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還是大海村校時,總體而言,教師敬業精神不夠,教學質量起伏較大?!闭劦阶兓?,重慶市開州區竹溪鎮大海完小校長陳立雙說,實施村校辦學模式和管理模式改革后,激發了活力,學校狠抓質量,多次獲得全區教育質量考核等級獎,考核成績同二類學?;境制?。
“十九大報告提出,要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我們的改革,就是在切實踐行十九大報告對我們提出的要求?!标惲㈦p說。
開州區位于重慶東北部,山地面積占比63%,校點多、分布廣,有村校185所、村校學生近1.4萬多人,村校遍布全區一半以上的行政村,發展基礎和育人水平參差不齊,成了義務教育階段的一條“短腿”。
如何縮小區域內學校間差距,讓“短腿”快跑,開州區根據農村山區教育現狀,秉承“辦好每一所學校,教好每一個學生”的教育理念,打破傳統單一的“鄉鎮中心校、村?!眱杉壒芾砟J?,將全區所有村校按照現有規模和離中心校的距離兩重標準,重新劃分為獨立完小、中心小學校區、中心小學分校和一般村校四類學校,并按類實施不同的辦學模式和管理模式。獨立完小實行“干部、教師、經費、考核”“四獨立”辦學模式,中心小學校區推行“課表通排、教師混編、任課教師統籌”大年級制,中心小學分校實行“師資統籌、拉通排課、教研同步、活動一致”“四統一”管理,一般村校實行“村校校長”負責制,村校管理得到加強和落實。
為保證村校的可持續發展,開州區落實多重保障,整合全區38個教育管理中心職能職責,重新設立13個片區教育均衡發展指導管理中心,配齊配強教育專干和專兼職教研員,加強對村校的中間管理環節。從2012年開始,全區規定村校原則上一律不準撤并,對服務半徑較大、學生上下學較遠的村校納入寄宿制學校建設。
同時,開州區加大經費保障力度。嚴格要求中心校足額劃撥村校公用經費,用于教育教學活動和后勤服務等方面開支。2014年以來,政府兜底投入1540余萬元,用于村校信息化和標準化建設。其中,6個班的完全小學按中心校標準,配齊科學實驗室和六大功能室;一般村校裝備一間綜合活動室,配齊配足音、體、美、衛生器材和適量科技器材,保證師生演示實驗及學生科技活動實踐需要;所有村校實現寬帶網絡和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每班配備“班班通”“多媒體計算機”等信息化裝備。
開州區在全區農村中心校與村校之間均衡“施力”,全面探索實施“領導力量對等、師資力量對等、教師工作生活條件對等、學生學習生活條件對等、學生綜合素質對等”的“五個對等”工程,進一步助推區域內學校均衡發展。
在開州區,各校也主動發力,挖掘潛能,凸顯特色,促進內涵發展。大海完小注重家校配合,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長店坊完小以英語、體育教學為辦學特色;三臺完小以學生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養成教育為突破口,打造舒適的校園環境;新義完小多舉措培養學生能力……
村校注重文化建設,實施校本創新。依托踢毽子、刺繡等民間傳統文化活動,因校制宜,開州區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如白乳村校的刺繡、大海完小的舞龍舞獅。
“四類辦學模式”步步推進,成效凸顯。據2014年上期全區小學六年級學業水平質量抽測成績統計分析顯示,村校的語數和綜合科三科合格率和科平分與二類中心?;境制?,與一類中心校差距進一步縮小,其中部分村校三科合格率和科平分甚至超過二類中心校。
大進鎮關坪完小校長王文卿說,自2011年實施村校分類辦學模式改革以來,區教委投入300萬元用于六大功能室建設、設施設備更新和校園環境改造,學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僅拿生源來講,在成為獨立完小前,學校每期的生源僅有400余人,越往后招生人數越少;成立獨立完小后,生源明顯回流,目前人數已達456人。
開州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實施分類辦學模式改革,是基于探索創新村校管理、提高末端教育質量的需要,是基于深化教育改革、促進教育均衡優質發展的需要,更是基于讓每個孩子都能有公平入學機會的需要。開州區將固化村校辦學模式改革成果,繼續強化軟硬件建設,改善教師辦公住宿條件,優先充實村校師資隊伍,提高教師工資待遇,注重教學教研,讓學校有持續發展活力,讓教師有教學激情,讓群眾有較高滿意度。(本報記者 胡航宇)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