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是培養高層次人才的主要途徑,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記者從近日在京舉行的全國研究生教育工作會議上獲悉,我國研究生教育已進入新的發展時期,基本實現了立足國內培養高層次人才的戰略目標,在高等教育內涵發展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
研究生大國地位進一步鞏固
80后小伙王偉,在東北創業辦了一家教育培訓機構。30多人的職工隊伍中,具有研究生學歷者近70%。他感慨:“是研究生教育的快速發展,讓企業充滿了生機與活力?!?/P>
中國研究團隊與斯坦福大學研究人員,近日在量子反?;魻栃芯恐腥〉弥卮笸黄?。在中國研究團隊中,有20多名研究生參與其中。而以研究生為主要力量,每年都有世界領先的創新成果問世。
在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深海探測計劃、青藏鐵路建設工程中,我國培養的研究生成為研究、開發的主要力量。在載人航天工程總體工作的研發隊伍中,90%是我國培養的研究生?!吧袷陛d人飛船的運載與飛船系統正副總指揮、總設計師中,2/3是我國自己培養的研究生。我國新型艦載殲擊機研制現場總指揮、“航空報國英?!绷_陽是我國自主培養的碩士研究生,生前仍在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
經過近三十多年的改革發展,我國建立了學科齊全、布局合理、人才培養類型不斷豐富的研究生培養體系,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國高等教育的層次結構,基本實現了立足國內培養高層次人才的戰略目標,培養的研究生成為各行各業的領軍人物和骨干力量。進入新世紀特別是最近五年,研究生教育發展改革步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三十多年來,我國共培養博士研究生49萬人,碩士研究生426萬人,其中近5年培養的研究生占培養總量的50%。據2011年的統計,我國培養研究生規模超過英國36萬人、日本45萬人、澳大利亞43萬人,是美國培養規模的61%。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國。進入新世紀特別是最近五年,研究生教育發展上了新臺階,改革進入新階段,為國家面貌發生新的歷史性變化做出了重要貢獻。
人才培養結構實現重大調整
“學生全面參與臨床診療,在疾病治療中完成考核,專業學位的設立讓研究生不會看病成為歷史?!敝袊嗅t科學院博士生導師李方潔對研究生培養類型的改革深有感觸。
1986年,我國開始培養工程類型碩士研究生,嘗試對人才培養類型進行調整。1990年,我國設置專業學位,應用型人才培養開始制度化、正規化。學術性學位按學科設立,偏重理論研究,培養大學教師和科研機構的研究人員;專業學位以專業實踐為導向,重視實踐和應用,培養在專業和專門技術方面受到高水平訓練的高層次人才。
北京大學醫學部研究生院副院長段麗萍告訴記者,學校在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中,讓其擔任總住院醫師半年以上,采取導師個人指導與臨床科室集體指導相結合的方式,培養了他們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中國農業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于嘉林看來,農業推廣專業學位的設立,適應了現代農業發展需求,創新了人才培養模式。中國農業大學創建了“學校+基地+鄉村”三位一體的研究生培養新模式,以農村基地科技小院為載體,研究生進駐小院,以技術人員身份開展農技服務,研究并解決生產實踐中的問題。
教育碩士是我國培養規模最大的專業學位教育類型之一。1997年教育碩士首次招生不足百人,2007年全國報考教育碩士的人數達27499人,僅十年時間全國教育碩士累計招生約6.5萬人,有近3萬人獲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其中有2000多人走上教育局長、中小學校長、幼兒園園長崗位。
目前,我國已設置專業學位44種,招收培養了專業學位研究生200余萬人,全國65%的培養單位招收培養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數量占到全國碩士生招生總量的50%。應用型人才與學術型人才并重的培養格局基本形成。多部門攜手推動教育資源整合
2012年歲末,教育部與中國工程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推進科教結合,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科技創新能力,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高層次創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養模式。根據協議,中國工程院加強與教育部的合作,組織開展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與工程研究院所聯合培養博士生等方面進一步加強合作。
教育部與中國工程院于2010年啟動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試點,采取聯合招生、合作培養、雙重管理、資源共享的模式進行。目前,高校與工程研究院所聯合培養試點單位已達63家,在校博士生達600余人。這種強強聯合的培養模式,推動了高校和科研機構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促進了我國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
