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下一個喬布斯!”“我們要做中職的人大附中、希爾頓學院,培養另一類精英!”這是一所普通中職?!虾P畔⒓夹g學校2012屆學生柴吉琦和校長鄔憲偉表露的心聲。
他們,一個是剛剛踏上社會的中職畢業生,一個是已在職業教育領域耕耘幾十載的特級教師。是什么樣的底氣與自信,讓他們敢于生出如此高遠的目標與清晰的夢想?是什么樣的教育范式,讓原本被看作“差生集中營”的中職校,開始演繹起一個個精彩故事,走出一批批就業市場中的技術中堅?
事實是,長期被許多人遺漏在視野之外的上海職業教育,早已劇變。從內部的專業設置、中高職銜接等體系架構,到課堂教學、人才培養,做精、做特、做強,成了上海許多中職校長的共同追求。
出口
就業率近98%,專業對口率達83.55%,兩三個崗位搶一個學生
柴吉琦與鄔憲偉們的自信,絕非虛浮自大。
最具說服力的,是就業崗位與畢業生薪酬數據。今年6月,上海公布的2012年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就業情況專報顯示,上海86所全日制中職校2012屆共有畢業學生39834人,其中61.46%直接就業,36.47%繼續升學。截至去年9月1日,就業率近98%,學生就讀專業和就業崗位對口率達83.55%。近一成初次就業的中職畢業生稅后工資在3000元以上,超四成在2000—3000元之間,比上一屆有所提高。
而上海市教委對2011屆十大專業畢業生一年后職業發展和就業情況進行的抽樣調查證實,這些中職生工作一年后的稅后工資已有較大幅度提升,超過3000元者超過四成,呈現上升趨勢;絕大多數畢業生都繳納社會保險;逾七成畢業生有過職后培訓經歷。用人單位對所招聘的中職畢業生總體評價滿意的比例高達96%。65%的畢業生走上工作崗位后對母校的教育培養表示“非常滿意”和“比較滿意”。
鄔憲偉介紹說,上海信息技術學校2012屆軟件班,50%畢業生月工資已超過5000元。上海大眾工業學校前年曾因模具班畢業生太過搶手,辦了一回“拍賣會”,由企業支付給學?!芭囵B費”,來決定花落誰家。結果,24名學生被德國公司搶走,給學校留下了40萬元培養費。而今年,用人企業為該校提供的招聘崗位與學校畢業生人數之比,竟然攀升到6∶1。
“來招聘的企業都經過學校篩選,剔除技術含量和發展空間不大的流水線操作崗位,平均下來,至少有兩三個崗位在等待著我們的學生來挑選?!鄙虾3鞘锌萍紝W校校長張巨浪語帶自豪。
在“史上最難就業年”的背景下,上海中職畢業生普遍看漲的就業行情,引來人們對于中職教育的重新打量,也引來社會大眾的觀念更新。
兩翼
靠德育修復“邊緣化”學生自信,建80家實訓中心供仿真上崗
在上海中職校采訪,有一個意外發現:幾乎所有學校負責人都將“德育”作為一項最重要的教育工作。
東輝職業技術學校副校長何穎說,學校開設的16個專業大多集中在現代服務業領域,學生在校期間,有著嚴格的行為規范要求,甚至具體到規定男生的頭發長度、女生前額“大光明”?!皩W生將來要從事服務行業,只有嚴格要求,才能逐漸培養出良好的職業形象和職業素養?!?/P>
“德育為先會做人,技能為重會做事”,上海許多中職校都有這樣的辦學理念。除了結合專業課程進行德育滲透、以學分等形式鼓勵學生為社會服務外,中職校園里學生社團活動也都開展得紅紅火火,還辦起了全市層面的中職生校園活動節。幾千人的學校往往有幾十個、上百個社團。
“我們是在補課。來讀中職校的孩子,事實上是九年義務教育過程中被邊緣化的人群。中職教育的任務就是幫助這部分孩子找到成功路,必須重塑學生的自信心,尊重他們的個性?!睆埦蘩诉@樣解釋德育的重要性。
讓中職學生走向自信自立的另一面,是在學習過程中,幫助他們夯實專業技能的基礎。
從2008年以來的歷屆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上海中職校都有優異戰績,金牌數和總分穩居前三位。要論成功秘訣,最重要的便是領全國風氣之先,自2006年起逐漸建成的80家開放實訓中心。這些主要由市級財政投資建設,幾乎全是依據實際生產要求配備設施,基本覆蓋了中職學校的所有專業領域,保證了學生可以在進入企業后稍加針對性培訓,便能上崗操作。
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衛生學校,實訓中心帶來了教學模式的根本轉變。校長唐紅梅說,他們現在是“學校內建病房,病區中設課堂”,校內實訓建設全景模擬醫藥行業工作場景,實現“早期融入臨床的實訓—見習—畢業實習一體化”的工學交替模式。
不僅如此,很多中職校還強化校企合作,開辦“冠名班”,由企業投入設備和資金建立校內實訓基地,企業專家兼任學校教師,設立專家駐學校工作室等。在上海大眾工業學校的車工實訓車間,90多臺機床一字排開,實習學生兩三人一組,在師傅的帶教下實地操作,操作規范等都與正式工作無異。汽車實訓車間里,則有各種品牌新車被拆解成零部件,供學生動手組裝學習。如此“仿真”訓練,引領學生順利搭上就業直通車。
上行
中高職貫通拓展畢業生進修渠道,“雙證融通”成職業資歷硬支撐
柴吉琦曾有過進重點高中的機會,但他卻選擇放棄,轉投中職學校。學校的案例教學,讓他可以“邊學邊做”。讀書時,他已成立公司,畢業時,手握4項國家發明專利,又選擇了邊工作邊繼續進修。
不只是柴吉琦,中高職貫通為上海的很多中職生打通了職業教育的上升通道。這一模式的試點始于2010年,到今年9月新生報到后,上海的貫通培養在校生規模將達到6000多人,已涉及43個專業、56所中高職院校。這讓許多擔心孩子讀中職學歷過低、缺少職業發展空間的家長們松了一口氣。
2012年啟動的“雙證融通”專業改革試點,又給了中職學生職業資歷的硬支撐:各行業技能資格培訓進入試點中職校課程體系,學生只要學習成績合格,畢業時就可同時獲得畢業證書和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如果在“星光計劃”大賽中獲獎,還可獲得高級工證書。
對內,上海市教委大力探索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全市已成立8家行業職教集團和7個區域職教集團,吸引近400家企業、40多個行業協會,共有成員單位700多家。集團化改革,打通了原本存在于中職、高職及企業之間的壁壘,讓企業接受學生實習和職校教師實踐鍛煉、學校為企業培訓職工和開展“訂單培養”成為常規。
對外,大力推動職業教育走上國際化發展道路。用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印杰的話說,“上海中職學生應該是全球范圍的就業者,我們需要培養有想法、有良好綜合素質的新一代技術工人?!?/P>
據了解,上海已選擇了醫藥學校等8所中高職院校在護理、汽車運用與維修、國際郵輪服務等13個專業率先開展開發國際水平的專業教學標準試點,引入國際職業資格標準,融入日常教學,推動教學改革。目前,首批13個標準已經正式出版,第二批38個國際水平專業教學標準正在開發。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