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雨江南,水墨烏鎮。置身其中,感受到的卻是傳統與現代的碰撞、古樸與前沿的對話。
自2014年第一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浙江省桐鄉市烏鎮舉辦,這里就成了世界互聯網大會的永久會址。種下互聯網基因的江南水鄉綻放出智慧城市的別樣韻味,迎來國人和世界目光。
在剛剛閉幕的黨的十九大上,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8次提到互聯網相關內容,并首次明確提出辦好網絡教育。
千年水鄉邂逅互聯網,是巧合還是必然?記者日前走進桐鄉,撐下一支教育的“長篙”,向水鄉流淌的河水中“漫溯”,尋找桐鄉教育的一船“星輝”。
使用,教師最清楚
在技術面前,教師真正成了主導者
今年2月,陸炳康從翔云小學一名普通教師,被破格提拔為烏鎮植材小學校長助理。原因,就是他對智慧教學的執著追求,從自發學習到帶領團隊攻克。
2014年,翔云小學與公司合作,免費試用希沃交互智能教學一體機。當初,一體機只是被簡單用來播放PPT(演示文稿)。對信息化應用產生興趣的陸炳康發出了疑問:難道一體機,只能用來播放PPT?
在課堂需求和問題導向的雙重刺激下,陸炳康不斷探索對一體機的使用,成長為一名信息化應用的“發燒友”。在他的帶動下,學校幾名對信息化感興趣的教師自發成立了一體機應用攻關小組。無數個夜晚、周末,他們聚在一起研究,一體機的各項功能被不斷“發現”,并應用到教學中。
當初只能用來播放PPT的陌生機器,變成了能唱、能互動的“魔術盒子”?!鞍l燒友”教師的課,成了學生最期待的課。
“發燒友”的自發行動,引起了學校的重視。校長施志萍說,學校適時成立了智慧教育應用教研團隊,讓“發燒友”攻克,教研團隊吸收成果,然后變成培訓內容,向全校推廣。
“為了提高培訓效果,我們注重問題導向,加強問卷調查?!睂W校教科室主任章雁說,教師信息化應用的問題一一被挖出。針對每一個問題,教研團隊給出了一對一的解決對策。
“信息化是海量的、碎片化的?!闭卵阏f,培訓內容和形式都要打碎?!霸谙柙菩W一個固定會議前的5分鐘,都是學校信息化校本培訓時間,5分鐘解決一個小問題。日積月累,大家信息化水平都提高了?!?/p>
為了保證培訓效果,學校又提出了一體機教學功能過關測試,建立過關題庫,每學期期末進行所有教師包括校長在內的隨機抽題測試。
試用期結束后,一條條一體機的使用改進意見被送到了廠家面前,令廠家十分意外。于是,陸炳康和同事應邀擔任公司兼職技術顧問。
在技術面前,教師真正成了主導者。
放眼全市,教師自發探究智慧教育的熱情被點燃。
在烏鎮中學,城鄉學生水平參差不齊、教學效果難以研判、后進學生照顧不足等問題,困擾著2014年新來的校長朱新江。一次偶然的機會,微課制作進入了他的視野。
“可以反復收看,在家也可以看?!苯涍^兩年多的探索,朱新江體會到了微課給教學帶來的好處?,F在,該校所有教師都開始制作微課,微課成了教學的好幫手。
如今在桐鄉,一個由幾名對信息化應用感興趣的教師自發成立的信息化創新教學聯盟正在逐步壯大,成員已有近百人。每周二線下沙龍、定期專題講座、實時線上指導、編纂個性教材……半年多來,已有超過1500名教師受益。
監管,政府說了算
在學校、政府、企業之間劃定一條清晰的界限
學校自主,是不是意味著政府就沒有事情做了?
