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傳承人類文明,開啟全球聯通密碼,開創未來格局。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教育在國家對外開放的大局中,尋找新定位、展現新作為,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新局面。
發揮教育獨特功能,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
2017年7月1日,從全球31個國家3000多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的110名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首屆學生,經過一年的學習后畢業了。
一年前,蘇世民書院開學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在賀信中指出:“世界各國人民的命運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各國青年應該通過教育樹立世界眼光、增強合作意識,共同開創人類社會美好未來?!?/p>
放眼全球未來發展,這也是向各國青年提出的共同愿景。
立足中國,面向世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入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論與實踐創新,開創了中國外交的新特色、新風格、新氣派。習近平在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上指出,“我們要繼承和弘揚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我們要促進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
教育交流為各國民心相通架設橋梁,在國家外交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主旨演講中倡導“推動教育合作”“發揮智庫作用”。
呼應國家外交的新思路、新布局,教育對外開放呈現新格局,教育規劃、行動戰略紛紛出臺。2016年4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做好新時期教育對外開放工作的若干意見》,明確了教育對外開放在創新發展、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中的重要責任和特殊使命:“堅持擴大開放,做強中國教育,推進人文交流,不斷提升我國教育質量、國家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p>
《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倡議沿線各國建立教育共同體,“通過教育合作交流,培養高素質人才,推進經濟社會發展,提高沿線各國人民生活福祉,是我們共同的愿望。通過教育合作交流,擴大人文往來,筑牢地區和平基礎,是我們共同的責任”。
人類文明互學互鑒,教育是起點,也是落點。教育合作交流,不斷為推進民心相通提供智力支撐。黨的十八大以來,建立并完善了中俄、中美、中歐、中英、中法、中國—印尼、中國—南非、中德等八大中外高級別人文交流對話機制。
2017年7月,金磚國家教育部長共同簽署的《北京教育宣言》提出,繼續支持“金磚國家網絡大學”成員開展教育、科研和創新領域的合作,增進金磚國家青年一代的文化溝通和交流等。金磚五國的教育合作由高等教育向基礎教育延伸,由單項向綜合擴展,由教育向聯合科研、信息分享、人文交流拓展。
5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寬廣的國際視野面向世界謀劃教育格局。中國教育敞開胸懷,不斷推動全球教育深度合作、互學互鑒,攜手各國促進世界教育共同發展。
用教育傳播中國故事,讓世界了解開放自信的中國
近日,柬文版《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在柬埔寨出版。這部譯著的校譯者之一,是柬埔寨王家研究院孔子學院院長謝莫尼勒,他也是柬埔寨參議院副部級的顧問。
在柬埔寨王家研究院孔子學院,謝莫尼勒既是院長又是學生。如今,他可以毫無障礙地用中文交流。此外,他還關注中柬友好的歷史研究,先后主持出版了《孔子——無冕之王》柬文版、《中國燈籠》中柬文版、《千年友好:中柬交流史話》中柬文版和《諾羅敦·西哈努克時代的中柬關系》中柬文版等書籍。
今天,在世界各大洲的孔子學院內,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膚色的學生們,以不同的方式感受著、講述著、傳播著中國故事?!霸谖业募亦l,會說漢語已成為學生們炫耀的法寶?!眮碜远砹_斯的留學生莉莉婭用“發燒”一詞來形容漢語在俄羅斯的受歡迎程度。
雖膚色不同,但他們有共同的喜好——漢語、長城、巨龍、紙扇、武術等關于中國文化的一切;雖語言各異,但他們有相同的習慣——講述自己心目中的現代中國。截至目前,512所孔子學院和1074個孔子課堂遍布全球140個國家,各類學員210萬人。
來華留學生們,則因為留學中國的經歷,有了獨特的人生夢想?!拔蚁氘斠幻袊陀《鹊慕洕鷮<?,把兩國的經濟聯系起來,在兩國的經濟領域作出優異成績?!边@是四川大學印度來華留學博士生木克士心中的夢。
一個國家強勁的經濟實力,可以成為世界的發展引擎;一個國家先進的教育力量,則將引導著全球青年學子的成長方向。中國教育,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世界各國青年。
如今,中國已成為亞洲最大留學目的地國家,留學生規模突破44萬人。越來越多的國際學生來華學習教育、理科、工科、農學等專業。
留學生,是國與國之間“天然”的文化使者。黨的十八大以來,遍及世界各個角落的中國留學生,用自己的言行,講述著他們眼中的中國故事。
“希望廣大留學人員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加強內引外聯、牽線搭橋,當好促進中外友好交流的民間大使?!绷暯娇倳浽跉W美同學會成立100周年慶祝大會上寄語廣大留學人員。
2016年5月,一位中國留學生在美國哈佛大學畢業典禮上的演講吸引了全球的目光。作為優秀畢業生代表,哈佛大學生物系博士生何江的演講,生動展示出當今中國留學生的自信與博愛,代表著中國年輕一代對于全球未來發展的責任與擔當。
