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012年11月15日,剛剛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的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會上,談到人民期盼時首先提到了教育。
2015年3月1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會見美國哈佛大學校長福斯特時指出:“中國一直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p>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的經濟崛起已成為現實,開始由“富”起來向“強”起來邁進。
抓住歷史賦予的光榮與夢想,5年來,教育以“優先發展”的姿態前進,為開創一個偉大的時代貢獻力量。
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的理念不動搖
2013年9月25日,在聯合國“教育第一”全球倡議行動一周年紀念活動上,習近平總書記發去了溫暖人心的視頻賀詞:“中國將堅定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不斷擴大投入,努力發展全民教育、終身教育,建設學習型社會,努力讓每個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機會,努力讓13億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p>
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教育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提出“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站在“兩個一百年”的宏偉目標面前,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成為新時期教育優先發展的出發點和歸宿。
僅從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至今年8月底,習近平總書記主持的38次中央深改小組會議,便審議了十幾個涉及教育改革的文件和方案。其中,2017年5月23日,第三十五次會議一次就審議通過了《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關于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匯報》等含金量極高的政策文件,直指改革發展的關鍵,發力精準、影響深遠。
“我們要隨時隨刻傾聽人民呼聲、回應人民期待,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在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的基礎上,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绷暯娇倳浽诘谑萌珖舜蟮谝淮螘h閉幕會上一席話的背后,是將優先發展教育置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重大戰略地位的使命擔當。
9月28日,教育部舉行從數據看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教育改革發展有關情況的新聞發布會,會上發布的數據表明,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部署一系列重大教育改革、重大政策措施和重大工程項目,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GDP(國內生產總值)比例連續5年保持在4%以上,中國教育事業取得了歷史性進展,總體發展水平躍居世界中上行列,培養了一大批高素質人才,提高了全民族素質,推進了科技創新、文化繁榮,為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民生改善作出了重要貢獻。
此前,獨立第三方對中國教育進行的評估顯示,我國九年義務教育學生總數為1.4億,普及率超過世界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高中階段毛入學率和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兩項指標均高于世界中上收入國家平均水平。
數據最有說服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不斷擴大教育規模,保障公民享有更多受教育機會。截至2016年底,中國擁有世界最大的教育規模,有51.2萬所學校,2.65億名在校生;小學凈入學率為99.9%,初中毛入學率達到104%,已全面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高中毛入學率達到87.5%,基本普及了高中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為42.7%,接近高等教育大眾化水平……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優先發展教育的道路,有其獨特的自信和堅守。
教育興則國興,教育強則國強。5年來,習近平總書記一次次走進校園,走近教師、學生。在北京大學、中南大學、國防科技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南昌大學,總書記走進校園,與教師、青年學生暢談家國情懷、理想人生。2013年教師節,正在烏茲別克斯坦進行國事訪問的習近平總書記,關山萬重,仍不忘向全國1400萬教師致信慰問。
2016年教師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北京市八一學校時指出,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堅持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強化責任意識,及時研究解決教育改革發展的重大問題和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
立足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堅持從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高度出發,在對我國教育事業歷史方位準確判斷的基礎上,黨的十八大以來,黨的十八大報告、《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等一系列重大綱領性文件的出臺,推動著波瀾壯闊的教育改革實踐,成功將教育優先發展的理念和實踐提升到了一個新境界。
堅持增加教育投入的決心不動搖
教育優先發展的前瞻性特征,決定了其內涵必然隨著社會的前進和時代的變遷而不斷豐富發展。但無論如何,投入都是衡量教育優先發展的一大重要指標。
近年來,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財政增收困難。但黨中央、國務院穩定增加教育投入的決心從來沒有動搖過!
