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2日)
9月18日至22日,國家教育督導檢查組對安徽省申報的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區)(以下簡稱縣)進行了督導檢查。本次督導檢查是依據《義務教育法》《教育督導條例》和《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按照教育部《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以及教育部與安徽省政府簽署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備忘錄》的要求,在對安徽省申報材料嚴格審核的基礎上進行的。本次督導檢查中,重點檢查了今年提出申報的12個縣,同時在前四年通過國家督導評估認定的93個縣中,抽取22個縣進行了復查。
督導檢查組分11個小組對34個縣進行了實地督導檢查,共隨機抽查學校和教學點323所(個),其中小學110所,初中94所,九年一貫制學校40所,完全中學15所,特殊教育學校3所,教學點61個。檢查中,核查了相關文件資料、數據;召開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校長、教師、家長座談會共136個;通過專用網絡平臺組織對22346人進行了問卷調查;采取隨機訪談等形式,征求了公眾意見。
督導檢查組對各縣的督導檢查意見如下:
一、主要指標達標情況與檢查結論
按照《辦法》規定,督導檢查組對安徽省各縣義務教育學校辦學基本標準達標情況、義務教育校際間均衡狀況、縣級人民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情況、公眾對本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滿意度等四個方面進行了檢查,結果如下:
?。ㄒ唬┝x務教育學校辦學基本標準達標情況
《辦法》規定,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的評估認定,應在其義務教育學校達到本?。▍^、市)辦學基本標準后進行。各?。▍^、市)應根據相關的義務教育學校辦學國家標準,制定既適應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又與國家標準基本相符的省級標準。安徽省結合本省實際,就辦學基本標準制定了相關指標。督導檢查組對各縣的相關指標進行了核查。核查結果:學?;具_到了評估標準(這里主要提供了今年申報的12個縣情況,詳見表1)。
?。ǘ┝x務教育校際間均衡狀況
《辦法》規定,對義務教育校際間均衡狀況的評估,以生均教學及輔助用房面積、生均體育運動場館面積、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每百名學生擁有計算機臺數、生均圖書冊數、師生比、生均高于規定學歷教師數、生均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教師數8項指標,分別計算小學、初中差異系數。評估標準為小學、初中差異系數分別小于或等于0.65、0.55。計算差異系數的8項指標數據來源于國家教育事業統計數據。核查結果:105個縣的小學、初中綜合差異系數均達到了國家標準。小學差異系數在0.225-0.631之間,初中差異系數在0.198-0.513之間(詳見表2)。
?。ㄈ┛h級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情況
《辦法》規定,對縣級人民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的評估,主要從入學機會、保障機制、教師隊伍、質量與管理四個方面17項指標進行,省級可適當增加指標,總分為100分,評估標準不低于85分。安徽省根據實際,在實施辦法中增加到21項指標,總分100分。核查結果:12個縣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均達到了國家規定要求,得分在95分-96.5分之間(詳見表3)。
?。ㄋ模┕姖M意度調查情況
