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第三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開幕。圖為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團隊參賽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翟家大院撕紙”項目。(本報記者 張勁松/攝)
穿戴式外骨骼康復機器人、鯤鵬易飛無人機、環保型快遞包裝及回收……9月16日,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舉行的第三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上,參賽項目陸續登場。無論是“高大上”的高科技項目,還是“接地氣”的公益項目,都體現出參賽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責任擔當。
在“雙創”中重新發現自我
“我們的芯片是一個系列,叫作CMOS全集成激光雷達芯片。別看它小,它的‘小宇宙’可是很厲害的?!狈旁陧椖控撠熑笋R瑞手掌心的芯片,看起來還不及小拇指指甲的一半。
然而,就是這樣一塊小小的芯片,真正讓無人駕駛汽車、掃地機器人等智能服務機器人有了一雙“慧眼”,讓他們能輕松躲避障礙,即使在夜間也能行動自如。不僅如此,這塊芯片可以使整機體積至少縮小一半、功耗降低50%以上、核心電學器件成本降至原先的1%,并且無需經過電學調試。
處于國際領先水平的全集成激光雷達芯片,是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團隊自主創新的產物?!八粌H是機器芯,更是名副其實的‘中國芯’?!瘪R瑞說。
“‘雙創’的目的不是為了培養老板,也不是為了鼓勵學生都去開公司,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實踐中培養大膽創新、開拓進取的精神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因此,學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應該有清晰的定位?!贝筚愒u委、中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聯盟專家李桂廷說。
來自太原理工大學的瓦斯合成金剛石項目也有一項讓團隊成員引以為豪的技術——他們生產的電子級金剛石產品,打破了國外對我國的產品和技術壟斷,成功應用到了重大國防項目中。
“作為理工科學生,我們有責任刻苦鉆研,利用自己的專業特長為國家的科技進步作出貢獻?!表椖控撠熑肃嵖筛嬖V記者。
盡管遺憾地止步于金獎爭奪賽,但在項目導師于盛旺看來,比起比賽成績,學生在這次大賽中得到的歷練更重要?!八麄冊趧撔聞摌I過程中極大地開拓了視野,培養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素養,這才是能夠伴隨他們未來開創事業的寶貴財富?!庇谑⑼f。
腳踏實地汲取養分
“這是一家有思想、有情懷、有未來的公司?!痹?月16日下午舉行的大學生創業項目與投資機構對接洽談會現場,當被問及為什么選擇投資小滿良倉時,來自深圳大西創投公司的投資人高玉虎不假思索地回答。
當時在洽談會上一鳴驚人的小滿良倉,是一個農產品電商項目,通過對接農戶,幫助農戶解決農產品的銷路問題。
項目負責人張旺今年參加了第三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青年紅色筑夢之旅”,也是實踐團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的發起人之一。
“習近平總書記在回信中勉勵青年一代要有理想、有追求、有擔當。我認為青年創業者只有扎根祖國大地,勇于承擔對社會、對民族的責任,才能具備足夠的韌勁,在創業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睆埻f。
在本屆大賽上,“情懷”成為了不少參賽項目“雙創”夢想騰飛的起點。
“我的家鄉地理位置偏遠,與世隔絕,盡管有一些好的農畜產品,卻無法向省外銷售。我希望帶領家鄉的鄉親們脫貧致富?!鼻嗪C褡宕髮W畢業生才讓三周選擇了電商服務平臺作為自己的創業項目。作為青海黃南藏族自治州藏族牧民的兒子,才讓三周認為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家鄉的貧困面貌,比去大城市工作更能體現知識的價值。
通過建立電商服務體系,免費為貧困村開展電商人才培訓等方式,才讓三周探索了一店帶一戶、一品牌帶一村或多村等電商扶貧模式。截至今年3月,已實現脫貧135戶,簽約小微企業和農業合作社69家,才讓三周也離夢想更近了一步。
以“雙創”新生代的姿態,關注社會進程,關心民生發展,讓不少參賽項目顯示出深刻的思考和價值判斷,來自中山大學的藍信封留守兒童心理陪伴項目就是俯下身子、關注民生的代表。該項目運用大數據手段,通過大學生和留守兒童一對一寫信的方式構建長期朋輩心靈交流的平臺,實現招募匹配精準化、服務體驗個性化,進而引導留守兒童健康快樂成長。據悉,“藍信封”已經覆蓋24個省份150所鄉村學校,累計書信往來達10萬封。
“雙創”教育更需登高望遠
“‘雙創’教育不能急功近利,而是要基于立德樹人,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和本領,培養大學生用所學所長服務于國家發展需要,為區域經濟發展作貢獻,為社會和民眾謀福祉?!标兾魇〗逃龔d副廳長劉建林表示,本屆大賽既是高校創新創業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應實現以賽促教,推進教育教學改革發展,培養更多有創新意識、創新能力、敢于創新、勇于擔當的人才。
“高校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首先要解決價值引領問題?!痹谖靼搽娮涌萍即髮W創業學院院長郭寶龍看來,深化“雙創”教育改革,不是簡單地開幾門課、建幾個平臺,而是要按國家對創新創業人才的要求重塑人才培養體系,將創新創業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要通過創新創業教育在精神層面培養和激發青年學生,樹立理想,堅定信念,錘煉意志,增長才干,將人生價值融入中國夢。
據郭寶龍介紹,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先后開展了“瑞金情”“長征志”“重走紅色辦學路”等“紅色之旅”社會實踐教學活動,將自身蘊藏的豐富的紅色基因轉化為立德樹人的教育資源,為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提供動力源泉和價值追求。
“‘雙創’教育核心在于培養人,而培養人的重要支點是課程,應該建設多元開放課程?!痹谖靼步煌ù髮W教務處處長、創新創業學院院長徐忠鋒看來,要從課程上根植創新創業的基礎理論,搭建各種交叉平臺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通過與企業家的交流和自身的創業實踐,訓練學生具有敢闖敢干的精神,增強內在的耐挫力和韌勁。(本報記者 焦以璇 馮麗)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