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師范大學道德教育研究所 馮建軍
一、影視作品是中小學生最喜歡的德育形式之一
影視作品是人類文化的結晶,也是人類精神生活的重要體現。在人的一生中,幾乎沒有人沒看過影視作品。人們觀看影視作品的目的可能是多樣的,但不管出于何種目的,在觀看影視作品之時,都必然接受到某種價值觀的教育,這是不可否認的。
相比于灌輸、講道理而言,影視作品具有生動、形象、感染力強等顯著特點。大多數人都喜歡影視作品。對中小學生而言,不僅喜歡,而且更為急需。相比于成人,中小學生的身心發育不夠成熟,社會閱歷不夠豐富,理性思維不夠發達,價值觀尚處于發展的關鍵期,他們在發展的過程中急需榜樣的示范、引領。中小學生喜歡影視作品,尤其是電影中的英雄人物會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打下深深的烙印,成為他們終身追尋的榜樣。作為成年人,我們至今難忘小時候所看過的《地道戰》《地雷戰》《小兵張嘎》等一部部經典影片和其中的一個個英雄人物,它們培養了我們一代人的愛黨、愛國情懷。
當下的很多德育手段,多偏重于說教和灌輸,雖然說理教育是必要的,但對于中小學生而言,顯得空洞而難以接受。南京師范大學道德教育研究所的調查表明,中小學生最喜歡的德育形式是實踐活動、講故事和榜樣示范。影視作品就蘊含著故事和榜樣人物的先進事跡。影視作品不僅有藝術作品特有的美感,也有創作者賦予其中的思想內涵,它把道理寓于藝術之中,寓教于樂,能夠引起中小學生的情感共鳴,更容易使其接受所要表達的思想內涵,因此成為中小學生最受歡迎的德育形式之一。
二、要發揮影視作品對中小學生的積極影響
影視作品以其藝術性、感染性為中小學生所喜聞樂見,又以其思想性、價值性對中小學生的成長產生影響。但這種影響既可能是積極的、正向的,也可能是消極的、負向的,其矢量的方向取決于影視作品的性質。
優秀的影視作品是一個優秀的藝術作品,它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觀看藝術作品,接受藝術的熏陶,對于從小養成良好思想道德、心理品質和行為習慣,提高審美和人文素養,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等具有重要作用。優秀的影視作品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和文化內涵,代表著社會的先進文化,它弘揚社會正能量,傳播人類真善美,對于中小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養成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具有重要作用。優秀影視作品根據不同的主題,可以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民族精神教育、道德法治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這對于中小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品德修養、砥礪奮斗精神,增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堅定文化自信,都具有重要作用。
但是,我們也不能不看到,影視作品也不都是優秀之作。中小學生能夠接觸到的影視作品有很多,不同國界、不同地域的作品往往有著不同的意識形態。當前,我國處于社會轉型時期,各類社會思潮十分活躍,其中不乏有嘈雜之音。各種社會思想借助影視作品、媒體、網絡,直接對中小學生產生影響,使他們面臨更加多元的價值選擇,一些嘈雜之音也借機傳播,混淆視聽,嚴重干擾中小學生健康成長。
所以,我們既要利用影視作品對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的積極作用,也要正視不良影視作品對中小學生成長可能產生的消極影響,這就要求我們有目的、有計劃地利用優秀影視作品對中小學生開展影視教育,為中小學生學生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精神食糧,打造適合中小學生健康成長需要的影視教育沃土。
三、中小學影視教育要“雙管齊下”
正因為優秀的影視作品對中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積極的作用,而不良的影視作品對中小學生健康成長具有消極的作用,所以,有效利用影視作品的教育力量,必須“雙管齊下”,一方面要積極開展影視教育活動,以優秀的影視作品引導中小學生健康成長;另一方面要堅決清除不良影視作品對中小學生可能產生的消極影響,為中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掃除障礙,鋪平道路。
1.積極開展中小學影視教育
教育部、中共中央宣傳部《關于加強中小學影視教育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力爭用3—5年時間,實現全國中小學影視教育基本普及的目標,并對中小學如何開展影視教育作了全面部署,提出將影視教育列入教學計劃、遴選推薦優秀影片、改善學生觀影條件、拓展學生觀影渠道、豐富影視教育活動、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加強觀影活動管理等具體任務。落實這些任務,需要建立形式多樣、資源豐富、常態開展的中小學影視教育工作機制,使中小學生影視教育活動時間得到切實保障,適合中小學生觀看的優秀影片得到足夠供應,學校、中小學生校外活動場所和社會觀影資源得到有效利用,形成中小學影視教育的濃厚氛圍,使優秀影視作品伴隨中小學生健康成長。
2.加強對網絡影視作品的監管
加強中小學影視教育非常必要,但必須看到,很多中小學生主要不是通過電影院、電視來觀看影視作品的,而是通過網絡尤其手機網絡觀看的。2016年中國中小學生互聯網運用狀況調查報告顯示,91.9%的中小學生有使用互聯網的經歷,56.4%的中小學生首次觸網年齡在10歲以前,超過四分之三的中小學生有自己的手機,娛樂游戲、完成作業、查閱資料和放松休息是他們上網的主要目的。中小學生對網絡的依賴日益加劇,但網絡上的影視作品良莠不齊,所以,必須綜合運用教育、法律、行政和技術等多種手段,加強監管,努力為中小學生提供良好的網絡影視生態。一是建立少兒影視產品評估制度。對中小學生影視、音樂、演出、動漫等產品,相關主管部門要進行出版前評估,防止不利于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的產品流入社會。同時,國家加強對少兒影視作品生產的支持力度,為中小學生健康成長提供更多、更優秀的少兒影視作品。二是加強網絡影視的空間治理。持續開展網絡清朗工程,推行網絡影視的內容分類管理,對中小學生不宜信息進行警示。發展中小學生專屬影視網站,推廣中小學生上網保護軟件。強化網絡終端管理,研制推廣專供中小學生使用的智能終端設備,預裝保護軟件,保證安全上網。三是開展網絡影視媒介教育。通過教育引導使中小學生具備基本的影視媒介知識,養成正確的影視媒介價值觀,增強是非辨別能力和分析批判能力,提升網絡素養和影視媒介素養。中小學德育課程要特別關注培養中小學生文明的網絡生活習慣,做到善使用、能辨識、慎傳播、不沉迷,使他們成為健康網絡世界的主人。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