《辦法》規定,評估認定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需對公眾滿意度進行調查,就有關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相關問題,征求當地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校長、教師、家長、學生等不同群體的意見。安徽省對各縣公眾滿意度調查結果均在85%以上,基本符合要求。我們此次也通過專用網絡平臺、座談會、隨機訪談等方式對以上幾類人群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與安徽省調查的情況基本相符。
督導檢查組還對各縣有關教育工作情況進行了解,未發現作為“一票否決”的重大安全責任事故和重大違紀違規行為。
安徽省今年提出申報的12個縣均達到國家規定的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評估認定標準;此次對前4年通過國家督導評估認定的縣進行抽樣復查,這些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水平得到較好的鞏固提高。綜合以上結果,督導檢查組認為,安徽省所有縣(市、區)均達到國家規定的評估認定標準。督導檢查組將把此次督導檢查結果向教育部和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報告,提請最后認定公布。
二、主要做法和經驗
安徽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戰略部署,大力實施科教興省,努力實踐教育公平,把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為富民興省的奠基工程,作為精準扶貧的攻堅工程,本著“面向每一位學生,辦好每一所學?!钡淖谥?,早啟動,精謀劃,出全力,設計了“辦學條件標準化、資源配置均等化、辦學行為規范化、教育教學優質化”的路徑框架,出臺了系列舉措,完善了相關機制,在多年不斷努力、積累成果的基礎上,又于去年初提出了加快發展的目標,強力推進最后12個縣(區)按要求達標,實現了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全域覆蓋。其成果喜人,經驗豐富。
?。ㄒ唬┘訌娊y籌,構筑強力的組織保障體系
一是明確政府責任。從省委省政府到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全面樹立了發展教育的政府責任理念,賦予了各級黨政領導的責任擔當。各級均成立了相關領導小組,黨政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承擔主要責任,相關部門分解各自的任務,形成了上下一心、互相協調、齊抓共管的良好的行政氛圍,為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2012年起,省委省政府每年都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階段性推進任務。省政府分管領導親自協調,現場辦公,安排地方政府債券彌補12縣區資金缺口;單列用地指標6612畝,解決均衡發展無地問題;省級統一招考教師9082人,解決教師缺額問題。各市、縣層層落實,結合具體實際,研究相應對策,扎實推進實施。
二是強化規劃引領。全省各級都明確認識,把做好發展規劃作為有效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前置環節和關鍵步驟。以省政府名義,先后出臺了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實施方案、規劃進度表,層層落實部署,逐項設計安排,一一細化分解,確定了105個縣實現均衡發展目標的時間表。34個縣都把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納入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泗縣依據美麗鄉村建設規劃,結合永久性居住點的設立,制定了2016-2018三年中小學布局調整規劃,整合和優化教育資源。利辛縣為滿足城區規模不斷擴張、中心鎮區人口迅速集中以及農民工子女不斷回流的現狀,提前做好學校建設規劃和布局調整,新建中小學校,增加學位4.4萬個,提前完成“十三五”學校規劃目標。