桐鄉市教育局副局長路茂方說,軟硬件好不好用,學校最清楚,政府不干涉。但背后的供應商,合不合格?是不是真正俯下身來推動智慧教育?這就是政府的事了?!耙痪湓挘罕O管,政府說了算?!?/p>
在桐鄉教育裝備與信息中心辦公室對面,有兩間辦公室,一間是頭腦風暴室,一間是智慧工作室。
頭腦風暴室,與普通會議室沒有區別。然而從去年到現在,已有近百家公司來到這間辦公室宣傳過。
“真正留下來的只有三家?!苯逃b備與信息中心主任施維良說,被確定要合作的公司才有資格入駐智慧工作室,這里提供了工位、網絡等舒適的辦公環境。
從一間辦公室到另一間辦公室,從百家公司中篩選出三家,僅僅一墻之隔。
這道墻是什么?是政府的監管。
為筑牢這道墻,桐鄉教育局做了兩件事:建立10所“智慧校園”試點學校,成立教育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
嚴格篩選的10所試點校,涵蓋幼兒園、中小學、電大等各學段學校。各類教育信息化新型裝備和“貍米學習”“一起作業”“攀登閱讀”等眾多特色應用軟件正在試點校里試用、孵化。
這個項目能不能向全市推廣,則由專家咨詢委員會論證、決定。在委員會名單上,記者看到成員來源廣泛:技術人員、教研員、校長教師、政府相關部門負責人等。
那么,專家檢驗公司和產品的尺子又是什么?“本地化和實用性?!笔┚S良一語中的。在他看來,智慧教育的核心是“數據+服務”。數據和服務能否本地化?能否真正讓師生家長認同并受益?這就是桐鄉檢驗“智慧不智慧”的兩把尺子。
施維良舉例說,去年上海一家教育公司到桐鄉推廣它的教育APP(手機客戶端軟件)。市教育局給出的條件是:第一,數據中心必須建在桐鄉并掌握所有數據;第二,APP不能用公司名,要改成“桐鄉教育”,并開放后臺,允許學校因校制宜進行個性化改造,同時開放第三方接口。
這家公司幾經權衡后答應,第二天就派了4名技術人員來到桐鄉進行定制開發。公司負責租房扎根桐鄉,然后就在智慧工作室辦公。這一干就是一年,人數也增加到10人。
現在,“桐鄉教育”APP已成了桐鄉教育最大的線上平臺,教育局行政、學校管理、家?;尤堪岬骄€上。統一的模板與開放的設計,讓每人、每校都在自由與約束間馳騁。
截至今年10月底,“桐鄉教育”APP已有90所學校的8500余名教師和13萬名學生家長安裝使用,點擊量達到1229萬多人次,活躍用戶超過11萬。這僅僅用了10個月的時間。
本地化的結果,就是政府主導、公司參與,盡最大可能滿足各類用戶需求。在施維良看來,只有秉持這樣的原則,智慧教育才不會走偏。
短短一年,桐鄉教育局在學校、政府、企業之間劃出一條清晰的界限,使用、監管、技術各司其職、各行其是。
資源,教研員來定奪
“網羅”全市名師,把脈信息資源建設
暑期,在桐鄉教育門戶網站上,掛著一個特殊的浮動窗口:2017年桐鄉市互聯網學校暑期直播課。
點擊進去可以看到今年暑期9個學科90節桐鄉名師直播課的課表,內容包括試卷講評、名著導讀、疑難點回顧等,學生可按時間表看直播并互動。
為了實現接收端全覆蓋,今年5月,浙江首家公益性智慧教育TV端——“桐鄉智慧教育”正式上線。每個桐鄉人只要打開華數電視頁面,點擊“智慧教育”板塊,便可選擇微課、直播課進行觀看,實現了手機端、電腦端、電視端統一推送。
路茂方介紹,桐鄉市互聯網學校是浙江第一家公辦互聯網學校,于今年一月正式上線。直播課堂、智慧研訓、資源建設、家校共育等功能,成了這一新生實體的使命。
誰來講,講什么?在路茂方看來,資源平臺建設的關鍵不是技術而是名師。因此,桐鄉教育資源的建設要讓教研員全面介入和把關。
桐鄉市互聯網學校首任校長蔡祖良的另一個身份是市教研室副主任,在他的主導下,互聯網學?!熬W羅”全市名師,組成11個名師工作室,定期開展名師工作室會議、名師直播質量分析會等,為信息資源建設把脈。
教研員,“網羅”資源;名師,“坐診”云端;師生,時時處處可看。
“全覆蓋、優質化”,這讓商業培訓沒了市場,政府視頻資源、直播課則門庭若市。在2016學年寒假及第二學期,互聯網學校開設了兩期138節直播課,收看人數超過21萬人次。
自2016年區域提出智慧教育的命題后,桐鄉教育生態悄然發生變化:教育信息化投入每年達到3000萬元,全市教職員工每人每月獲得500兆移動辦公流量補助,智慧教育被納入政府教育督導,信息化應用納入名師評價。
距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永久會場不遠,植材小學在校長彭建清的帶領下,正被改造成一個現代化的智慧校園:在校門口,高清攝像頭接收到剛進校門的學生佩戴的電子胸卡發出的信號后,自動拍攝10秒進校視頻及照片,發送到學生父母手機上;在教室電子班牌旁,學生可以用電子胸卡刷卡查看父母發來的信息;在課堂上,學科教師拿出“碼書”(印有二維碼的輔導書),告訴學生每道作業后面都有一個二維碼,掃碼可觀看教師的講解視頻……
在桐鄉,記者仿佛看到了未來智慧校園的模樣。(本報記者 禹躍昆 蔣亦豐)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