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意走進黑龍江省雞西市的任意一所中小學,你很快就能發現每所學校閃亮的名片。
在雞西師范附小,這張名片是“書法”。學生、教師的習字作品在校園隨處可見,漢字之美到處流淌,翰墨之香飄滿校園。
在興凱湖中學,這張名片是“環?!?。該校地處興凱湖畔,常年堅持開展“潔凈興凱湖”環保體驗活動,調查報告多次獲獎。
雞西150余所中小學,孩子們或練習書法、或誦讀經典,或種草育花、或外出調研。形式多樣的活動中,學生全面發展,思想道德素質不斷提高。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這讓雞西市教育局局長俞景福非常興奮。
“近年來,我們德育工作主要抓住‘一個中心’,突出‘三項任務’?!庇峋案Uf,“一個中心”,即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為中心,將其融入課程體系、教學活動及校園文化的各個層面;“三項任務”,則是小學抓好養成教育,初中和高中以明理導行和成人成才為重點抓好體驗教育和實踐教育,努力培養品德高尚、學業優良、身心兩健的人。
形式多樣,德育促進智育
小學生練字,為了啥?
雞西師范附小在實踐中給出答案:為了練心。
翻開該校孩子的習字檔案,幾乎每個孩子的字跡,都慢慢從歪歪扭扭變成規規整整。很多學生還因為練習書法,糾正了不規范的坐姿。
還有更重要的變化。該校的入學調查顯示,70%的一年級新生入學時都難遵守紀律,不愛聽課,注意力保持時間短。而在一筆一畫的書寫練習中,學生們心性悄然改變,逐步養成了精力專注、耐心細致、不怕困難的好習慣。
為著同樣的“練心”,雞西市和平小學采取了閱讀的方式。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在和平小學,這樣的讀書聲每天在校園回蕩。學校建設以閱讀為特色的校園文化,調動師生積極性,用文化引領教師、培育學生。
“腹有詩書氣自華”,深厚扎實的閱讀習慣,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斑@些年來,學校打架事件幾乎絕跡,喧嘩吵鬧也漸漸消失,學生的坐立行走、言談舉止都有了很大的變化?!毙iL陳景利說。
在全市推行創新德育之初,教育部門和學校聽到不少質疑聲。家長們直言不諱:“養花、練字、讀‘閑書’,不會耽誤學習嗎?”
顯而易見的效果逐漸消除了家長的擔憂。在和平小學,該校學生在畢業時閱讀量已超過500萬字,是國家課程標準要求的4倍。在省市作文、演講比賽中,該校獲獎學生比比皆是。
豐富多彩的德育形式,將品德教育滲透到了校園的各個角落,使德育與文化教育相攜共存,形成了良好的校風。近年來,雞西不僅涌現了40所好習慣示范校、8所德育特色學校,而且有7所學校德育成果在黑龍江省首屆基礎教育成果獎評比中獲一、二、三等獎。
走向生活,注重“無聲”育人
在以書本知識塑造學生品德的同時,雞西市積極拓展德育領域,注重以身體力行的嘗試和實際情景的體驗帶動學生從書本走向生活,體驗生活中的艱辛和快樂。
密山市知一中學開辦集菜地、果園、魚塘、溫室于一體的學生體驗教育基地。每年,教師與學生都要走進田園一起翻地、起壟、播種,并按照不同農時,種玉米、土豆、茄子、西紅柿、向日葵等農作物。
每次勞動結束后,學校都趁熱打鐵,組織師生寫日記、作演講。不少嬌生慣養的學生通過勞動知道了家長工作的辛苦,知道了“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很多孩子回家后開始主動幫助父母做家務。
在探索中小學德育的過程中,雞西各中小學形成共識:德育工作不能僅靠學校,必須從封閉的校園中走出來,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形成共同育人的氛圍。
數年前,雞西市樹梁中學校長馮寶貴偶然看見當地的航模隊在放飛航模,一下子著了迷。別人收拾東西回家了,他還一路跟著,別人還以為他要干壞事:“你跟著我們干什么?”
原來,馮寶貴發現,航模運動對動手能力、團隊協作能力要求很高,更可以塑造人堅韌不拔、不怕失敗的品格。他琢磨,能否和航模隊建立聯系,把航模和德育工作聯系到一起?
待他說明來意,社團成員十分高興,雙方一拍即合。經過幾年發展,樹梁中學的航模隊不僅在當地小有名氣,還借助地理優勢,和俄羅斯學校形成長期交流,實現互學互訪。以航模隊為龍頭打造的科技教育體系,成為學校德育工作的一張名片,一批批學生在校內外交流中磨煉膽識、訓練口才,收獲頗多。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這讓馮寶貴對學??萍冀逃饬x的認識更加深入,對以科技教育促進德育的前景也更加自信。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挖掘科學精神的內涵,實現科技教育和德育的緊密結合,讓更多學生在科技活動中實現自我成長?!瘪T寶貴說。
家?;?,建起立體課堂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堅持全民行動、干部帶頭,從家庭做起,從娃娃抓起”。對這句話,雞西中小學的師生深有體會。
在雞西市躍進小學,通過誦讀國學經典進行德育是常態,一些學生在校期間確實表現良好。但校長權淑芳發現,由于學生大多是農民工子女或單親家庭,學生回到家里被特殊的家庭環境影響,國學課沒能達到應有的效果。
學校決定大膽創新,開辦“家校課堂”。學校鼓勵教師和家長共同參與到國學的學習中來,搭建“親子論壇”“師生演講”等多種互學共長平臺,讓家長與學生共同進步。
如今的雞西,家?;右殉沙B化。由于歷史原因,當地很多家長文化素質不高,對家庭教育知之甚少,家?;诱饾u改變這一局面。
“家長真的把學校當成自己家。一到下大雪,好多家長早早來到校園,自發和老師一起清理積雪。有幾位路遠的家長,每次清雪都是六點之前就到校,還有兩位六七十歲的老人,怎么勸都不回去?!睓嗍绶紝Υ耸肿院?。
雞西市和平小學家長委員會不但制定了《和平小學家長委員會章程》和《和平小學家庭教育公約》,還主動參與學校課程建設,開發了5本校本教材,組建了“家長講師團”,建立了多個學生校外教育基地,定期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凹议L逐漸轉變為學校管理、教育教學、實踐活動的參與者、合作者,樂于為班級、為學校作貢獻了?!彪u西市第一中學副校長汪海軍說。
在雞西的每所學校,我們都能聽見教師和家長為德育工作的點贊:“落到實處的德育,效果杠杠的!”(本報記者 高毅哲 張晨 曹曦 特約通訊員 王洪濤)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