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擲地有聲的話語,強力撥動著來自教育系統十九大代表的心弦。
回望我們黨走過的歷程,當黨的十四大報告首次將“優先發展教育”的理念以黨和國家意志的形式清晰表達之時,可能并未有人想見,20多年后的今天,伴隨著黨的十八大以來對教育優先發展戰略的高位推進,我國教育發展水平昂首步入世界中上行列。
黨的十九大報告再一次將“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首位,高位推進,以中華民族特有的智慧、堅毅與果敢,強力引領著中國教育事業大踏步走進新時代。
教育強國驅動優先發展戰略
“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體現的是在國家建設實踐中對教育基礎作用的深刻認識?!笔糯蟠?、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黨委書記馮培清晰地記得,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會上談到人民期盼時,習近平提到10個“更”,第一個就是“更好的教育”;在“7·26”講話中提到8個“更”,第一個還是“更好的教育”。
“時隔5年,我國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這樣的背景下,十九大報告再次提出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正是回應了廣大人民的期待,集中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瘪T培說。
2015年3月1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會見美國哈佛大學校長福斯特時指出:“中國一直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p>
在教育優先發展這一戰略部署上,理念和實踐完美統一。統計顯示,僅從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至今年8月底,習近平同志主持的38次中央深改小組會議,便審議了十幾個涉及教育改革的文件和方案,直指教育改革發展的關鍵,發力精準、影響深遠。堅持從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高度出發,在對我國教育事業歷史方位準確判斷的基礎上,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實踐成功將教育優先發展推向了一個新階段。
十九大代表、山東省教育廳廳長左敏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十九大報告將教育作為民生之首,特別強調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這個定位是非常高的。沒有這個基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便沒有了基礎?!?/p>
左敏也在思考,為什么在經濟下行的情況下,我們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不動搖?“原因就在于經濟下行的表象下是我們經濟發展動力發生的深刻轉變,從依靠投入到依靠創新,而創新的源泉和燃點就在科技、在教育?!弊竺粽f,“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們比任何時候都重視新舊動能的轉換、人才的培養和教育的發展。反過來說,如果不堅持教育優先發展,供給側改革、創新驅動都是沒有基礎的?!?/p>
2010年,中國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14年,在世界輿論的視野中,中國正式站上了“10萬億美元經濟體的新臺階”。今年9月,教育部舉行“從數據看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教育改革發展有關情況”新聞發布會。數據顯示,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GDP(國內生產總值)比例連續5年保持在4%以上,中國教育事業總體發展水平躍居世界中上行列。
“教育發展有強烈的先導性作用,教育優先發展,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是為今天服務,更是在培育未來?!笔糯蟠?、東北大學黨委書記熊曉梅說。
馮培坦言,教育事業和其他行業、產業最大的不同在于教育事業的“產品”是人,而人的全面發展恰恰是整個社會發展最本質、最基礎的部分,需要通過各級各類教育來完成?!笆冀K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體現了我們黨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黨的執政規律的深刻認識?!?/p>
新時代賦予優先發展新內涵
“教育發展到目前階段,在時代變化的過程中,從生產力的角度講,教育的主要矛盾也發生了變化,需要我們深入思考新時代教育優先發展的新內涵?!弊竺粽J為,從過去以保障教育投入為主的優先發展,到新的階段更加強調以滿足需求、促進公平、提高質量為基本要求的優先發展戰略,解決好教育的公平、均衡和質量問題是核心,要用機制保證政策的有效性。
教育優先發展的前瞻性特征,決定了其內涵必然隨著社會的前進和時代的變遷而不斷豐富發展。
馮培注意到,俄羅斯《獨立報》10月17日刊發的一篇題為《中國人變得比俄羅斯人更富有》的文章稱,2012年至2016年的5年里,在反映食品開支在整個消費結構占比的恩格爾系數這一指標上,中國從33%降至30.1%,已接近富裕國家20%—30%的標準,而俄羅斯該指標則從28.1%增至32.3%。
“中國人在食品消費占比的降低反映出國民需求的深層次變化,即從最基本的溫飽向更高層次的教育、文化等方面轉變?!瘪T培說,這種需求的變化直接影響著教育優先發展內涵和外延的變化,這里面既反映了終身學習逐漸成為國民的一種普遍狀態,也反映了教育供給方式的日趨多元化。在這種新需求、新版圖之下,優先發展的內涵便不僅是優先擴大教育規模,而是包含了優先提高教育質量,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的新內涵。
黨的十八大以來,不斷擴大教育規模,保障公民享有更多受教育機會,成為教育優先發展的主基調。截至2016年底,中國擁有世界最大的教育規模,全面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普及了高中教育,接近高等教育大眾化水平。
左敏認為,我們談教育優先發展,一定要把這一國家戰略放在社會經濟發展的大勢中來看?!傲暯娇倳洶呀逃斪髦腥A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這就是教育優先發展最大的外延,要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需求上去找教育優先發展的支點,聚焦教育在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產出的成果和對社會所作的貢獻??梢哉f,離開這個視角,教育優先發展達不到我們的終極目標?!?/p>
新期待引領優先發展新實踐
“教育優先發展,關鍵要體現在行動中,光有理念,沒有行動,行不通?!笔糯蟠?、山西大學黨委書記師帥坦言,如果地方只重經濟效益、只重產值,就算不上真正優先發展教育,過去因為認識偏差產生的短視政績觀在一些地方并不鮮見。但在國家優先發展教育的戰略部署強力推動下,教育成為越來越多政府優先發展的“政績工程”,更成了老百姓的“幸福工程”。
在政府支持教育方面,師帥感受最真切。山西大學要建設新校區,山西省委、省政府一下子拿出將近2000畝建設用地?!笆¢L說過,支持山西大學不需要理由,現在支持山西大學和太原理工大學率先發展已經成為全省上下的共識。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下,政府給了學校這么好的條件、這么寬松的環境,學校有什么理由不下大力氣加快發展?”師帥感受到身上沉甸甸的責任。
經濟全球化為中國教育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戰略機遇,也對中國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提出了挑戰。受知識經濟時代的感召,著眼于提高人力資源素質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教育已成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優先領域,步入優先規劃、優先投資、優先保障和優先發展的新時代。
左敏以山東省委、省政府下決心解決教育“大班額”問題為例介紹說,面對這一老大難問題,2015年,山東省經過深入調研后,抓住學校建設“人、地、錢”三要素,強化政策支持,創新工作機制,總投入1220.17億元,建設中小學2963所,新增253萬個學位,用兩年時間基本解決了“大班額”問題。在創新機制解決“大班額”問題的過程中,山東還新增了10萬個教師編制,新增學校建設用地指標2萬畝,投入1220億元。
“新增的10萬個教師編制從哪兒來?山東通過建立中小學教師臨時周轉編制專戶,對滿編超編的中小學確需補充專任教師的,使用臨時專戶編制予以補充?!弊竺粽f,教育優先發展最關鍵的著力點,是要構建適應新時代的教育治理體系,實現教育治理能力現代化。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水平要適應新時代,也要適應新時代發展對教育的要求,解決不充分帶來的總量問題和不平衡帶來的結構問題,真正將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決策落到實處,實現知行合一。(本報記者 蔡繼樂 柴葳)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