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巒疊嶂,山道彎彎。經過長途跋涉,我們來到滇南臨滄市永德縣。永德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95%以上面積是山區。見到記者,永德縣教育局副局長趙翠介紹起永德教育的情況,談著談著,記者被一個“學校管理委員會”的名詞吸引。
“什么是學校管理委員會?”趙副局長簡單介紹后說:“我還是帶你們去看看吧,看了后你們就明白了?!?/P>
學校的事就是村民自己的事
出永德縣城往南30多公里,車輛爬上一條崎嶇山道。艱難行進一段后,遠遠看到山坳里有一座飄著國旗的白色建筑,這就是小勐統鎮大埡口希望小學。這時,從山里傳來陣陣孩子們清脆的笑聲。
“因學校撤并,地廣、人多、學校分布零散的永德縣小勐統鎮,曾一度面臨控輟保學難、安全隱患大、校園建設缺人力財力支持等一系列的難題?!壁w翠邊走邊回頭向記者講著小勐統鎮教育工作的艱難往事。
面對這樣的難題,小勐統鎮經過調研拿出了解困之法。一個由鎮黨政干部、全體教職工、所有村民參與的教育管理新模式“學校管理委員會”誕生了。2008年12月,全鎮13個學校管理委員會相繼成立。委員會成員分別由各村寨群眾推薦出的有威望的村支書、村民小組長和學生家長代表組成。
又經過近20分鐘的顛簸,我們終于到達大埡口希望小學。假山、亭臺、小橋流水、樹木、鮮花,把一個不大的校園點綴得五彩斑斕、生機勃勃!“學校的許多事都是靠學校管理委員會完成的?!毙iL楊軍一開口就夸開了學校管理委員會的件件功勞。
2010年,學校準備對校園進行綠化美化,委員會主動組織協調人力、物資。大埡口村村民肩挑馬馱給學校運來石料、移來樹苗、平整場地、種植花草、砌石壘磚,當然,全體教師也參與其中,學生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
2010年初,因持續干旱,小勐統鎮多處山塘干涸,溪水斷流,給全鎮中小學校生活用水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小勐統鎮大埡口希望小學由于水源地點較遠、水源不足,新學期開學后全校400多名師生面臨缺水問題。
“要從3公里外的山頭上引水,還要占用農戶的一些農田。我們得知學校面臨困難后,與學校一起商量,最后決定由校方購買水管,管理委員會出面做通占用農田村民的工作,然后又組織村里20多個壯勞力,無償為學校架設水管,讓老師學生喝上了清潔的泉水?!贝髨嚎谙MW管理委員會主任、大埡口村黨支部書記楊永洪對記者說。
有了學校管理委員會的參與,學校遇到的許多困難和問題便迎刃而解。小勐統鎮中心完小校長李正高說,通過這種管理模式,輟學現象再也沒有發生。過去學生輟學,老師要一遍遍跑去做工作,還不一定能把學生帶回學校,管理委員會成員去做工作,學生馬上就回到學校。
這些年,發生變化的不只是大埡口希望小學,全鎮小學校容校貌煥然一新。學校管理委員會積極協調有關部門,為小勐統鎮中心完小、班老完小等多所學校解決了擴建用地問題,截至目前共為學校協調建設用地45.645畝;為埡口完小、大埡口希望小學等學校解決了師生飲水困難問題;為大埡口希望小學、櫟柴完小等學校綠化美化校園無償投入義務工近千個。
無私關愛相伴保孩子平安
上學年鴨塘完小一年級學生數學總成績考了全鎮第二名,這個好消息讓學校管理委員會主任李光發心里美滋滋的。他自掏腰包,從每月僅有的800元村支書津貼中拿出600元對任課教師和優秀學生進行獎勵。此舉在全鎮引起轟動。
學校管理委員會成員在不斷做好服務工作的同時,也致力于推動和監督學校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此,學校管理委員會要求學校、教師對教育工作做出公開承諾:從2012年9月,“校長、教師公開承諾制”在全鎮施行。