三是強化督導職能。安徽省重視教育督導,將其作為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助推器。全省各級督導部門建立并逐步完善了過程督導、常態監測、問責約談、公示通報等相關制度,不斷提高督導的科學性、針對性和權威性。各級教育督導部門堅持問題導向,狠抓關鍵環節和薄弱環節,通過下發問題清單、責任清單、整改清單等方式,對標落實,逐一消號,確保每一項重點、難點工作最終得到有效解決。臨泉縣一年下發督辦單143個,解決各種問題398個,調整多名校長,問責了一批鄉鎮及教育系統干部。壽縣實行督導牽頭,三級包保,將責任落實到縣直部門、鄉鎮政府,形成全縣上下共促均衡發展的良好氛圍。
?。ǘ┩晟仆度霗C制,促進教育資源均衡配置
一是加大投入,改善義務教育辦學條件。安徽省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的理念,始終把教育,尤其是義務教育作為財政支出的首要領域,給予優先保障、全力保障、重點保障。2011年,省政府印發專門文件,對加大財政教育投入、落實法定增長、提高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水平提出明確要求。到2016年,全省義務教育財政性投入達到641.3億元,比2010年增長96%。
在大量財政資金保障下,相繼實施了標準化學校建設工程、校園安全工程、教育信息化提升工程、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項目等一系列重大工程項目。其中,改薄工程各個項目實施進度位居全國第一。到2016年底,全省義務教育標準化覆蓋率實現100%,5年里小學校際差異系數從0.569下降到0.414,初中校際差異系數從0.538下降到0.381。本次受檢的34個縣從2014年至今,累計投入306億元,新建改擴建學校5590所,新增校舍面積640萬平方米,新增實驗室、功能室2.5萬間,新增教學儀器設備21.7億元,新購置計算機28.7萬臺。這些地方的中小學校,特別是農村中小學校辦學條件得到極大的改善。臨泉縣、利辛縣、六安市葉集區分別投入均衡發展資金19.8億、13.8億、7.71億元,實施了多個工程項目,學校辦學條件發生了巨大變化,城鄉間辦學條件日趨均衡。
三是不斷深化改革,著力提升師資水平。安徽省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不斷完善教師補充、交流和待遇保障制度。在補充方面,堅持托底線,保農村,實施了安徽省鄉村教師支持計劃,通過多部門協調,出臺相關政策,重點解決義務教育學校教師“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問題。在做好教師招錄、特崗計劃、人才引進等多渠道增補教師的基礎上,又針對鄉村教師短缺的問題,實施了定向培養支持計劃,兩年共培養5000人。泗縣、蕭縣、霍邱縣分別補充教師500人、1062人、1000人。潁上縣2017年招聘引進義務教育階段教師1196人,其中補充到農村學校1054人,是建國以來全縣招聘人數最多的一年。在交流方面,強調制度化、常態化,出臺專門文件,在學校編制配備、人事管理及職稱評聘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特別是探索創新,全面推進教師“無校籍”管理改革,教師由“單位人”向“系統人”轉變,為教師隊伍能夠在優質學校與薄弱學校之間、城市學校與農村學校之間進行廣泛的交流輪崗,在體制機制上搭建了平臺,疏通了渠道。2013-2016年,全省縣域內義務教育共交流教師和校長35300人次,占比達到40%。在待遇方面,注重人性化、差別化。在教師周轉房、鄉村教師津貼、教師職稱評定、校長職級制改革、教師專業發展等方面制定了向農村傾斜政策?,F已建農村教師周轉房20.3萬平方米,逐步解決農村教師的“住房難”問題。阜南縣每年用于提高鄉村教師待遇近3000萬元。臨泉縣2017年補充教師1915名,新建教師住房2146套,改造765套,總投入2.03億。
?。ㄈ┮幏掇k學行為,保障特殊群體平等發展
一是多措并舉,有效遏制五亂問題。安徽省一直把規范辦學行為作為一項重要工作抓牢抓實,印發了《安徽省規范辦學行為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改革實施方案》和指導意見,確定了城鄉學校班額無超標、同城區公辦學校無擇校、縣域內學校辦學條件無差距、城市流動人口子女就學無障礙的“四無”目標,嚴格執行義務教育劃片招生、免試就近入學、陽光分班政策。通過明察暗訪和專項督查等多種形式,辦學行為得到進一步規范。對師德考核不合格的教師堅決實行“一票否決制”。自2014年以來,全省處理各類來信來訪230余件次,進行了多次明察暗訪,對頂風違紀的單位和個人進行了通報批評、誡勉談話等多種方式的嚴肅處理。