2016年,我國出國留學人員總數為54.45萬人,較2012年增長36.26%;留學回國人員總數為43.25萬人,較2012年增長58.48%,國家公派留學生共10.7萬余人。一大批具有國際視野和競爭能力的緊缺人才與戰略后備人才,正在成為傳播中國聲音、講述中國故事的主力軍。
自信地向世界張開雙臂,助力中國教育現代化
2016年9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北京市八一學校時指出:“我們的教育改革要堅持文化自信,好的經驗要堅持,不足的要補齊?!弊孕诺?、智慧地汲取國外教育經驗,助力中國教育現代化,這已經是中國教育的共識。
扎根中國大地,通過國際交流與合作,汲取海外先進的教育理念,借鑒先進的課程體系,從而辦好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教育。
2016年,我國建成一批示范性高水平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和機構,與世界上188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教育合作與交流關系,與46個重要國際組織開展教育合作與交流。先后與47個國家和地區簽訂了學歷學位互認協議。
這意味著,中國教育現代化與世界實現了深度融合,彰顯中國教育現代化水平的中國學歷學位,越來越受到國際認可。
隨著國際交流合作的不斷深入,一些先進的教育理念、優質的國際課程與教育項目被引入中國,給中國教育界帶來新思想、新理念、新視野。
近百年來,中國一直延續著通過出國留學、吸引留學人員學成回國這一巧妙的“借智”方法,推進現代化。至今,這一借鑒方式仍在深入。
“使留學人員回到祖國有用武之地,留在國外有報國之門?!绷暯娇倳浽跉W美同學會成立百年慶祝大會上向全球的中國學子發出邀請,“歡迎更多留學人員回國工作、為國服務?!?/p>
隨著“千人計劃”“萬人計劃”“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等實施,中國留學生紛紛“回家”,為國家建設、為中國教育現代化的發展貢獻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通過“長江學者獎勵計劃”支持高校聘任具有海外工作或學習經歷的高層次人才1094人。目前,我國70%以上的高水平大學校長、80%以上的兩院院士、90%以上的長江學者入選者,都有海外學習或工作經歷。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中國教育,向世界張開了寬廣、自信的雙臂……
積極參與全球教育治理,提升中國教育品牌吸引力
《關于做好新時期教育對外開放工作的若干意見》提出,要大力提升教育對外開放治理水平,“積極參與全球教育治理”。中國高校、政府、學者和專家正逐漸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
在新的背景下推進教育開放工作,需要我們創造參與全球教育治理的體制機制,搭建新的工作平臺。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通過搭建教育、青年、旅游、影視劇創作等形式多樣的交流平臺,不斷創新載體,提升人文交流的質量和水平。
近年來,中國在原有雙邊合作援助的基礎上,還先后形成了多邊的“中國—東盟教育周”“中國—阿拉伯大學校長論壇”“中國—非洲高校20+20合作計劃”“中國—拉美教育交流平臺”“金磚國家大學聯盟”等一批教育合作與對外援助平臺。
這些體制機制的創新,成為中國參與全球教育治理并提升自身能力的重要抓手。
“規范管理”,教育對外開放的一個關鍵詞。黨的十八大以來,建立健全教育對外合作法律法規體系,為教育對外開放保駕護航?!督逃ā贰陡叩冉逃ā贰睹褶k教育促進法》等法律修訂完成,均涉及推進教育對外開放、國際學校管理等內容。
近期出臺的《關于做好新時期教育對外開放工作的若干意見》對新時期教育對外開放工作進行部署,《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則專門針對“一帶一路”倡議規劃教育開放戰略,《關于加強和改進教學科研人員因公臨時出國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重點解決了學術出訪受限問題?!蹲再M出國留學中介服務合同示范文本》今年起正式實施,旨在進一步規范留學中介服務機構行為。
為提升教育治理能力,教育的“放管服”改革正大力推行。據有關統計,5年來取消和下放的教育行政審批事項中,涉及教育對外開放的事項包括中外合作辦學、高等學校赴境外設立教育機構、孔子學院(課堂)設置、自費出國留學中介服務機構資格認定等相關事宜。
同時,中國教育也在積極打造自己的品牌,向世界提供教育服務,貢獻中國教育智慧,提供中國方案。
在馬來西亞,廈門大學建立了中國大學第一所海外分校區,中國高等教育開啟了邁出國門的第一步。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在14個國家和地區舉辦了4個機構和98個辦學項目。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巴基斯坦、哈薩克斯坦、約旦、埃及等10多個國家向我國發出境外辦學申請。
世界在感受中國高等教育魅力的同時,也在領略中國基礎教育的風采:近年來,英國先后兩批各派70余位數學教育專家和教師來華學習,并邀請130余位上海數學教師赴英國開展示范教學活動,引進中國的數學教材;在美國,麥迪遜市首次投入200萬美元建立“安吉游戲”在美國的第一所試點幼兒園……
東方欲曉,崛起的中國正在改變世界格局,也越來越多地承擔起一個大國的責任。
2017年9月,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期間,中國宣布設立首期5億元人民幣金磚國家經濟技術合作交流計劃;向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項目準備基金出資400萬美元;在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項目下提供5億美元援助;在未來一年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4萬個來華培訓名額。
中國教育正史無前例地向世界敞開胸襟,為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開創世界美好未來,貢獻著獨特的力量。(本報記者 張東 黃金魯克)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