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市西中學校長 董君武
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關于教育部分的論述,進一步突出了教育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既體現了黨中央對教育的重視,又對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
教育維系國家命運,關乎人類未來,在中國改革進入深水區的關鍵時刻,學校和教育工作者更應投身于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的實踐探索,努力為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提供適合的課程與教學。
教育是一項面向未來的事業,是為未來社會的發展培養建設者和接班人,教育甚至應該超前于社會和經濟的發展水平來謀劃和建構。因此,校長和教師應該具有課程領導力,善于以前瞻性的視野暢想未來的社會及其所需要的人才素養,形成學生面向未來的培養目標,進而構建學校課程體系,設計并實施符合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需要的教學。
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預示著智能化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必將推動學校教育的根本性變革。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辦好學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網絡教育”。明確將“網絡教育”作為一種獨立的教育類型,顯示了黨中央對智能化時代漸行漸近這一社會發展趨勢的準確把握,也是黨中央對教育提出的全新要求。
十九大報告多次強調“教育公平”,網絡教育的發展必將有助于教育公平的全面推進。智能化網絡技術的發展,使人機對話以及通過互聯網絡的人人互動成為現實,從而超越了電視教育中信息的單向傳遞。
所以,依托網絡的教育不僅可以建構起與學校傳統教室類似的課堂,在網絡教育的“大課堂”中師生、生生既可以真實地面對面,還可以互動討論、交流和分享,而且網絡教育不受時空的限制,優質的教育資源,特別是優秀教師可以依托網絡教育實現全社會的共享,從而可以更好地推進教育公平。(本報記者 齊林泉 采訪整理)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