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督學、云南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 周榮
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作出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的重大部署,開啟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現代化建設新征程。進入新時代,教育督導工作要聚焦教育強國建設,主動服務教育現代化,創新履職、勇于擔當,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做出新貢獻。
緊跟新時代,擔當新使命。圍繞教育工作中心任務,服務教育改革發展全局是國家教育督導制度安排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不斷理順教育督導機構設置,完善教育督導評估制度體系,積極推動教育督導各項工作,為推動教育事業改革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黨的十九大作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新論斷,也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我們推動教育事業發展和做好教育督導工作必須在新的歷史方位中統籌謀劃、主動作為。教育督導工作要緊跟時代步伐,把握教育發展規律,踩準教育現代化建設節拍,突出固根本、提質量、促公平主要任務,在改革、發展、保障、服務上齊發力,用好用實用活監督、指導、評估等工作措施,在“督政”“督教”“督學”上精準施策、綜合施策、創新施策,切實擔負起主動融入和服務教育強國建設使命,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筑牢中國夢基礎工程。
聚焦現代化,用好指揮棒。進入新時代,教育督導部門要著眼于黨的十九大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的重大部署,聚焦現代化辦學理念、現代化教育治理、現代化教育裝備、現代化教師隊伍建設和現代化人才培養等核心要素,突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等重點,縱深推進教育督導工作。做好新時代教育督導工作,要握緊用好指揮棒,切中“四個要害”,形成“一個局面”。切中“四個要害”:一是監督要有力。教育監督要實打實、硬碰硬和高標準、嚴要求,始終保持口徑不松、力度不減的穩健持久態勢,形成一定的威懾力,切忌走過場、搞形式和隔靴搔癢。要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既要善于從面上發現問題,又要用心從點上研究解決問題;既要撲下身子圍繞任務標準狠抓督促整改,又要積極研究制定政策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既要圍繞目標督航向軌道,又要圍繞既定舉措督落地生效。二是指導要到位。教育指導要指有遵循、導有航向。要圍繞黨的十九大對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的新目標、新任務、新要求,全面加強對地方政府和基層教育部門、各級各類學校辦學治校的指導。深入民族、貧困、山區和邊境地區調研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指導基層認真落實黨和國家教育惠民政策,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切實增強各族群眾的教育獲得感和幸福感。三是評估要精準。要對標對表黨的十九大對教育工作的重大部署,聚焦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精心設計和調整完善教育評估指標體系,促進教育評估與十九大精神高度契合。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公開透明開展教育評估,組織人民群眾有序、理性參與教育評價,促進機構評估、專家評判、群眾評價有機結合。要嚴格教育評估程序,嚴肅教育評估紀律,確保評估結果真實、準確、有效,經得起歷史和人民的檢驗。四是結果要用實。沒有切實有效的結果運用,教育督導工作就難于落地生根、開花結果。要沉下去加強跟蹤督導,采取全程跟進、“殺回馬槍”等方式,把督導整改工作抓細抓實。要加強與紀檢監察、組織人事、綜合考評等部門的工作協作,建立長效機制,推動追責問責、干部考核任用、單位績效獎勵與教育督導結果緊密掛鉤。要完善督導通報、約談、函詢、限期整改等制度體系,全面推動督導結果用足用實。形成“一個局面”就是形成“督政”強保障、“督教”促管理、“督學”提質量的生動局面。通過督導各級政府履行教育主體責任,全面提高各級政府在辦學方向把握、教育經費投入、教育基礎建設等方面的現代化保障水平。通過督導各級教育部門和學校加強法治化、規范化、精細化、人性化、科學化建設,加快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通過督導各級各類學校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教學大綱等情況,筑牢師生理想信念之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升教育質量和學校辦學水平。
鍛造金剛鉆,攬好瓷器活。新時代的教育督導是一項政治性很強、專業水準很高、技術性很嚴的工作,對教育督導干部和督學專家期望很大、要求很高。為切實擔負起新時代教育督導工作使命,要切實加強督導干部隊伍和督學隊伍建設,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把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作為這兩支隊伍建設的首要政治任務,用十九大精神統領新時代教育督導工作。要按照“政治上靠得住、業務上專精強、作風上過得硬”的標準和要求,選配教育督導干部,選聘督學專家,通過學習培訓、模擬訓練、實戰演練、交流培養、總結提升等方式,不斷加強教育督導干部隊伍和督學隊伍建設,錘煉鍛造好教育監督、指導、評估及其推動結果運用的金剛鉆,切實攬好 “督政” “督教” “督學”瓷器活,確保新時代教育督導工作取得新成效。
總之,新時代賦予教育督導工作新使命。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領教育督導工作,聚焦對標教育強國建設,進一步提振精氣神、鍛造真本領,實干苦干加油干,全力服務教育現代化,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作出新的貢獻。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