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大學岳麓書院考察調研時,同正在開展思政課現場教學的師生們親切交流,并作出重要指示。作為一名思政課教師,我深感榮幸,亦深知責任重大、任重道遠。
之所以深感榮幸,是因為我自身就成長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浸潤之中。我在岳麓書院攻讀了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學位,書院文化陪伴了我5年時光。在這5年求學過程中,“惟楚有材,于斯為盛”激勵著我不甘平庸,爭先求進;“是非審之于己,毀譽聽之于人”形塑了我為人處世的生活態度;“民物命何以立,圣賢道何以傳”使我樹立了持之以恒的工作目標……一點一滴,難以盡述?,F在,我工作已滿十年,這十年間,我始終勤勉奮進,堅守教書育人職責,得到了師生的充分肯定,也實現了從講師到教授的轉變。
之所以深知責任重大,是因為肩負著立德樹人的重大使命。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這是非同一般的事業。岳麓書院的文化傳統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經世致用。我在教學中常常問學生:你們參觀書院時,有沒有仔細閱讀張栻《潭州重修岳麓書院記》?有沒有發現書院的教育宗旨?在學生們答出“成就人才,以傳道濟斯民”之后,我便順勢啟發:岳麓書院教育學生不是為了讓他們寫華麗文章、考科舉中狀元求名利,而是為社會培養經世致用的人才。同學們也要時刻牢記總書記對你們的殷切期望,牢記你們身后的祖國和人民,早日成為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之所以感到任重道遠,是因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質量永無止境。思政理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能否發揮好作用,直接關系到人才培養質量。為此,同事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各種創新手段都取得了較好效果。我也進行了很多探索。例如,講黨的建設時,我結合劉少奇著作《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介紹劉少奇是如何利用儒家文化提高共產黨員修養的,并就如何科學認識傳統文化與學生展開交流討論,讓學生既感到趣味盎然,又深刻體會到理論思考的魅力。
提高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吸引力,是一門大學問,也是思政課教師的“必修課”。今后,我將不斷提升自身的理論修養、文化素養,將優秀傳統文化引入課堂,努力創新思政課的“打開方式”和“入腦途徑”。(項目團隊:本報記者 龍軍 王斯敏 陳之殷)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