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提示
黨的十九大報告科學地確定了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新時代我們黨和國家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總依據。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取得新的輝煌成就,根本原因之一就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旗幟,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與實踐的主題。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黨的十九大報告,高屋建瓴,氣勢恢宏,是一篇光輝的馬克思主義綱領性文獻。報告精辟闡述了5年來黨和國家事業發生的歷史性變革,明確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科學判斷,明確提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黨和國家必須長期遵循的指導思想,明確提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和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宏偉綱領,具有極為重大的理論意義、實踐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報告指出:“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既指明了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同時也指明了我國已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從而科學地確定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這是新時代我們黨和國家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總依據。
我國是在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基礎上經由新民主主義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的。如何把握我國社會主義所處的歷史階段,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沒有也不可能提供現成的答案,我國在較長時期內曾走過彎路并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逐步創立并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黨的十三大召開前夕,鄧小平提出:“社會主義本身是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而我們中國又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就是不發達的階段?!秉h的十三大報告較為系統地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明確指出,我國從上世紀50年代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到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基本實現,至少需要上百年時間,都屬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階段,既不同于社會主義經濟基礎尚未奠定的過渡時期,又不同于已經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階段?!秉h的十三大報告還重申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務,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黨的十四大至十九大報告都根據我國的基本國情,重申并強調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只有到本世紀中葉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一百周年之際,當我國建成了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我國才可以自豪地跨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向社會主義社會的發達階段(或更高階段)邁進。
必須看到,經過60多年的發展,我國在生產力、經濟基礎、上層建筑、人民生活和國際地位等方面都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特別是改革開放近40年來,我國經濟以年均約9.5%的速度增長,到2010年已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斷提升(2012~2016年,我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達到30.2%,超過美國、歐元區和日本年均貢獻率的總和)。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由300美元左右躍升至2016年的8100多美元,由低收入國家進入中等偏上收入國家行列。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額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已由資本凈流入國變為資本凈流出國。2017年我國的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升至第22位,是唯一進入前25名的中等收入國家。我國所有制結構發生了有利于生產力、人民生活水平和綜合國力較快提高的深刻變化。我國上層建筑也不斷完善,黨的建設、法制建設、文化建設不斷加強,伴隨實踐不斷發展的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發揮指導作用,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持續推進。與此同時,我國廣大人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由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最初的“勒緊褲帶”、后來的“基本解決溫飽”、上世紀末的“總體小康”,達到目前接近“全面小康”的水平。我國國際地位大幅提高,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這表明,我國現今雖然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但從經濟社會發展的特征來看,則既不同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也不同于上世紀80年代末,還不同于上世紀末,而是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這種論斷,符合唯物辯證法的質量互變規律,符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可以劃分為若干彼此相關又彼此區別的小的發展階段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和事物發展的內在邏輯。從改革開放開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史進程的角度考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或新階段)。因此,報告明確提出了一個與時俱進的重大科學判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p>
報告高度評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意義,精辟概括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艱巨宏偉的歷史使命,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是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是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p>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新發展
實踐是理論的源泉,理論是實踐的指南。黨的十八大以來的5年,是黨和國家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5年,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全方位、開創性的歷史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取得新的輝煌成就,根本原因之一就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
習近平總書記以當代世界格局和時代特征為背景,以發展的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為基礎,緊緊圍繞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進行了艱辛的理論探索,取得了重大理論創新成果,形成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十九大報告用8個“明確”,概括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基本內容。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基本內容方面,報告中關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標和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表述有重大創新。
一是,明確提出總目標是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首先,與過去的提法相比,這里增加了“美麗”兩個字,是指我國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要達到的目標,從而使總目標的內容更全面了。其次,這里將過去提法中的“國家”改為“強國”,從而使總目標的標準更高了。報告明確提出我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經過奮斗在本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安排,即分兩個階段、奮斗30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對我國本世紀中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達到的戰略目標的基本提法是:基本實現現代化,把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按照報告提出的上述兩個階段的戰略安排,則意味著我們黨原定到本世紀中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達到的戰略目標將在二〇三五年提前實現,到本世紀中葉我國將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是對我們黨以往提出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目標中第三步戰略目標的重大創新和發展。
二是,明確提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不再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而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新時代,我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更加廣泛并不斷增長,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方面有更高的多層次的需要,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多層次的需要也日益增長;同時,我國雖然在社會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顯著提高、社會生產能力在很多方面進入世界前列,但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的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已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制約因素。報告中關于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嶄新表述和科學判斷,符合我國新時代的客觀實際,關系我國新時代的發展全局,是對我們黨創立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大發展。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還包括其他一些內容。例如,“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其中,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這是對發展內涵作了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特點的全方位拓展,集中體現了我國在較長時期內發展的思路、方向和著力點。又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觀點,這是在政府和市場關系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大突破,對深化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具有極為重大的意義。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化了對于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必須長期堅持并不斷發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十九大報告的靈魂和最大亮點。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綱領
十九大報告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提出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提出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宏偉綱領。新綱領涵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國防和軍隊、“一國兩制”和祖國統一、外交、黨的建設等方面,其主要內容大體可以概括為三個“堅定不移”。
?。ㄒ唬﹫远ú灰迫嫔罨母?/p>
改革是發展的強大動力,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必須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不斷深化文化體制、社會治理體制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繼續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堅決破除一切束縛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合時宜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積極吸收人類文明的有益成果,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激發全社會的創新活力和發展活力,充分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積極參加全球治理體系改革,讓中華民族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ǘ﹫远ú灰茖崿F科學發展
發展是硬道理,是共產黨執政興國之要,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必須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五大發展理念,走科學發展之路。在“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經濟建設是核心,必須緊緊扭住經濟建設這個牛鼻子,協同推進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的方針,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必須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和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推動形成更高水平的全面開放新格局,使我國經濟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促進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大幅提升,促進我國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與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和社會全面進步,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ㄈ﹫远ú灰萍訌婞h的建設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進行偉大斗爭,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決定性因素在于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深入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切實增強“四個意識”,旗幟鮮明講政治。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牢記黨的宗旨,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要堅持黨管干部原則和正確選人用人導向,努力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要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夯實黨的執政根基。要持之以恒正風肅紀,奪取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要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要全面增強黨的執政本領,使黨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始終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增強“四個能力”,經受“四大考驗”,克服“四種危險”,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中國經濟規律研究會副會長 郭飛)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