二是關愛特殊群體,確保教育公平。安徽省堅持“兩個為主”、“三個一樣”(一樣就讀、一樣入學、一樣免費),不斷健全完善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學體制,全面消除隨遷子女就學升學障礙,義務教育階段隨遷子女在公辦學校就讀比例達95.7%;建設農村留守兒童之家1.9萬個。全省以特殊教育學校為骨干,以中小學附設特教班和隨班就讀為主體的特殊教育發展體系基本形成。六安市葉集區大力實施教育精準扶貧工程,實現各學段資助全覆蓋。六安市裕安區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做好留守兒童等特殊群體的心理疏導工作。太湖縣建立“三殘”兒童臺賬,做到“一生一案”。在特教學校開設了學生活動實踐基地、個訓班、模擬超市、模擬銀行區角,教育教學活動有聲有色,為殘疾兒童少年走上社會、融入社會打好基礎。
?。ㄋ模嫿òl展機制,推進教學質量持續提升
一是完善管理體制,促進均衡發展。安徽省專門印發文件,著力深化義務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義務教育實行市級統籌、分層辦學、分學段管理的義務教育管理體制。進一步完善農村義務教育“以縣為主”管理體制,統籌資源,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壽縣開展學區制改革,建立完善縣、學區、學校三級管理體制,提升管理內涵,促進均衡發展。
二是提升信息化水平,助推均衡發展。安徽作為全國兩個教育信息化試點省之一,堅持將教育信息化作為實現均衡發展的有力支撐和保障。探索出以縣為單位、由優質學校輻射教學點和薄弱學校的“在線課堂”常態化教學模式,實現了優質教育資源向農村、向山區學校的空中同步傳輸,送到偏遠地區的學生。這一做法,也為中西部地區解決這一難題提供了好的范例。截至2016年底,全省中小學互聯網接入率99.94%、班級多媒體設備覆蓋率98.81%、校園網建有率99.86%、教師網絡學習空間開通率99.88%。潁上縣實施了智慧教育工程,先后投入1.63億元,配備了71個多媒體教室、4304套班班通設備、465間計算機網絡教室、40間錄播教室,實現了高標準配置目標。
三是打造校園文化,促進學校特色發展。各地還堅持以內涵發展促進學校特色發展,推進素質教育,提升辦學品質,打造校園文化,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蕭縣19年堅持“五好”教育,以讀好書、寫好字、唱好歌、做好操、掃好地為內容,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宿松縣組織實施特色學校創建工程,開展了黃梅戲進校園、傳統文化進校園、廉潔文化進校園等系列活動,形成了“戲曲校園”“生本校園”“足球校園”“書香校園”等一批特色學校。潁上縣的花鼓燈進校園、六安市裕安區的廬劇進校園,都已成為學校的非遺辦學特色。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對照國家和省定標準,根據2016年教育事業統計報表審核和此次督導評估現場檢查,34個縣仍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和問題。
?。ㄒ唬W校資源依然緊張
部分縣仍存在校額和班額偏大、學校校園占地面積不足、校舍建筑面積不足、體育運動場地不足的問題,城區學校較為突出。壽縣、蕭縣、濉溪縣、潁上縣等存在大規模學校。宿松縣、泗縣、青陽縣、樅陽縣等班額過大。宿松縣、固鎮縣、亳州市譙城區、蕭縣、臨泉縣、濉溪縣、鳳陽縣、淮北市相山區等校園占地面積不足。宿松縣、蕭縣、固鎮縣、濉溪縣、臨泉縣、廬江縣等校舍建筑面積不足。蕭縣、宿松縣、臨泉縣、阜南縣、亳州市譙城區、固鎮縣等體育運動場地不足。利辛縣、黟縣、潁上縣、阜南縣、六安市葉集區、霍邱縣、六安市裕安區等均有部分建設項目尚未完工。
?。ǘ┙虒W儀器設備配備仍有缺口
教學儀器設備仍有不同程度的缺口。實驗室以及其他功能室建設尚未完善。部分學校教學儀器尚未配置齊全,有的使用率偏低。濉溪縣、亳州市譙城區、利辛縣、鳳陽縣、蕪湖縣、蕭縣、池州市貴池區、馬鞍山市雨山區等不同程度存在以上問題。
?。ㄈ┙處熽犖榻ㄔO仍存在一些問題
阜南縣、固鎮縣、臨泉縣、六安市裕安區、樅陽縣、含山縣等未按編制配齊教職工。教師結構性矛盾在各受檢縣中較為普遍存在。臨泉縣、樅陽縣、六安市裕安區、壽縣、潁上縣等學科教師不足,另一方面,存在年齡結構不合理問題。黟縣、馬鞍山市雨山區、黃山市徽州區、蕭縣等45歲以上教師占比較高。個別縣仍存在教師涼交流制度不健全、交流比例偏低的問題。
