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5日)
11月20日至25日,國家教育督導檢查組對山西省申報的33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以下簡稱縣)進行了督導檢查。本次督導檢查是依據《義務教育法》《教育督導條例》和《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按照教育部《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以及教育部與山西省政府簽署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備忘錄》要求,在對山西省申報材料嚴格審核的基礎上進行的。
督導檢查組分11個小組對山西省的33個縣進行了實地督導檢查,共隨機抽查學校和教學點330所(個),其中小學175所,初中54所,一貫制學校24所,完全中學11所,教學點66個。檢查中,核查了相關文件資料、數據;召開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校長、教師、家長座談會共132個;通過專用網絡平臺,對15150人進行了問卷調查,采取隨機訪談等形式,征求了公眾意見。
督導檢查組對33個縣的督導檢查意見如下:
一、主要指標達標情況與檢查結論
按照《辦法》規定,督導檢查組對山西省33個縣義務教育學校辦學基本標準達標情況、義務教育校際間均衡狀況、縣級人民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情況、公眾對本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滿意度等四個方面進行了檢查,結果如下:
?。ㄒ唬┝x務教育學校辦學基本標準達標情況
《辦法》規定,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的評估認定,應在其義務教育學校達到本?。▍^、市)辦學基本標準后進行。各?。▍^、市)應根據相關的義務教育學校辦學國家標準,制定既適應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又與國家標準基本相符的省級標準。山西省結合本省實際,就辦學基本標準制定了10項指標,包括學校的生均校舍建筑面積、運動場地、生均圖書、理科教學儀器、音體美器材、計算機網絡教室、校校通班班通、學科配備、教師學歷、優師分布等方面的指標。督導檢查組對33個縣的各項指標進行了核查。核查結果:學?;具_到了評估標準(詳見表1)。
表1 山西省33個縣(市、區)義務教育學校辦學基本標準達標情況表
?。ǘ┝x務教育校際間均衡狀況
《辦法》規定,對義務教育校際間均衡狀況的評估,以生均教學及輔助用房面積、生均體育運動場館面積、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每百名學生擁有計算機臺數、生均圖書冊數、師生比、生均高于規定學歷教師數、生均中級及以上專任教師數八項指標,分別計算小學、初中綜合差異系數。評估標準為小學、初中綜合差異系數分別小于或等于0.65、0.55。計算差異系數的八項指標數據均來源于全國教育事業統計數據。核查結果:33個縣的小學、初中綜合差異系數均達到了國家標準。小學綜合差異系數在0.095-0.625之間,初中綜合差異系數在0.167-0.549之間(詳見表2)。
?。ㄈ┛h級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情況
《辦法》規定,對縣級人民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的評估,主要從入學機會、保障機制、教師隊伍、質量與管理四個方面17項指標進行,省級可適當增加指標,總分為100分,評估標準不低于85分。山西省根據實際,在實施辦法中設6個一級指標,12個二級指標,30個三級指標,同時增加兩個加分指標。核查結果:33個縣級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均達到了國家規定的要求,得分在93-98.1分之間(詳見表3)。
表3 山西省33個縣(市、區)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得分情況表
?。ㄋ模┕姖M意度調查情況
《辦法》規定,評估認定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需對公眾滿意度進行調查,就有關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相關問題,征求當地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校長、教師、家長、學生等不同群體的意見。山西省對各縣公眾滿意度調查結果均在85%以上。我們此次也通過專用網絡平臺、座談會、隨機訪談等方式對以上幾類人群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與山西省調查的情況基本相符。
督導檢查組還對33個縣有關教育工作情況進行了全面解,未發現作為“一票否決”的重大安全責任事故和重大違紀違規行為。
綜合以上結果,督導檢查組認為,山西省33個縣均達到國家規定的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評估認定標準。督導檢查組將把此次督導檢查結果向教育部和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報告,提請最后認定公布。
二、主要做法和經驗
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不斷健全和完善目標考核、問責獎懲、限期整改、公示公告、監測復查等一系列督導評估制度,扎實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繼前期52個縣通過國家認定后,今年又有33個縣接受國家督導檢查。
