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新聞客戶端訊 (江西日報記者 駱輝)未經當地黨委、政府審批同意,不得開展進校園督查檢查評比考核及各類校園創建活動,不得組織專項活動進校園,不得組織城市創建類活動進校園……記者6月5日從省教育廳獲悉,我省日前出臺《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十八條措施》(簡稱《教師減負十八條》),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牢固樹立教師的天職是教書育人的理念,呼吁社會各界把寧靜還給學校,把時間還給教師。
省教育廳廳長郭杰忠介紹,給教師減負就是讓教師把更多精力放到教書育人的主業上去,放到立德樹人的使命上去,這既是遵循教育規律的內在要求,更是教育事業發展的客觀需要?!督處煖p負十八條》從減輕督查檢查評比考核負擔、減輕社會事務進校園負擔、減輕報表填寫工作負擔、減輕抽調借用中小學教師帶來的負擔等方面提出18條具體舉措,明確減負的主要任務、責任主體。
——減輕督查檢查評比考核負擔。建立督查檢查評比考核事項審批報備制度,各部門開展涉及中小學校和教師的督查檢查評比考核事項,按照歸口管理原則,實行年度計劃和審批報備制度;全面清理現有督查檢查評比考核事項,對現有涉及中小學校和教師的督查檢查評比考核事項及各類校園創建活動開展專項清理,嚴控總量、層級、規模和頻次,能取消的堅決取消,能合并的一律合并;改進督查檢查評比考核方式方法,同一事項不得多部門要求學校、教師提報數據材料,不得簡單以留痕作為評價工作成效的標準,不得要求上傳工作場景截圖或錄制視頻等方式來代替實際工作評價。
——減輕社會事務進校園負擔。規范各類專項活動進校園,各級黨委和政府統一部署的重要專項工作,確需學校和教師參與的,由同級教育部門按要求依程序統籌安排;減少城市創建類活動進校園,各級黨委和政府統一部署開展的城市創優評先活動,涉及要學校和教師參與的,由教育部門按要求依程序統籌安排;統籌教育宣傳類活動進校園,面向中小學生開展的教育宣傳活動,由同級教育部門整體規劃、分類指導、嚴格把關,按要求依程序統籌安排進入校園;合理安排街道社區類事務進校園,鄉鎮、街道社區可在不影響正常教育教學情況下,經與學校會商同意后,可吸引轄區內中小學校參與社區建設相關活動;杜絕攤派無關事務進校園,各級黨委和政府不得把地方政府部門、單位或企業等與教育教學無關的活動和工作強制攤派給學校;合理部署教育扶貧任務,原則上不得安排中小學教師參與農村農民信息調查統計、整理表格、填寫臺賬、定期走訪貧困戶等任務,不得安排中小學教師駐村扶貧,包戶脫貧;規范微信工作群、政務APP(應用程序)等進校園,未經教育部門同意,不得強制要求或通過與考核掛鉤等方式要求學校和教師關注微信公眾號、下載安裝與教育教學無關的政務APP(應用程序)等進行點贊投票、人物評選、問卷調查、網絡答題等。
——減輕報表填寫工作負擔。精簡各類報表填寫,杜絕各種數據重復上報及表格多頭填寫現象;規范教育統計和調研工作,針對學校教師開展的調研活動,須按程序報經同級教育部門同意并部署,杜絕不同部門多頭、重復調研;提升數據采集信息化水平,各級教育部門和學校要建立健全各類教育信息數據庫,各部門按照權限獲取相應的數據,努力做到一次采集多次使用。
——減輕抽調借用教師帶來的負擔。規范抽調借用教師行為,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建立教師抽調借用和“吃空餉”常態化清理機制,嚴格限制和規范有關部門對教師的抽調借用,實行一年一清理,限期清退;嚴禁安排教師參加無關的培訓和會議,對于非教育教學方面的培訓,教育行政部門要嚴格把關,除依法依規開展的必要培訓外,能取消的取消,能合并的合并;科學制定教師考核評價標準,各級教育部門要杜絕與教育教學無關的考核評價,加大教育教學的實質性評價占比。
為切實推動教師減負落到實處,我省還明確了中小學教師減負清單,并在省級層面建立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專項工作機制。同時,省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將把減輕中小學校和教師負擔工作納入對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督導評價內容。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