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素質教育領域共有41個,包括德育內容與方式改革、課程與教學改革、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教育質量評價、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規范辦學行為、教育督導改革等專題,涉及20個?。▍^、市)。
根據專家評審意見,建議4個改革試點轉為示范項目:北京市教委“探索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上海市教委“改革義務教育教學質量綜合評價辦法”、天津市教委“開展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職責改革”、遼寧盤錦市人民政府“推進素質教育,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建議1個改革試點轉為動態調整項目:寧夏銀川市和石嘴山市“改革基礎教育質量監測機制”試點(即終止試驗)。建議其他36個試點繼續進行。
項目試點在部分地區、學校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績,集中表現為“七個新進展”:
1.德育內容與方式改革取得新進展。各學段德育內容有效銜接,德育方式實效性得到加強。如北京市有效開發和利用社會資源,創建社會大課堂,構建了包括經費投入、時間安排、課程開發、考核評價等要素在內的社會大課堂運行保障體系。
2.課程結構與教學方式改革取得新進展。以調整課程結構為切入口,以教學方式改革為重點,為學生提供更加合適的教育。如浙江調整普通高中課程結構,減少了必修課,增加了選修課,促進了學生的個性發展。
3.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建設取得新進展。以科學方法及早發現拔尖人才,拓展人才成長空間,探索形成了中學與大學、科研院所聯合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新機制。如北京實施“翱翔計劃”,讓學生在科學家身邊成長。
4.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取得新進展。著力破除單純以考試結果作為唯一質量標準的傳統做法,對教育質量監測標準、教育質量監測機制進行研究與試驗。如上海義務教育教學質量綜合評價項目全面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學習狀況、學習過程,構建了包括學業水平、身心健康等要素的學業質量綠色指標體系。
5.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取得新進展。從課程建設、學校文化建設、辦學形式等方面促進了高中多樣化發展。如江蘇南京不斷明晰凝練學校特色辦學模式,形成新型特色高中、普職融通高中、跨校聯合高中等多樣化的辦學格局。
6.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取得新進展。堅持政府主導,有效解決“減負”的外部環境與改革內驅力問題。堅持系統改進,多措并舉,整體構建“減負”的有關制度。如安徽建立了學校教學活動公開公示制、學生課業負擔監測公告制等。
7.教育督導體制建設取得新進展。主要集中在督導體制、機制、標準及實施等方面進行了實踐探索。如天津市實現了教育督導體制的重大變革,成立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強化了監督問責制。
根據改革試點情況,建議切實做好以下幾項重點工作:
(一)深化課程與教學改革,落實立德樹人任務
組織修訂和完善課程標準,研制學業質量標準,明確學什么、學多少和學到什么程度。充分發揮課程標準的統領作用,依據課程標準編寫教材,開展教學,實施評價考試。
(二)積極穩妥地推進考試評價制度改革,發揮考試評價的育人功能
建立對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新的考評機制,扭轉片面的教育質量觀和政績觀。加快推進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招生考試改革,引導家長、學生樹立全面發展觀。
(三)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著力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著眼于立德樹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需要,注重中小學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特別是提高教師的道德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要通過研究制定考核、監督與獎懲相結合的師德建設長效機制,引導廣大教師履行職業道德,潛心教書育人。
(四)依法治教,改進中小學教育管理
要擴大學校課程教學的自主權,為教師因材施教、教學創新提供空間,提供專業支持;建立健全課程實施責任追究制,對不落實國家課程方案的學校及其主管教育行政部門進行問責。(焦宣)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