近年來,為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研究生教育主動加強跨部門跨行業互動合作,積極推動科教資源整合、產學研融合。如今,教育部已與60多個行業部門開展了合作論證,遴選和指導實施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養項目。教育部與衛生部聯合開展了全科醫生培養計劃,與科技部重大專項辦共同組織實施了工程博士培養工作。
伴隨著高校與科研機構研究生聯合培養工作的不斷推進,聯合培養規??焖贁U大,更多的部門、行業和用人單位參與了研究生教育指導工作。在目前設立的36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中,有來自58個部門、行業和105家用人單位的管理人員與專家擔任委員,所有教育指導委員會中均有高校以外的專家擔任主任委員或副主任委員。
教育部2012年啟動實施的“高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通過理念創新和機制創新,實現高校內部以及高校與外部創新力量之間的融合發展,推動了學科建設和研究生培養邁入協同創新的新階段。
國際化水平與投入保障提升
本科畢業于哈佛,碩士就讀于斯坦福的洪理達,選擇到中國的清華大學讀博士?!耙驗檫@里能提供很多很好的研究性課程,對我的科研水平提高會有很大幫助?!焙槔磉_說。
我國建立學位制度以來,已與40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學歷學位互認協議。其中,2002年以來簽署的協議占64%,與德國、英國、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意大利、愛爾蘭、瑞典、丹麥等國的學歷學位互認協議,均是在此期間簽署的。
伴隨著我國研究生教育的國際化水平和國際影響力提升,我國學位制度和研究生培養水平得到國際社會普遍認可,來華留學研究生數量快速增長。2012年,在我國攻讀學位的外國研究生有3.6萬人,增長速度為我國同期接受學歷教育留學生的2倍。
我國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經驗受到國外廣泛關注。我國研究生院院長聯席會、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等組織與機構多次受邀參加相關領域國際會議,介紹我國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情況。我國“211工程”、“985工程”等建設經驗,受到眾多國家關注與借鑒。
值得關注的,還有近年來我國研究生教育經費投入的大幅增加。自2012年起,國家建立獎學金制度,對所有全日制研究生實行綜合定額撥款,博士生和碩士生的生均撥款標準提高一倍多。2008年以來,“985工程”、“211工程”以及其他學科平臺建設投入1200多億元,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累計投入近140億元。
研究生教育是與科研緊密結合的過程,而國家科技投入的大幅增加,有力地支撐了學科建設、改善了研究生培養條件。僅以2011年為例,高等學校和政府所屬研究機構研發經費的支出就比2008年增長了67%。伴隨著科研項目經費用于研究生培養支出的政策逐步調整,科研對研究生教育的支撐更為直接,促進了研究生教育質量的提高。(本報記者 姜乃強)
短評: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任重道遠
我國已成為研究生教育的大國,但并未成為研究生教育的強國。在我國的研究生教育中,還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當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把發展研究生教育作為創新驅動發展和提高國際競爭力的戰略選擇。面對新形勢,我國研究生教育主動服務社會需求的管理體制有待完善,質量保證與監督體系有待健全,培養質量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全面提高質量已成為我國研究生教育最核心、最緊迫的任務。
質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線,要將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點切實轉移到提高質量、優化結構上來,將質量作為研究生教育工作的行為準則和價值理念。主動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是研究生教育發展的核心要求,事實證明,研究生教育只有以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為宗旨,為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充足的高層次人才和智力支持,才能不斷獲得發展的生命力。
當前,研究生教育要以分類推進培養模式改革、統籌構建質量保障體系為著力點,更加突出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研究生教育要從注重規模發展到注重質量提升,從以學術學位為主到學術學位與專業學位協調發展,從注重知識學習到知識學習與能力培養并重轉變。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任重而道遠。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