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來,浙江省認真貫徹中央層面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專項機制會議精神,落實中央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秘書組關于社會事務進校園專項整治工作部署,省委常委會和省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專題研究,省委主要領導2次作出重要指示,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積極推動將非教育教學事務進校園納入省委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重點工作清單和省紀委省監委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治理項目,高標準高質量推進專項整治工作。截至目前,全省累計梳理受到省委主要領導批示肯定。
一、聚焦突出問題,全面自查自糾
始終堅持問題導向,摸清現狀,精準施策,逐項整治。一是分析現狀找問題。延伸摸清進校園活動事項范圍,圍繞宣傳教育活動、督查檢查評比考核、社會事務、“指尖上的APP”等4個方面,覆蓋全省萬所中小學校,分層組織專項調研,全面了解掌握2023年非教育教學事務進校園情況,查找出4個方面17個主要問題,為專項治理工作立起靶子。二是依靠群眾點問題。省紀委監委向社會公布省市縣三級非教育教學事務進校園專項舉報熱線,暢通反映問題、投訴舉報渠道,先后收集各類問題線索14條,發放整改通知書30份,運用群眾監督推動自查自糾。三是梳理事項糾問題。重點從與學校職責關聯度、活動必要性實效性、是否與考核掛鉤、是否存在重復交叉、是否加重基層負擔等5個維度,分層組織梳理2023年進校園事項,按照“清理取消一批、壓減整合一批、規范提升一批”的思路,充分聽取基層意見,積極與教育系統外部單位協調,逐個事項研究整改建議,靶向發力精準施策。
二、聚焦源頭管控,嚴格審核把關
以嚴的標準和要求,把好進校園“入口關”,最大限度控制進校園活動數量。一是明標準管控。系統梳理國家、省和省級教育部門有關社會事務進校園4個文件19條政策依據,研究制定符合學校職能職責、符合教育教學規律、符合學生身心特點、符合簡約高效要求、非必要不進校園5項準入條件,并列出6條負面情形,讓進校園活動內容、情形和界限更加明確,為社會事務進校園審核準入提供基本依據和支撐。二是嚴審核管控。及時組織教育系統外部單位開展2024年度社會事務進校園申報工作,嚴格按流程審核,突出圍繞進校園事項的法規依據、是否符合準入標準、是否與考核評先掛鉤增加師生負擔等方面強化審核,對內容相近的活動加強整合,對教材中已有的內容做好融合。還針對可能增加學校師生負擔的檢查考核創建和面向中小學生的全省性競賽活動,按事項屬性統籌規范,報批后開展。三是限總量管控。分級實行年度社會事務進校園總量控制,省級層面每年社會事務進校園事項總量不超過20項,每所學校每學期社會事務進校園數量不超過3項,省、市兩級設立172所學校作為觀測點,跟蹤監測社會事務進校園活動情況,并將社會事務進校園情況納入對各地教育部門工作業績考核,督促各級嚴控總量、提高質效,減輕學校和師生負擔。
三、聚焦力量整合,強化工作協同
針對社會事務進校園涉及層級多、部門多、活動類型多,強化統籌,多方發力,推進專項整治工作走深走實。一是加強上下聯動。堅持省市縣三級聯動,構建專項整治工作專人聯絡、定期例會、工作月報、典型通報等制度,先后4次組織培訓調度,印發工作提示函2份,省教育廳領導兩次帶隊分赴11個市開展調研監督,壓實各級教育行政部門主體責任,上下同欲推進專項整治。注重抓好省級層面事項優化調整和審核把關,切實做到不下移責任,不下放矛盾,不轉嫁負擔,為基層把好關、減好負。二是加強部門聯動。充分發揮各級教育工作領導小組作用,在事項申報、審核、跟進實施等工作中,加強與相關部門和單位的協同聯動,既做好溝通解釋,也加強統籌協調,尋求最大程度的理解和支持,營造專項整治工作的良好氛圍。三是加強組辦聯動。對社會事務進校園統籌協調存在困難的問題,加強與駐教育部門紀檢監察組聯動,通過聯合調研等形式,強化督促指導。同時,加強與省委省政府督查辦的工作聯動,加大交辦督辦力度,將問題線索及時移送,核查通報典型問題,確保專項整治工作取得實效。(中共浙江省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秘書組報送)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