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貴州的天氣涼爽宜人,在冊亨布依族自治縣植物靛藍染色工廠里,29歲的女工陸恩梅正熟練地進行著衣物染色:將衣物放入調制好的染液中浸泡,到了規定時間取出氧化,根據所需染藍色深淺的不同,反復浸泡、氧化1到6次,然后水洗、晾干……
陸恩梅是冊亨八渡鎮偉東村文佃組村民,以前她只能像多數村民一樣,外出去廣東、福建一帶打工。自去年植物靛藍染色工廠建成后,她終于可以在家門口工作了?!斑@要感謝天津工業大學的老師們!”陸恩梅說。
為決戰脫貧攻堅,2015年,貴州提出發展民族特色服裝產業的思路,推出“錦繡計劃”,位于黔西南的冊亨縣從中看到了契機。作為深度貧困縣,冊亨擁有豐富的植物資源,種類繁多的藍草為當地布依族人制靛、染色提供了豐富的原料。對盤江流域的布依族來說,藍靛染不僅是民族傳統技藝,更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然而,布依族傳統的靛藍染色技術流失嚴重,工藝過程完整性下降,出現植物靛藍手工染色產品色牢度低等問題?!耙挛锏羯珖乐?,穿一會兒就變成‘藍精靈’”,成為冊亨縣靛藍服飾量產和推廣的瓶頸。
2016年,冊亨縣及貴州籬籇布依服飾工藝研究院有限公司從網上了解到,天津有一所“紡織學科很強大”的高校,于是慕名來到天津工業大學,向該校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清潔染整研究團隊“取經”。此后,雙方建立了密切的聯系。由鞏繼賢教授帶隊,天津工業大學團隊先后多次到冊亨縣實地走訪調研,尋找解決衣物掉色問題的“鑰匙”。
幾年間,天津工業大學團隊借鑒傳統的自然發酵思路,通過全細胞生物催化劑構建、生物還原的電子傳遞過程分析、生物還原過程植物靛藍分子演化行為分析等研究,構建了清潔高效的植物靛藍生物還原染色技術,實現基于生物還原的植物靛藍染色,基本解決了固色問題,開發出系列植物靛藍染色產品。
2019年6月,在冊亨縣政府的支持下,天津工業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清潔染整研究團隊與貴州籬籇布依服飾工藝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在當地建起了植物靛藍染色工廠。從當地選拔的首批30名員工經過培訓正式上崗,陸恩梅就是其中之一?!霸诩议T口工作,有了穩定收入的同時還能照顧家庭,孩子再也不用成為‘留守兒童’了!”陸恩梅說。
植物靛藍染色工廠廠長蔡延能介紹,投產一年來,盡管受到疫情影響,工廠業務仍迅猛發展起來。除了為經銷商的成品染色外,工廠還自己進行設計,為純棉衣物加工染色,并在網絡平臺銷售,銷量良好。為了幫助工廠開發原創產品,天津工業大學藝術學院的師生也投入進來,設計了很多富有藝術氣息的扎染服裝款式。這些產品在銷售中廣受好評,還受到一些外貿客戶青睞,產品遠銷東南亞。
如今,在植物靛藍染色工廠的帶動下,當地初步形成了包括藍草種植、靛藍染料的制備、靛藍染色,以及靛藍相關日化用品、保健品等系列產品生產的產業鏈?!暗逅{染料純天然、無污染,符合人們對健康生活的追求。下一步,我們要著手開發更多的相關產品,同時建設供人參觀的藍草工坊,帶動當地旅游業發展,讓更多布依族同胞就業增收,捧上‘藍色’金飯碗?!膘柪^賢說。(本報記者 陳欣然)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