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將推進中小學教師減負與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相結合,作為省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重點工作,堅持常抓不懈,久久為功,系統研究部署,狠抓工作落實,著力推動教師潛心教書、靜心育人。
一、開展專項治理,找準突破口
今年4月,中央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秘書組部署專項整治工作后,四川省立即行動,于4月28日率先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中小學教師非教育教學負擔營造良好教育教學環境的通知》,部署6項重點任務,提出18條剛性要求。建立社會事務進校園事項“白名單”,省級布置進校園事項由43項壓縮至3項。對“進校園”事項進行提級管理,縣級進校園事項報市(州)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審批,市(州)進校園事項報省級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審批。在省廳官網發布省、市、縣三級教師減負舉報熱線和電子郵箱222條,嚴控社會事務進校園。堅持全省“一盤棋”,組建11個工作組,采取“四不兩直”方式,對所有市(州)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特別是規范社會事務進校園工作進行全覆蓋核查。
二、堅持統籌推進,擴大治理面
4月29日,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召開會議,專題研究中小學教師減負工作。全省嚴格落實省委、省政府印發《四川省中小學教師減負清單》要求,抓住教師減負的關鍵環節,實施臺賬管理,采取“清單制+責任制”方式持續推進落實。省級帶頭示范,統籌規范涉中小學校教師督查檢查評比考核事項,取消對市(州)教育工作和中小學校的檢查評比事項。統籌規范精簡相關報表填寫,開展學習類APP等專項治理,建立“覆蓋全省、統一標準、上下聯動、資源共享”的四川教育大數據,15個資源目錄完成與省共享交換網站的數據接入,讓基層教師少跑腿、數據多跑路。建設應用四川省教師專業發展平臺,有效避免重復選派教師培訓。統籌規范抽調借用中小學教師,開展抽調借用中小學教師專項清理,全省中小學教師抽調借用數量由2023年的2843人減少至53人,減少98.1%。
三、強化省市協同,增強行動力
加強考核評價,把減輕中小學教師非教育教學負擔列入教育督導內容,作為黨政領導班子和有關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獎懲任免的參考依據。將2023年中小學教師減負作為專項業務考核,納入省管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年度考核。21個市(州)中,有11個考核為優秀,7個考核良好,3個考核合格。成都市率先實現無紙化申報評審職稱;瀘州市將督查檢查事項減少至3項;綿陽市建立中小學教師減負工作季報、工作考評和責任追究制度;眉山市集中清理形成《中小學校進校園活動清單》,減少進校園事項60%以上;綿陽市建立中小學教師減負工作季報、考評和責任追究制度;廣安市明確除年終績效考核外不再安排專項考核;達州市督促學校充分發揮作用,能夠行政辦公室解決的事項決不允許推給教師個人;巴中市制定教師培訓清單,建立教師培訓臺賬,避免重復交叉培訓;資陽市制定加強教育體育干部掛職工作的實施意見,最大限度減少借用干部。
四、加強宣傳引導,營造好氛圍
重點關心關愛,對中小學教師暑期減負工作進行專題部署,強調不得在假期強制組織中小學教師參加節目排練、迎評迎檢等非教育教學工作,避免在假期中頻繁、多頭、泛化安排中小學教師集中培訓,讓教師在假期中張弛有度,自主充電蓄能。完善中小學教師減負監測、舉報、核查、通報、約談、曝光等機制,以教師減負為關鍵詞,動態監測網絡輿情,逐級建立涉教師減負事件信息報告制度和應急處置機制。持續宣傳各地各校教師減負經驗做法和優秀案例,以文件或簡報方式先后印發全省中小學教師減負典型案例22個,四川省眉山市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有關做法在全國中小學黨組織書記校長培訓班上被點名表揚,全省有關做法被央廣網、中國新聞網等權威媒體轉載報道,中國教育報在頭版作了專題報道,形成減輕中小學教師非教育教學負擔良好輿論氛圍。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