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教師工作司黨支部書記、司長 任友群
今年9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發表教師節重要寄語,體現黨中央國務院對教師隊伍建設一以貫之的重視,為加強新時代教師隊伍高質量建設提供根本遵循。我們要深刻領會、自覺運用寄語精神,讓思想的力量轉化為教師隊伍建設的強大動力,出真招、見實效,推動黨中央關于教師隊伍建設的一系列要求落地見效,實實在在提升廣大教師的獲得感。
一是以綜合改革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寄語對廣大教師提出殷切期望,希望廣大教師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不斷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各地各校要以更大力度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調動有關部門發揮作用,合力推動改革創新。改革教師評價機制。落實《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堅持師德師風作為第一標準,建立健全幼教、義務教育教師、職教等各級各類教師考核評價體系,積極推進踐行教書育人使命。會同有關部門研制《關于加強新時代高校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指導意見》,落實考核評價“破五唯”,注重將教師思想政治與師德考核和教育教學工作實績相結合。強化教師教育發展。建設國家教師教育改革實驗區,支持高水平綜合大學舉辦教師教育,大力推動全體教師終身學習和專業自主發展。做好“國培計劃”等各層次培訓項目,提升教師核心素養和關鍵能力。減輕教師額外負擔。2019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出臺《關于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進一步營造教育教學良好環境的若干意見》,這項“小改革”起到“大效用”,我們要建立教師減負常態化機制,讓教師靜心從教,促進教育提質增效。
二是以政策傾斜助力教育脫貧攻堅。寄語高度肯定了廣大教師在決戰脫貧攻堅中作出的貢獻,在脫貧攻堅戰進入收官階段,推進鄉村振興踏上新征程之際,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聚焦短板弱項,為廣大鄉村教師用愛心和智慧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提供政策保障。一抓統籌謀劃。著眼全局,統籌推進,在師德師風、教師培養培訓、職業發展、待遇保障等方面提出務實舉措。同時,打好“特崗計劃”“國培計劃”“支教幫扶計劃”等組合拳,綜合施策,為貧困地區打造一支“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高素質教師隊伍。二抓定向發力。直面城鄉師資配置不均衡等難點問題,加大教職工編制統籌配置和跨區域調整改革力度,探索教職工編制“周轉池”制度,持續推進“縣管校聘”改革,讓優秀教師到農村學校、薄弱學校發揮作用。三抓人文關懷。要健全鄉村教師、支教教師在職稱評聘、榮譽表彰、豐富精神文化生活、保障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建立心理輔導中心等方面的制度機制,真心為教師辦好事、解難事,增強教師職業榮譽感、獲得感和成就感。
三是以新技術運用助推教師隊伍建設。寄語強調,希望廣大教師積極探索新時代教育教學方法,不斷提升教書育人本領。以人工智能、5G為代表的新技術同教育的深度融合已成為教育改革的重大推動力,我們要乘勢而上,通過在寧夏和北京外國語大學建立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試點,探索人工智能助推教師管理優化、教師教育改革、教育教學創新、教育精準扶貧的新路徑。下一步,我們要總結經驗,提煉模式,促進形成全國層面改革教師資源配置、教育教學理念、教師督導評價等方面的制度政策,使廣大教師樹立新技術是教育教學“手段”而不是“目的”的正確科技觀,進一步發揮新技術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而不是取代教師的積極作用。
四是以待遇保障吸引優秀人才從教。寄語對各級黨委和政府提出明確要求,要讓教師真正成為最受社會尊重和令人羨慕的職業,保障教師待遇、提高教師地位、提升職業榮譽感、營造尊師重教氛圍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支撐。待遇要好。2020年9月底,教育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印發《關于開展拖欠義務教育教師工資等問題摸查工作的通知》,督促指導地方將“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落實到位。榮譽要強。完善中央和地方分級表彰、政府和社會團體共同參與的高標準、全方位、立體化的教師榮譽表彰體系。如,今年起由中宣部、教育部聯合表彰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和最美教師,進一步加大對優秀教師的表彰力度。氛圍要濃。尊師重教良好氛圍不僅僅靠教育主管部門推動實現,更是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長期共同努力的結果,“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希望全社會勠力同心,共同營造新時代尊師重教濃厚氛圍。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