學期開學之初,校長要向全校學生家長做出教育教學工作的承諾,各班主任及科任教師也要向本班學生家長公開承諾,承諾內容的重點都是緊緊圍繞如何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學生上下學的安全問題一直是當地村民頭疼的事,學校管理委員會通過研究創建了學生家長接送制?!皩W生的家離學校最遠的有10多公里,學生往返學校存在著安全隱患?!碧岬綄W生家長接送制的創建,楊永洪一邊笑瞇瞇地向來訪者展示管委會和學校研制的寄宿生接送方案,一邊介紹接送情況。
大埡口希望小學是率先實施學生家長接送制的學校之一。自2008年小勐統鎮成立學校管理委員會以來,大埡口村學校管理委員會和中心完小,從本村寄宿學生居住村寨分散的實際出發,把本村學生分成8個片區,學校管理委員會指定8名村民小組長為各片區學生接送具體負責人,同時學校安排一名教師負責這個片區的學生接送工作。
“自從有人接送上下學,爸爸媽媽就特別放心了?!贝髨嚎谙MW四年級學生楊波說。
大草壩片區學生家長茶轅昌說:“實行家長輪流接送制度,一個家長每學期最多只需接送兩三次,路上有家長的守護,我們就放心了?!?/P>
小勐統鎮教育辦公室主任魯進昌向記者介紹說,學校撤并后,針對全鎮寄宿生多、年齡小,學生家校往返安全隱患大,統籌考慮學生安全和家庭農活兒兩不誤,學校管理委員會在與學校研究并廣泛征求學生家長意見后,制定了學生家長接送制。
河邊村楊光福的兒子娶親那天正好輪著他到學校接孩子,家里這么大的事,但他還是先到學校把孩子們接回了家。在他看來,到學校接送孩子是天大的事。
為留守孩子撐起一片藍天
小勐統鎮半坡完小郭世蘭上六年級了,父母不在,平日家里就只有她與讀初一的哥哥相依為命。
今年3月19日,農歷二月初八,按照當地農村風俗,家家戶戶都要染黃飯、包團子。在過節氛圍中感到孤獨與傷感的郭世蘭兄妹卻不知道,此時,正有一群人在牽掛著他們,為他們精心準備了一個特殊的節日。
郭世蘭說,那天上午,學校管理委員會的叔叔和學校教師來到家里,為她和哥哥帶來了過節食品,送來了書包、文具盒、作業本,還給了她和哥哥200元錢……
“這是我和哥哥今年最幸福的一天,我永遠也忘不了!”郭世蘭露出幸福的微笑。
“每當節日來臨,留守兒童對父母的思念就更強烈,為使這些孩子度過一個愉快的節日,彌補父母不在身邊的缺憾,半坡完小建立了節日檔案,每個節日都專門為留守兒童制定了節日計劃,并與他們一起過節?!毙≯陆y鎮中心完小校長李正高說,為了讓孩子們體驗到父母式的關愛,他們挑選了管理委員會的成員擔任這些留守兒童的愛心家長,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主動關心和幫助他們的身體和心理健康。
針對留守兒童教育,小勐統村學校管理委員會與中心完小著力做到“三個優先”,即學習上優先輔導、生活上優先照顧、活動上優先安排;制定了“留守兒童教育兩措施”,即結對幫扶制度、開通通訊會親制度;開辟“三種課堂”,即生命課堂、流動課堂、活動課堂,加大關愛留守兒童工作力度。
小勐統鎮人多地少,近些年,外出務工人員越來越多,留守兒童逐年增加。各村學校管理委員會與學校達成共識,相繼成立了“村級留守兒童關愛工作小組”,一起出謀劃策,制定出了以“愛”為主線的一系列措施。如建立了留守兒童檔案和聯系制度、結對幫扶留守兒童制度、貧困留守兒童的資金投入制度,切實為留守兒童創造健康、快樂、平等、和諧的生活學習環境。(本報記者 楊云慧 通訊員 楊曙光)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