教育優先,投入先行。作為支撐國家長遠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投資,對教育的投入日益成為評價一個國家、一個地區教育事業是否優先發展的重要標尺。
位于教育部北樓五層的“4%辦公室”,經歷了推動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實現國內生產總值總量占比4%這一國家目標從愿景變為現實的那段歷程。
當4%從教育優先發展的“里程碑”轉變為教育優先發展的“新常態”時,從國家財政投入層面,優先發展的決策意識也開啟了新的征程。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把教育作為財政支出重點領域予以優先保障。2016年,經中央深改小組第31次會議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清理規范重點支出同財政收支增幅或生產總值掛鉤事項的通知》和經國務院第159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后印發的《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進一步明確了“一個不低于、兩個只增不減”要求:保證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一般不低于4%,確保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減,確保按在校學生人數平均的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減。
以保障教育投入為起點和標志,一個橫跨東中西部、覆蓋各級各類教育的教育優先發展政策體系正逐步完善——
2013年的最后一天,《關于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巨k學條件的意見》正式出臺,這項被稱為“義務教育學校建設史上中央財政投資最大的單項工程”開始實施,2014年到2018年,規劃新建、改擴建校舍約2.2億平方米,購置教育儀器設備約1066億元。
2015年4月,中央深改小組第11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此后,各?。▍^、市)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實施方案陸續出臺,為推動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按下快進鍵。
2016年7月,《國務院關于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出臺,對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推進義務教育持續健康發展再次作出部署。當年8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免除普通高中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學雜費,推進扶貧攻堅。
為支持我國基礎教育、職業教育改革發展,中央財政于2016年秋季下達2016年相關教育專項轉移支付資金927億元。2017年,中央財政下達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預算1170億元。
黨的十八大以來,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完善力度進一步加大,經費投入力度進一步加大,資助規模不斷擴大,資助學生累計4.25億人次,年均增幅2.05%;資助總金額累計近7000億元,年均增幅10.66%。
另有統計數據顯示,從2011年營養改善計劃實施至今,中央財政累計安排資金1591億元,為699個國家連片特困地區3600多萬名農村義務教育學生提供營養膳食補助。
“我們最好的地塊不是搞開發,而是用來建學校、辦教育;緊缺的編制也主要向招考教師傾斜,近五六年每年招考補充教師100多名?!彪m然由4個分屬不同縣區的偏遠鄉鎮合并組建而成,雖然這個“四不管”地帶的經濟、教育基礎曾經“一窮二白”,但如今,在黨和政府優先發展教育的政策推動下,山東濰坊峽山生態經濟開發區短短三四年間便引入10多億元資金新建學校,讓峽山區教管中心主任張少軍底氣十足。
回應知識經濟時代、信息時代以及科技革命、全球競爭帶來的挑戰,教育在中國已成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優先領域,步入優先規劃、優先投資、優先保障和優先發展的新時代。
2014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師范大學與貴州國培計劃培訓班學員交流時強調,教育短板在西部地區、農村地區、老少邊窮島地區,尤其要加大扶持力度。2015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到陜西延安楊家嶺福州希望小學考察時指出,教育很重要,革命老區、貧困地區要脫貧致富,從根兒上還是要把教育抓好。
5年來,正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毫不動搖地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為中國教育改革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一系列教育政策得以順利實施并取得顯著實效。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增強民眾獲得感
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教育必須優先發展。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的任務在貧困地區,我們必須補上這個短板。扶貧必扶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边@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關頭作出的重要論述。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讓6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走出貧困,是重點也是難點?!敖逃鲐殹币蚱渫ㄟ^讓貧困地區的孩子掌握知識、改變命運、造福家庭,而成為最有效、最直接的精準扶貧。
教育事業紛繁龐雜,教育優先發展,布局何其關鍵!
2014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加大對農村地區、民族地區、貧困地區職業教育支持力度,努力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營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環境。而在此之前,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以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
政府工作報告關于教育的表述從2013年的“繼續推進教育優先發展”,經歷了“促進教育事業優先發展公平發展”“促進教育公平發展和質量提升”“發展更高質量更加公平的教育”,到2017年的“辦好公平優質教育”“我們要發展人民滿意的教育,以教育現代化支撐國家現代化,使更多孩子成就夢想、更多家庭實現希望”,“優先發展”的目標內涵不斷豐富和發展。讓更多百姓共享教育改革發展成果,增強教育改革發展獲得感,努力營造良好教育生態,成為新的歷史階段教育優先發展的鮮明特征。
一項項教育惠民政策紛至沓來:
中央財政投入資金1100多億元,改善義務教育薄弱學校辦學條件和中小學校舍安全狀況;累計安排資金43億元,對在連片特困地區鄉、村學校和教學點工作的教師給予生活補助;實施城鄉統一“兩免一補”標準和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資金隨學生流動可攜帶,“錢隨人走”惠及近1300萬農民工隨遷子女……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下,各級政府紛紛跟進:貴州省2016年全省教育經費總投入1035.02億元,比上年增長11.45%;江西省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建立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集教育經費的體制,大幅度增加教育經費投入……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5年間,各地教育生態煥然一新,“教育書記”“教育市長”紛紛涌現,教育“一把手工程”遍及全國。教育成了政府優先發展的“政績工程”,更成了老百姓的“幸福工程”。
2016年,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向全世界宣告:“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p>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邁向新的時代征程,伴隨著教育優先發展的腳步,伴隨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將有更多人的命運被改變,去擁抱更加光明燦爛的明天。(本報記者 柴葳)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