于漪表示,與其他科目不同,語文學習是不能急功近利的,相比之下,外語和數學的學習是可以突擊的。但是學生和家長不能因為語文突擊難、見效慢,而更重視外語和數學。
“所有國家中,沒有一個國家是不把自己的母語教學放在第一位的?,F在很多家長從孩子幼兒園起就開始選擇雙語的,以孩子學好外語為榮,十分可悲。于漪表示,她并不認為學外語不好,但是語言學習是相通的,學生、教師只有先學好中國的傳統文化,才能更好地學好外語,培養更為厚實的國際思維和國際視野。
別陷入另一個應試教育
對于近日市教委表示將試點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改革的新聞于漪也表示了關注。 “改革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在政策制定上還是要考慮得更仔細些。任何一個做法,利弊得失都要全面權衡。雖然說高中學業水平考的改革是為了減輕學生學習負擔,但是不是每一所學校都是這樣思考值得商榷,在實施中要避免走入另一個應試教育的怪圈。 ”
于漪表示,幾十年的教學生涯讓她深深懂得:教師一輩子都在進行精神世界的建設,思想、道德、情操、知識、能力等皆是。既仰望天空,志存高遠,又腳踏實地,全力以赴,教育偉業呈現給你的永遠是青翠、溫馨、智慧和無限的希望! ”(晚報記者 李征 肖波 崔翼琴 張騫 俞陶然 通訊員 萬姍姍 報道)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