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1%!“理想信念”成為了學生監測評價指標中平均得分率最高的一項。
在四川省成都市日前召開的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報告解讀會上,市政府總督學陳蕾發布了成都的評價結果,并亮出了讓人振奮的這項數據。同時,報告顯示,睡覺時間越長以及作業完成時間越少的中小學生,在“行為習慣”“公民素養”“人格品質”“理想信念”“創新意識”“實踐能力”,以及“情緒行為調控”上的得分率越高。
從2013年起,成都被列為國家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實驗區。5年來,該市建立健全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建立完善評價改革機制,切實扭轉了單純以學生學業考試成績和學校升學率評價中小學教育質量的傾向,有力落實了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動了素質教育的發展。
科學運用評價,破解素質教育難題
“我想讓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遇到問題能夠主動思考,學會和同伴相互合作去探索問題的解決辦法,形成嚴謹的數學邏輯思維,而不僅僅是單純獲得知識?!痹?016年度的監測中,成都市龍泉驛區土橋小學數學教師梁麗南所在班級的監測數據整體非?!傲裂邸?,“如何讓學生真正愿意做這些事情,我的辦法就是外在的獎勵,激發內在的動力?!被谑?、區兩級開展的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指引,這所本不起眼的鄉村小學近幾年異軍突起,成為龍泉驛區教育評價改革成就的縮影。
然而,說起第一次監測的情況,往日的委屈還呈現在龍泉驛區教育局局長黃與紅的臉上:“2015年,在全市的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抽測中,我區五、八年級的監測結果非常不理想,這讓我們很受刺激。之前幾年,全區大力推進了教育綜合改革,為提升教育質量可以說不遺余力。怎么會出現這樣的結果?”
不過,黃與紅和她的團隊很快從委屈回歸理性。他們認真研究本區報告情況,以監測結果顯露出的問題作為引領本區轉變教育質量評價觀念的重要契機,扭轉教育管理人員與教師的質量觀念;通過科學的量化評價和充分的事實依據,多維度綜合評價中小學教育質量,扭轉之前不良質量評價傾向,引領全社會回歸教育理性。同時,龍泉驛區從教育行政和教學業務兩條線入手,督促學校深化改革,不斷調整教育教學方式方法。終于,在2016年度成都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抽測中,龍泉驛區整體情況取得明顯進步,很多指標達到全市前列。
由于教育質量綜合評價結果不計總分,不對區(市、縣)和學校排名,只報告各個項目上的優勢與不足并提出改進建議,這就讓各區(市、縣)教育局和學校找到了進一步改進的點位和路徑。目前,全市22個區(市、縣)教育局及其抽樣的學校都形成了自己的改進提升方案。各校全面落實國家課程目標的倒逼機制由此形成,基于診斷和改進的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正逐漸成為成都教育管理者和各校師生的普遍共識,素質教育實施難的問題初步得到破解。
健全體系機制,奠定科學評價基礎
不久前舉行的一次考試后,龍泉驛區十陵小學五年級(2)班學生范慧仁拿到了一份成績分析報告,包括成績單、綜述、優勢弱勢科目、科目進退步、成績所處的位置等5個方面的內容。報告清晰地呈現了她學業成績的橫向與縱向發展情況及下一步應努力的方向。
而在成都市武侯區,借助已搭建的“云+端”數據平臺建立的督導與監測應用平臺,通過對各部門分別采集的全區學校及學生各類零散數據的優化整合,形成了學生個性成長基因庫。該區正是由此對區域發展情況進行大數據分析,給教育決策和學校發展提供更加科學、有效的參考,促進區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近些年,武侯區聚焦教育質量,強化導向,促進發展,協同推進,以‘1224’模式著力推進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蔽浜顓^教育局局長陳兵說。所謂“1224”模式,即“一”套體系:成立以區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為組長,分管副局長為副組長,局機關相關科室負責人為組員的領導小組,深化教研科研培訓監測一體化;“兩”個平臺:依托已搭建的“云+端”數據平臺,建立綜合督導評估系統和區域教育監測平臺;“兩”項對標:一是對標國家標準,二是對標先進發達地區;“四”個指標:圍繞“百花綻放、百舸爭流”的區域發展目標,總結出了解學生全面發展情況的包括品德及身心健康水平、學業發展水平、資源配置和綠色發展四大維度的指標體系。
武侯區的“1224”模式,是對成都實驗區保障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機制的有機呼應?!俺啥际薪⒘私逃姓块T和專業機構分工協作的工作機制,即由專施‘督政、督學、監測評價’的教育督導機構牽頭,負責綜合評價工作的組織實施、考核、改進提升的督導等工作,教育行政部門業務處室和學校負責結果運用的改進提升,由中國教育學會教育質量綜合評價辦公室等國內教育評價專業機構的專家和成都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監測評估研究所具體負責評價指標細化、分析解讀、運用指導等相關專業工作,實現了行政和專業雙向互動協同推進?!背啥际薪逃侄綄мk主任劉科說,“2015年2月10日,成都市教育局與中國教育學會簽署了《成都市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實驗合作框架協議》,為深入推進實驗區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專業基礎,也是引入第三方評價,落實教育部關于推進管辦評分離政策的成功嘗試?!?/p>
深化評價改革,譜寫新時代新篇章
進入新時代,成都市2017年底開展的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在繼續堅持原有內容基礎上,與中國教育學會會商,增加了對學生“理想信念”的監測評價。這種在實驗過程中對指標體系的不斷修正、調整與完善,是一以貫之的。
2016年10月,基于對成都實驗區改革工作的高度評價,教育部在成都市召開了“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實驗工作現場交流會”。隨后,成都市乘勝追擊,將該項改革繼續推向縱深。先是將該項改革作為成都市政府改革項目,并在市政府轉發的《成都市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提出“綠色發展營造良好育人生態”,推進基礎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2017年4月,成都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成都市教育局印發了《關于深化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的意見》,通過開展市級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引領各區(市)縣積極開展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引導和督促學校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隨著《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教育部關于推進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的意見》《教育部關于加強和改進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意見》《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推進高中階段學??荚囌猩贫雀母锏闹笇б庖姟返任募挠“l,關于招生考試的評價改革,國家的頂層政策設計已經完全明確。
對此,成都市也樹立起了自己新的目標:把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結果納入了對區(市)縣教育現代化監測評價、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監測中,年終也進入到對區(市)縣教育工作的考核中,并要求各區(市)縣用教育質量綜合評價結果考核評價學校;把教育質量綜合評價結果作為完善教育政策措施、加強教育宏觀管理的重要參考,逐年改進逐年提升教育質量;指導學校正確運用評價結果,改進教育教學,發揮以評促建的作用,同時學校也要根據評價結果分析本校教育質量的優勢和短板從而進行改進,逐年提升學校的教育質量;幫助和扶持在辦學中存在困難的學校,對存在違規行為且在規定時間內不落實整改要求的學校進行通報批評并追究責任,逐步向社會公布評價結果從而接受社會監督;推進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和貫徹《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配合發力,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本報記者 齊林泉)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