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北京2700公里的云南雙柏縣,地處哀牢山國家自然保護區核心地帶,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的貧困縣。
作為雙柏縣今年新增列的中央定點扶貧單位,北京中醫藥大學立下“軍令狀”,四駕馬車齊頭并進,以幫扶資金來解決短期貧困、拉動需求,以購買和促銷當地農產品來帶動生產積極性,以線上線下結合的高質量培訓、援派優秀掛職干部來提升當地干部和技術人員素質,以招商引資、開發養生保健品來充分利用當地中藥資源、建立當地可持續發展產業鏈,“四管齊下”探索長效扶貧之路。
這是北京中醫藥大學擅于將中醫思維引入扶貧工作的真實寫照,通過把脈定證、辨證施治,確定重點幫扶目標,落實精準幫扶措施。多年來,該校積極發揮自身優勢,緊密圍繞專業,在援藏、援滇、援疆中取得了顯著幫扶成效。
柔性引才打下援藏根基
北京中醫藥大學對口支援的西藏藏醫學院位于拉薩,由于高原缺氧導致內地教育人才赴藏工作不適應,人才流動大,知名人才引進比較困難。
第八批援藏干部、現任北京中醫藥大學副校長劉銅華在擔任西藏藏醫學院院長期間,結合學科建設實際需求,提出并制定依托教育人才“組團式”對口援藏疊加“人才柔性引進”推進西藏藏醫學院建設的工作方案。依據方案,采取“定期援藏”“區內協作”“專家協作”等多種柔性引進形式,重點引進能夠帶動學科發展或突破關鍵技術高層次人才,建立和完善首席科學家、特聘教授、客座教授、講座教授、兼職教授等聘用制度。
在幾批掛職干部的努力下,西藏藏醫學院已柔性引進院士、長江學者、杰出青年、知名專家數十人;學院中醫學(藏醫學)獲批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和授權點,中藥學(藏藥學)獲批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實現了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和一級學科博士點零的突破;成功更名為“西藏藏醫藥大學”,實現了藏醫藥學辦學史上的重大突破。
劉銅華說,“輸血”固然重要,但“造血”更是不可或缺,留下一支有擔當、有作為、有能力、帶不走的隊伍才是援藏的根基。
走“教育扶貧+特色支持”幫扶路
大姚縣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西北部,是北京中醫藥大學對口支援縣。該校幾批掛職干部十分關注教育脫貧問題,針對當地教學、醫療儀器設備短缺、落后等情況,捐贈了2個語音教室、100臺電腦及10臺投影儀。掛職干部還積極爭取社會資金和資源,用于該縣幼兒園、小學、農村衛生室等方面建設。
大姚縣是著名的“中國核桃之鄉”,也有著豐富的藥材資源。掛職干部積極發揮自身專業優勢,參與大姚縣中藥材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制定,推進全縣中藥材產業發展規?;?、規范化、產業化,為中藥種植規劃提供了大量智力支持。
從2017年起,北京中醫藥大學在滇西的扶貧掛職點由大姚縣轉至滇西應用技術大學傣醫藥學院。為了推動滇西大傣醫藥學院持續健康發展,北京中醫藥大學在幫扶單位建立了醫藥人才培養基地。2018年6月,雙方簽訂為期5年的對口幫扶協議,涉及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和對外合作交流等諸多領域。2018年12月,雙方搭建的醫藥人才培養基地掛牌成立。
傣醫和藏醫、苗醫、蒙醫并稱為四大傳統民族醫藥,是中國傳統醫學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選派掛職干部時,北京中醫藥大學依托專業拓展實現更大幫扶功效,把中醫思維引入對口幫扶工作,形成了特色化對口幫扶模式。如今,傣醫藥學院實現了從無到有,并步入規范化辦學軌道。
把中醫藥種子播撒到當地百姓心坎上
多年來,北京中醫藥大學的一批批志愿掛職干部,積極投身到教學、醫療、科研和管理工作中,發揮各自專業特長和管理經驗,用一片熱忱助力解決受援地區教育扶貧問題,在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務實成果。
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專家李平作為第九批第二輪援疆干部,擔任新疆醫科大學一附院院長助理、中醫內科執行主任。作為多年扎根一線的知名中醫心血管病專家,她帶領醫院中醫學科團隊,以實際行動助力中醫臨床服務能力提升。
李平帶領的巡回醫療隊不論走到哪里,找她看病的患者絡繹不絕,每天都在百人以上?!鞍驯本┲嗅t藥大學的中醫體系帶到這里,讓各民族百姓享受到中醫藥的特色優勢,受益于中醫藥,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崩钇秸f。
援疆干部翟華強在新疆醫科大學維吾爾醫學院掛職副院長期間,一手銀針絕技讓維吾爾族鄉親迅速成了他的“粉絲”。他意識到在邊疆地區培養掌握中醫適宜技術的基層醫生的重要性,“要讓中醫藥下基層、到邊疆,發揮簡便驗廉的優勢,比如針對這里常見的風濕病,針灸、藥酒就很管用”。
近日,北京中醫藥大學新選派的2名掛職干部已經前往雙柏縣開始工作。未來,學校將深化與雙柏縣校地融合,讓更多師生走進雙柏,讓中醫藥的種子播撒到雙柏人民的心坎上,切實讓中醫藥造福百姓,在醫教精準扶貧之路上走得更深、更遠。(本報記者 萬玉鳳 通訊員 郎豐琪)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