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師范大學學生正在聚精會神上思政課。 李楚華/攝
中國政法大學學生正在上法庭科學實驗課,做文書鑒定。
“總書記好,總書記好!” 2017年5月3日,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本科二年級2班團支部“不忘初心跟黨走”主題團日活動正在舉行,同學們正在交流觀看電影《焦裕祿》的體會。這時,習近平總書記走了進來,看到總書記來了,激動的同學們紛紛起身,高聲向總書記問好。
“五四”青年節來臨之際,中國政法大學建校65周年前夕,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中國政法大學考察。他參觀校史及成果展,會見資深教授,與青年學生一起參加主題團日活動的討論,同師生以及首都法學專家、法治工作代表、高校負責同志座談,暢談如何加強法治人才培養,促進青年成長成才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扎實推進法治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經過幾個月的努力,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已經取得了初步的階段性成果?!敝袊ù髮W黨委書記胡明說。
胡明告訴記者:“幾個月來,中國政法大學高度重視,精心部署,把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作為學校的首要政治任務,作為學校各項工作的基本遵循和行動指南,通過深入學習傳達、系統科學規劃、細化實施辦法,扎實推進了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落地生根?!?/p>
中國政法大學把落實貫徹重要講話精神具體分解為十項任務,制定了“1+8系列持續推進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方案”,從內容、負責單位以及推進時間方面制定了詳細的《任務清單》,并建立起督查督辦機制,確保貫徹落實,形成常態化、制度化。
在創新社會主義法治人才培養模式方面,中國政法大學牽頭研究制定了《立格聯盟院校法學專業教學質量標準》,為法治人才培養、深化法學專業教學改革、規范法治人才培養和專業課程確定了標準;學校將立德樹人、德法兼修的教育指導思想落實在專業特色化建設中。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法學學科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法學教育要處理好知識教學和實踐教學的關系。胡明介紹,為了破解法學教育落后于實踐的問題,學校努力創建法學教育協同創新機制,先后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部等合作共建“雙一流”學科。在最高人民法院的支持下,成立了法治信息管理學院。學校實踐教學體系不斷優化,同步實踐教學模式體系建設不斷推進。
“今后我們將優化法學專業本科生精細化培養模式,建立法學專業人才的‘法大模式’,建立法學教育的協同創新機制,建立優質司法資源‘進學校進課堂進教材’工作體系,持續推進法學與其他學科專業交叉融合,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培養更多高素質人才?!焙鞅硎?。
解決好為誰教、教什么、教給誰、怎樣教的問題
座談會已經過去五個多月了,如何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深入研究和解決好為誰教、教什么、教給誰、怎樣教的問題”的要求一直縈繞在國際法學院副院長霍政欣教授的心頭。
“現代法學從某種意義上說是西法東漸的過程,幾十年來中國實踐也為法學研究創造了大量的理論與實踐問題?,F在這個階段,中國的法學研究者、法學教授,更應該關注中國的實踐和理論問題?!被粽勒f。
霍政欣告訴記者,最近他出版了《國際司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系列教材之一,“這本教材也是這幾個月中,我反復思考總書記提到的中國法治問題的探索。也希望通過這幾個月以來課堂上的努力,回答教什么、為什么教、怎么教的問題?!?/p>
近來,中國政法大學大力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和教育教學方式的改革創新,已有四門課程實現了專題式教學。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為例,通過微課堂教學、翻轉課堂教學等方式,打造了一批深受青年學生歡迎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
黃東是中國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近現代史綱要課的教師,他告訴記者,在課堂教學中,他和整個教研室團隊努力把握微時代的特征,潛心于微課堂和翻轉課堂等教育方式的創新,取得了不錯的成果。在不久前舉辦的“吾愛吾師——最受本科生歡迎的十位老師”評選活動中,黃東被評為最受本科生歡迎的教師。
胡明表示,學校將堅持“立德樹人、德法兼修”,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學教育教學全過程,大力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建設,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養、道德素養和法治素養。
“請總書記放心,我們一定會教好我們這個課程,實現思想政治理論課入腦入心入行,踐行好德法兼修、明法篤行精神?!睂ω瀼芈鋵嵖倳浿匾v話精神,上好思政課,黃東躊躇滿志。
青年要勵志勤學、刻苦磨煉
當時還是民商經濟法學院大四學生的潘輝參加了座談,并作為唯一學生代表在會上發言?,F在,潘輝已經成為民商經濟法學院2017級研究生?!耙淮嗄耆擞幸淮嗄耆说臍v史擔當,要擔負起自己的歷史使命?!迸溯x深受鼓舞。談及未來,潘輝表示:“希望踏實努力學習,踐行總書記對青年人提出的勵志勤學、刻苦磨煉八字要求,把學習和實踐結合起來,不斷扎實自己的理論素養和實踐能力,為祖國的法治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p>
“作為法大學子,更是有著雙重的責任擔當,不僅是法治事業的建設者,更是中國夢的實踐者。我也堅信,從象牙塔到社會,從現在到未來,我們每一個人必將秉持著一顆赤子之心,為中國的法治事業不懈奮斗?!眹H法學院2014級學生郭柔杉言語中透著堅定。(本報記者 楊三喜 董魯皖龍)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