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華,在學校習慣了吧?不要灰心,努力點,會趕上的?!苯?,湖南省江華瑤族自治縣碼市中學校長、黨支部書記李榮勝又一次找到因家庭原因間隔近兩年才重新回到學校讀書的陳羊華,給他打氣,聊人生、談理想。
這歸功于“黨建+教育扶貧”新舉措,也是該縣“黨建+教育扶貧”工作的一個縮影。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確保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做到脫真貧、真脫貧”。江華縣近年來發揮黨員教師示范引領作用,圍繞讓每所學校煥然一新、讓每位教師安心樂教、不讓一個孩子因貧失學、辦人民滿意教育的“黨建+教育扶貧”新舉措,1000余名黨員教師撲在移民工作、移民學校建設、高寒山區易地搬遷子女讀書和教育扶貧中,全力進行攻堅,江華教育扶出“坦途”。
“以黨建為突破口,黨員教師思想上進、業務能力突出,尤其是凝聚力進一步增加?!苯A縣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唐孝任說。
碼市中學是江華縣最偏遠的鄉鎮中學之一,家長大多外出務工,留守學生占了80%以上,有些建檔立卡戶的孩子因家庭貧困、厭學等導致失學。
今年暑假,李榮勝決定發揮黨支部作用,組織學校黨員教師、行政班子對轄區內29個村(社區)及大錫鄉7個村(社區)進行家訪和勸學?!斑@些建檔立卡戶的孩子并不是因貧失學,都是因家庭、厭學等導致的。要想勸回他們,難度很大?!崩顦s勝坦言。但他下定決心,一定要完成這個任務。
7月3日,是江華中小學放暑假的日子。李榮勝帶領教師進村入戶家訪,一方面了解學生放假的去向,收集村民、村干部對學校的建議和意見;另一方面對幾個因厭學和家庭原因而失學的孩子進行勸學。
在碼市鎮栗安村陳羊華的家里,李榮勝了解到陳羊華的父母外出打工,他與年邁的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受家庭的影響,他厭學輟學兩年。一次次溝通和保證,陳羊華表示愿意重返學校。
“原本內向的孩子,通過一個多月在學校的學習,變得陽光快樂了!”陳羊華的母親鄧桂花說。
與李榮勝一樣,江華縣教育局駐大圩鎮心合村扶貧隊長、第一黨支部書記汪祚凡也很忙,他走進村里建檔立卡戶家庭,了解學生學習和家庭情況。
2015年,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全縣教育系統結合實際將黨建辦、扶貧辦合成辦公,形成既抓黨建、又抓扶貧的局面。同時,中小學派出精干的扶貧隊長任幫扶村第一書記,并把臨時支部搬進村里,隨時解決扶貧過程中的難題、焦點問題和貧困家庭子女讀書的實際困難。
“全系統1000余名黨員教師全部與建檔立卡戶家庭進行了‘一對一’結對子,除保證一戶一策外,還進行教育扶貧?!痹摽h教育局黨建辦、扶貧辦主任林顯春說。
趙小濤(化名)是江華縣大圩鎮心合村里的建檔立卡戶,父母雙亡,住房倒塌,現寄住在伯伯家。扶貧隊了解情況后,不僅把他接到了縣城上學,還為他籌集易地搬遷購房款?!巴ㄟ^一次次幫扶,小濤現在更陽光了,這得益于臨時支部的攻堅?!蓖綮穹舱f。
如今,江華縣沒有一名建檔立卡戶子女失學?!胺鲐氝^程中,學校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凸顯,黨員的先進性、攻堅力量進一步增加,真正促進了教育脫貧攻堅?!碧菩⑷握f。
江華教育扶貧的主戰場在水口、大圩、大錫等高寒山區。近3年,當地投入3.21億元,新建水口鎮中心小學、大圩鎮第二小學等7所易地搬遷學校,新增學位4000多個,解決了水口、大圩等1.3萬多名涔天河水庫擴建工程和高寒山區易地搬遷移民子女的入學問題,實現了移民“搬得出、穩得住”的目標。
江華思源實驗學校是一所招收涔天河水庫擴建工程移民和高寒山區易地搬遷移民子女就讀的九年制學校,學生大多是來自大山的留守兒童。因長期生活在大山中,這些孩子內向、缺乏自信。該校結合“自信教育”創辦音樂、美術、體育、書法、科技創新、瑤族特色文化社團,還在心理、學業等方面進行幫扶,打造學生成長的樂園。同時,學校派出黨員教師聯系班級和學生,對學生進行“一對一”幫扶,做學生健康成長的守護人。
如今走進該校,孩子們臉上洋溢著陽光、自信、快樂?!斑@得益于‘自信教育’的開展?!毙iL劉興文說。
“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華學校發生了巨大變化,特別是農村學校越來越漂亮了,教師的待遇也不斷提高,農村偏遠學校、村小也步入了教育信息化時代。下一步,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通過‘教育局以校長第一,校長以教師第一,教師以學生第一’的‘三個第一’和‘五型六化’‘六創聯動’‘四聲校園’等為抓手,打造江華品牌教育?!碧菩⑷握f。(通訊員 唐世日 本報記者 陽錫葉)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