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工院校多年來保持98%就業率的之后,在號稱史上最難就業的今年,廣東職業院校已經成為改變優質生源就讀取向的強大力量。剛剛結束的廣州中職錄取中,其中131所學校計劃完成率超50%以上,竟然有1229名高分考生(600分以上)投奔中專生領域,為了就是畢業時肯定有飯碗。
要飯碗不講門面,要中專不要本科,在目前全國最多畢業生求職的廣東,這已經成為部分中學生選擇求學的新方向。業內人士指出,廣東職業院校多年來成功打造的貼近市場的辦學模式,已經獲得市民的追捧,引得不少高分中考考生競折腰,不讀本科讀中專,值得相對僵化的高等院校反思。
一名中考考了677分、已被廣州市財校會計電算化專業錄取的考生表示,大學畢業也要考慮工作問題,還不如到職校學習一門好專業,而且上中職同樣還可以繼續深造。這位考生的母親說,畢竟讀書還是為了就業嘛,現在很多大學生畢業都找不到工作,而且讀完中職還可以讀大專,路挺寬的,我支持她。
數據顯示,廣東應屆畢業生就業率6月22日達到75.38%,而廣東職業院校畢業率卻已經連續幾年高唱入云,其中最典型是要數技工院校,連續保持高達98%的就業率,部分專業甚至100%專業對口就業。在史上最難就業的今年,職業院校的優勢更加凸顯,入學即入職,畢業即就業,已經成為很多職業院校笑傲江湖的口號。
業內人士指出,廣東職業院校之所以笑傲江湖,是因為采取的教育模式,比高等院校更靈活開放,一言蔽之,就是教師們放下面子和虛榮,直接向市場拜師。
廣州市旅游商務職校,最近承辦了一年一度的全市中職學校教師技能大賽,其中的一個重點項目就是茶藝比賽,由業內行家打分。不過,參加考試者,全部都是該校的來自其他專業的老師。該校酒店管理專業書記蘇敏綺表示,現在勞動用工原來越緊缺,以前,比如在餐廳里面,它的分工是值臺就是值臺,收銀的就收銀,但現在全部都一腳踢了。學校跟著市場變,既然越來越多的企業,希望員工一專多能,在校學生當然希望學多點手藝,老師作為學生的榜樣,跨方向比武,自然成為一種示范性很強的活動。
蘇敏綺指出,現在社會的茶葉和咖啡企業,在沿海地區等經濟發達地區,發展得越來越快,因此這次比賽強推這兩個項目,讓學校的老師對這兩個專門化方向要有所掌握,在師資儲備上做一些鋪墊,為今后的課程變化和改革,提供一個平臺。
廣州南華工貿技工學校副校長熊英表示,很多學校的專業設置,都是哪個熱門就開哪個,等學生幾年后讀出來要么市場已經飽和要么就已經過時了。因此,學校在專業設置上不僅要緊跟市場需求,更重要是看到行業發展前景,前瞻式地設計專業,提升專業層次,才能實現高質量就業。例如,現在年輕人結婚越來越需要婚慶策劃,該校今年新開設了婚慶策劃專業,這類專業高薪輕松的環境也很容易成為90后學生的就業風向標。
廣東省技師學院院長黃志指出,學校要培養高端人才,專業設置就要走在全國前列。物聯網專業開設準備期,該校已經派老師去企業實習,特別是學習如何培養這方面的專業人才,去年專業老師從智能家居的應用出發,已經開發了一套物聯網教學應用平臺。黃志分析,隨著物聯網技術在智能家庭、智能小區和智慧城市等方面的廣泛應用,這一專業的學生未來必將供不應求。
廣東省人社廳透露,近年來廣東省內各技工院校紛紛開展“校企雙制”,為合作企業定制人才。企業可以直接到學校開設冠名班,開展“訂單式培訓”,或者到學校去預訂畢業生,所以近幾年廣東技校生就業率穩定在98%以上。
廣東省人社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技工院校在專業設置上有‘天然優勢’,能夠隨著市場和產業的改變,設置相關專業,保持動態調整”。具體而言,技工院校的專業設置在發展過程中可以進行淘汰、增設和分離,并跟企業的崗位和生產過程完全對接,隨著新興產業的涌現,企業對能夠勝任這類工作的一線技術、生產、管理等較高素質人才的需求,也推高了技校畢業生的身價。
業內人士指出,廣東職業院校的這種所謂“天然優勢”,講到底還是教師的“心態優勢”。傳道授業解惑的目的,是為了師道尊嚴還是授人與漁?職業院校的辦學的成功歷程,其實就是院校從高層到老師放下面子和架子,虛心向市場、企業拜師的過程,這也是很多高等院校無法復制的模式。
最明顯的就是專業的取舍。專業的開設或淘汰,在很多高等院校涉及到經費的下撥和人事架構的變動,簡而言之,就是不管市場風吹浪打,教育機構的既得利益牢不可破,考生畢業的飯碗是一回事,但教授講師的飯碗才是頭等大事。但是,在職業院校的辦學模式中,一切只有市場說了算,這個專業市場波瀾不興,教師要么下課,要么努力學習轉行;那個市場清風徐來,教師就要早學生一步,先到企業拜師,確定什么才是市場最需要的技能??傊?,教師吃得苦中苦,方能學生畢業人上人。
業內人士認為,從表面上看,職業院校與高等院校存在體制的差別,但歸根到底,是學校辦學育人理念的差距。例如,今年廣東大學生就業形勢如此嚴峻,而廣州年產值10億元的家政業,用工缺口高達10萬人。但是,廣州某高等院校連續兩年拒絕家政企業進場招聘。求職是大學生的大事,為何這些學校不征求一下學生的意見,就擅自拒絕給大學生提供飯碗的企業入場?說到底,還是大學的面子問題,虛榮心要比學子的失業,更重要。這問題難道又是所謂的高校體制僵化造成的嗎?
令人關注的是,職業院校的辦學模式,在民風務實的廣東,日益獲得市民的認同。隨著全球經濟的持續低迷,作為全國的第一人口大省,今后就業形勢不敢樂觀,要飯碗不要虛名,將會成為廣東學子的務實追求,而恪守師道尊嚴還是屈尊向市場拜師,也將會成為廣東高等院校迫在眉睫的選擇題。(記者 陳建)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