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際賽道,18個國外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參賽,讓本屆“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與往屆相比有些許不同。
“大賽開賽至今,來自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日本等國高校的團隊主動參與,包括港澳臺地區,一共有116個項目報名參賽。經過初選,除港澳臺地區,最終有18個國外大學的項目入圍國際賽道的決賽?!苯逃扛呓趟靖彼鹃L范海林說,雖然國際賽道是第一次嘗試,但相信未來大賽會吸引更多國外高校參賽,真正辦成一項國際性創新創業大賽。
“雙創”是個世界性課題
作為項目聯合創始人之一,來自瑞典皇家理工學院的朱楚將精心打造的“Sqore”項目帶到了本屆大賽的“國際賽道”。
“像‘互聯網+’這么大規模的創新創業大賽在國外很少見,國外政府對創新創業的推動力度也沒有國內大,更不要說國內很多高校都有一套完備的創新創業系統,但國內外創新創業教育的趨勢卻是越來越趨同?!敝斐f。
“‘雙創’實際是國際課題,不光是中國面臨的課題,只是我們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狈逗A终f,全世界都已經認識到創新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2014年9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公開發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2017年4月,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每年的4月21日指定為“世界創意和創新日”,并呼吁各國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通過該決議,“雙創”為全球課題貢獻了中國智慧。
2015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印發。至今,創新創業教育已在高校漸成氣候,逐步實現從課程設置到課程體系、育人模式的系統化轉變。
“大賽是引導帶動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一個具體舉措?!狈逗A终f,在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帶動下,作為最有創意、創新精神最強的群體,高校師生正成為“雙創”的重要支撐力量。
外部壓力激發內驅動力
“大賽引進國外團隊,讓我們有機會了解國外的創新創業團隊都在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可以借此審視自己選擇的方向,視野更開闊了,這些都是學習和借鑒的機會?!蔽靼搽娮涌萍即髮W微電子學院學生馬瑞,帶著“高性能全集成激光雷達芯片——讓機器用‘芯’感知”項目來到本屆大賽,就是想通過大賽,找到產品的定位和未來發展方向。
范海林更愿意將國外團隊的引進看作是給國內高校團隊的一個外部壓力,因為畢竟“雙創”本身就是個國際課題,誰能在創新驅動方面走在前面,誰就能占領改革發展的先機,誰就能在國際發展格局中占據有利的位置。
數據顯示,世界發達國家大學生創業率平均約為1.6%,而在我國,這一比率已達到3%。
在浙江大學團隊指導教師張克俊的視野中,國內大學生創新創業面臨的是一個政府支持力度大、高校投入多、創新創業百花齊放的環境,這一點是國外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者望塵莫及的。但同時,國外大學生創新創業過程中,投資人和專業評估機構介入較早,項目產品更貼合市場等做法,對我國的創新創業教育也是一種啟發?!按蟊妱摌I、萬眾創新,需要相應的創新素養教育、法律法規、投資機構配套跟進,高校在鼓勵學生創新創業的同時也要注意引導?!睆埧丝≌f。
開辟創新創業交流新渠道
帶著團隊花了兩年時間研究尋找的洗浴用品海綿項目來西安參賽之前,來自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的項目負責人王綏昌對國內的創新創業現狀并沒有深切的了解,印象中就感覺國內團隊項目科研比重大、高科技產品多,而他們的項目更接近日常市場需求。
“國內近些年的創新創業從跟隨逐漸轉變為引領角色,像中國的電商、無人機、移動互聯網等都走在世界前列,如果不加快新技術的消化、吸收、應用,很多國家都會進行抄襲?!北究圃诒本┬畔⒖萍即髮W就讀的經歷,讓朱楚對國內外創新創業項目的差異有自己的認識。
他認為,國內外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側重點不同,比如人工智能,國內的很多創新是具有開創性的,而發達國家由于市場較成熟,則微創新占比較大?!皣鴥葯C會多競爭也激烈。國內市場大,常常做一個手機應用,用戶可能幾百萬才起步,而在國外,幾百萬用戶就可以成就一個非常大的公司了?!敝斐貏e珍惜這次參賽機會,因為他覺得這是一次難得的交流,讓他能夠近距離學習、比較、鑒別。
“國際化的視野讓大賽將中外大學生人文交流從文化層面轉入更深層次的創新創業交流,我們希望以后中外大學生能夠合作開展項目?!狈逗A终f。(本報記者 柴葳 馮麗)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