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擴大油桐樹種植面積,更應注重發揮林下空間優勢研究做好林下經濟”“當前在進行油桐樹種子傳統栽培育苗的基礎上,亟待加強油洞樹離體組織培養工作研究,盡快實現油桐樹育苗工廠化生產,滿足整個桐油市場發展的需求……”近日,在貴州省黔南州獨山縣貴州鴻發科技有限公司萬畝油桐種植基地,魯東大學女博士科技服務團成員張娟、郭曉彤兩位教師從煙臺專程來到這里,為校友、該公司總經理楊安仁油桐種植進行技術指導。
魯東大學這支由農學院農林作物遺傳改良中心16名女博士組成的振興鄉村經濟科技服務團,自2015年成立以來,她們在課堂上培育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新時代農科人才。走下講臺,她們來到田間地頭,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把工作成果和科研論文撰寫在鄉村振興的大地上,用企業和人民群眾豐產增收的數據和喜悅書寫了一曲曲巾幗博士科技扶貧的故事。
敢啃“硬骨頭”是女博士科技服務團的秉性。新疆是我國最大的鹽土區,鹽漬土地面積約占全國總量的三分之一。在惡劣的自然條件下,于春燕博士克服種種困難,多次協助團隊深入鹽堿地區反復進行試驗育種,成功培育出的轉基因速生耐鹽堿楊樹全部成活,對我國防風固沙、改善鹽堿土產生了重要作用,尤其在山東、新疆等地推廣后,為當地農民增收3000多萬元。4年來,女博士科技服務團共解決13項“三農”發展中的難點問題。
哪里需要服務,女博士科技服務團就出現在哪里。吉林地區是玉米主產區。為選育出高品質的玉米,李蓓博士連續兩年春節期間都堅持在海南的烈日下為玉米授粉,長期強紫外線照射導致皮膚嚴重過敏,愛美的她卻說“麥色皮膚才是農業科研工作者最美的勛章”。她選育出的高品質玉米,使當地農民平均每畝增收近100元。張娟深入山東濟寧市企業,研究改善氨基酸功能性微生物生產工藝,為企業增收5000余萬元,并帶動200余人就業。
駐地企業、農村和農民發展中遇到的難題,成為女博士科技服務團重點和首要解決的問題。前幾年蘋果價格一直低迷,成為許多煙臺果農的一塊心病。梁美霞博士了解到這一情況后,主動放棄周末休息時間,最終她參與培育成功的“有機保健蘋果”開啟了種植戶的致富之路,當年直接受益的果農就達400多戶。李維煥博士舍小家顧大家,在丈夫外出就讀的情況下,把孩子托付給父母,自己加班加點,僅用半年時間就將廢棄的蘋果木研制成木菌肥、食用菌基質,有效解決了當地資源浪費問題,極大地提高了果農收益。
劉曉華博士為煙臺萊州培育出的優質月季品種,推動了當地月季產業的發展?!捌髽I增效、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是我們女博士科技服務團的服務宗旨,每當聽到這樣的好消息,我們心里邊比一年發幾篇論文、獲得一項課題要欣慰得多?!闭勂鹂萍挤?,宿紅艷博士感慨頗多。
優質高效的服務,在省內外播下了魯東大學女博士科技服務團的美譽。前不久,該團隊被煙臺市表彰為“巾幗建功楷?!?,山東省委副書記楊東奇、山東省婦聯主席張惠分別對她們服務鄉村、服務“三農”的舉措給予了充分肯定。(本報記者 張興華 通訊員 劉新海 季文豪)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