?。ㄋ模W校管理水平仍有漏洞
學校常規管理、教學管理、衛生安全管理等方面,在少數學校仍然存在一些漏洞。少數學校管理責任落實不到位、管理水平不高。個別學校在消防器材管理上不規范。固鎮縣、壽縣、太湖縣、黃山市徽州區、霍邱縣、池州市貴池區、青陽縣、涇縣等均不同程度存在安全隱患。
四、督導意見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安徽省各級政府要以本次督導為契機,針對督導檢查中發現的薄弱環節,對照國家和省定標準,認真研究對策,切實加以整改。
?。ㄒ唬┻M一步完善經費保障機制,加大教育投入
持續加大教育投入,加強省級統籌,依法履行義務教育職責,進一步完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強化財政主渠道供給,加大教育投入,依法實現義務教育經費“三個增長”。進一步加大教育附加征收力度,確保及時足額用于教育;認真落實土地出讓金收益按比例計提教育資金的政策。
?。ǘ┻M一步做好教育發展規劃,優化學校布局
各級政府要結合人口變化趨勢和城鄉一體化規劃,以滿足就近入學需要為基礎,做好科學論證,合理調整好義務教育學校布局。既要繼續抓好城區和人口導入區學校擴容,加快學?;üこ踢M度,著力解決城區學校大校額、大班額、面積不足、學位不足的問題,又要做好農村學校特別是城區周邊薄弱學校改造,有效緩解中心城區的入學壓力。要辦好必須保留的村小和教學點,提高其標準化配置水平,充實優秀老師,保障當地學生就近入學,接受優質教育。
?。ㄈ┻M一步強化標準意識,提高辦學水平
要堅持“抬高底部”原則,充分利用好國家實施的“全面改薄”工作機制,采取“一縣一策”、“一校一案”的辦法,加強農村學校、薄弱學校改造和薄弱環節整改,加強學校標準化建設,補齊義務教育學校硬件缺口。要以公平發展為原則,不斷創新公共服務供給方式,進一步推進學校聯盟、集團化辦學、學區化管理、對口幫扶等辦學體制改革,完善以強帶弱的聯盟辦學模式,實施共同體捆綁式發展,盤活釋放優質學校的優質資源,補強薄弱學校,促進區域學校共建共享、一體發展。
?。ㄋ模┻M一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加大培訓力度
要認真落實國家有關統一城鄉教職工編制標準的要求,做好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編制的合理制定和動態調整,創新教師補充方式,加大補充力度,在認真落實免費師范生、特崗教師政策的基礎上,做好新教師招聘工作,加大音、體、美、信息技術等緊缺學科教師的補充和培養力度,鼓勵各地廣泛開展農村教師定向培養和小學全科教師培養,滿足學校教育教學需求,解決少數地方教師隊伍結構性短缺的問題。要始終把師資均衡作為工作重點,統籌學校間教師配置、進一步健全縣域內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制度。切實落實好城鄉教師差別化待遇等相關政策,改善生活條件,創新交流方式,強化激勵機制,吸引教師、校長尤其是骨干教師和校長向農村學校和薄弱學校流動。繼續圍繞課程改革和辦學體制改革,完善培訓體系,創新培訓模式,培養農村學校名優校長和骨干教師,構建合理教師梯隊,整體提升校長、教師專業化水平。尤其要加強農村偏遠小規模學校教師的專業能力提升,提高其使用現代化教學設施設備能力,落實現代教育理念的要求。
?。ㄎ澹┻M一步強化督導力度,鞏固提高均衡成果
各級政府要充分認識到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長期性、動態性、艱巨性,要保持工作力度不減,認真查找存在的薄弱環節,加強整改,鞏固成果,提高水平。要加強督導隊伍建設,完善督導體制,創新督導機制,進一步發揮“三級督政功能”,健全教育督導問責機制,依法督促各市、縣采取強有力措施,加大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力度,滿足城鎮化和新增人口對教育的需求。要進一步提高督導評估實效性,加強過程指導,嚴格評估標準,以評促改,以評促建。建立健全監測和復查制度,鞏固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成果。
督導檢查結束后,請安徽省進一步研究,及時布置整改工作,在三個月內將整改情況報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