?。ㄒ唬﹫猿纸y籌規劃,強化政府責任
一是統籌規劃,加強領導。文水縣對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作出科學規劃和部署,形成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合力推進的工作格局。應縣建立聯席會議制度,明確職責分工,健全了責任監督和問責機制。廣靈縣健全完善縣領導包片制度和教育聯席會議制度,落實主體責任。二是考核問責,強化落實。隰縣把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目標落實納入領導干部工作業績考核。鄉寧縣建立了5個督學責任區,配備了27名責任督學,實行督學掛牌督導。運城市鹽湖區統籌協調各方力量,攻堅克難,強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ǘ┘哟蠼逃度?,改善辦學條件
一是完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蒲縣在財政收入緊、收支矛盾突出的情況下,堅持教育經費投入的“三個增長”和“兩個提高”不動搖。嵐縣每年撥款520多萬元,用于中小學安全保衛、寄宿制學校生活教師補貼等。二是高標準改善辦學條件。太原市晉源區投入2.6億元,用于義務教育項目建設。靈丘縣投入2億元,實施了全面改薄、教師周轉房建設等工程。原平市投入8314萬元,用于義務教育學校改善辦學條件及校園文化建設。長治市郊區投入5907萬元,改造維修校舍、整治校園環境等。應縣投入6886萬元,持續改善學校辦學條件。三是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設。文水縣實現了互聯網接入全覆蓋。方山縣為全縣所有班級配備多媒體、電子白板,為千人以上學校配置標準錄播室。
?。ㄈ┳⒅貎灮Y構,加強隊伍建設
一是加強師資補充交流。壺關縣堅持有編即補,近三年共招聘優秀教師367名,全部充實到農村學校。永和縣出臺了《中小學校長、教師交流實施方案》,強化城鄉教師、校長交流。二是狠抓教師培養培訓。大同市南郊區近三年投入450余萬元用于校長、教師培訓。柳林縣大力推進“名師培養工程”,定期安排校長、骨干教師到北京師范大學進行跟崗培訓。三是努力提高教師待遇。蒲縣每年投入360余萬元用于農村教師、班主任補助,投入100萬元用于校長、教師獎勵。河曲縣對山區教師額外增加補貼,每年安排100萬元對教師進行獎勵。靈丘縣每年安排30萬元專項經費,為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健康體檢。
?。ㄋ模╆P注內涵發展,提升教育質量
一是加強學校德育工作。沁水縣構建新型特色文化,推動學校德育工作邁上新臺階。中陽縣開展了“五個一工程”,特色學校建設成效顯著。二是深化學校教學改革。文水縣突出學區聯合體建設,城鄉學校實現資源共享、以強帶弱、共同發展。大同市城區組建8個集團校,成立了課改研修中心,實現了“校校有課題、人人搞科研”。三是堅持學校特色發展。聞喜縣開發了楹聯校本課程,開展了“以美引德,詩化人生”的特色活動。新絳縣開展了“一周一詩一聯”活動。
?。ㄎ澹┥罨逃母?,破解發展難題
一是推進招生制度改革。運城市鹽湖區嚴格執行陽光招生、均衡編班。大寧縣統一規范中小學生作息時間和課程表,大力減輕學生課業負擔。二是探索辦學模式轉變。朔城區組建了“名校+新建校+薄弱校+農村?!钡氖蠼逃l展集團,實行“管理、教研、考核、提升”四統一。陽曲縣采取“教育聯盟、學區管理、對口幫扶”等多種模式,形成“縣域聯動、城鄉一體、共享發展”的教學協作共同體。三是落實安全管理措施。清徐縣投入1000余萬元,配齊監控、消防等設備,配備保安115名。五寨縣投入650余萬元,為學校安裝了監控設備,配齊了必備的消防安保器材和安保人員。
?。┞鋵嵠栈菡?,實現教育公平
一是隨遷子女、殘疾兒童就學有保障。清徐縣創辦了特殊教育學校,“三殘”入學率達到95.8%。原平市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全部安排就近入學,并與本地戶籍學生同等享受“兩免一補”政策。二是留守兒童就學有關愛。山陰縣建立了農村留守兒童動態監測機制,在經費、編制等方面給予傾斜。河津市為231名農村留守兒童建立了關愛服務監測體系。三是貧困兒童就學有溫暖。婁煩縣五年來,為義務教育階段寄宿生發放交通費補貼450多萬元,生活費補助400余萬元。代縣成立了“雁門濟困助學教育基金會”,十年來資助學生21930人,發放“濟困助學”資金1380萬元。交口縣不斷擴大貧困寄宿生生活補助比例,由23%提高到了46%。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對照國家和省定標準,根據2015年教育事業統計報表審核和此次督導評估現場檢查,33個縣仍有一些薄弱環節和問題,主要反映在三個方面:
?。ㄒ唬W校硬件建設存在短板
在學校硬件建設方面,山西省盡管加大了投入,提高了標準,但所查33個縣的200多所學校中,仍然不同程度存在校園占地面積不足、校舍建筑面積不達標、體育運動場地不足、學校功能室不全等問題。對當前正常教學活動的開展及今后義務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均產生較大的影響。
?。ǘ┙處熽犖榻ㄔO存在弱項
在教師隊伍建設方面,集中體現在教師缺編未補,音體美等學科教師結構性短缺,優師分布不均衡、政策落實不到位等。所查33縣(市)中:在教師缺編未補方面,原平市、聞喜縣、長治市郊區、河津市缺編數量較多。在職稱結構方面,永和縣等部分縣小學中級及以上職稱比例較低,部分農村學校無中級職稱教師。此問題在其他縣也不同程度存在。在優師分布方面:優質師資總量不足,城市名校多,農村學校較少。個別縣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滯后。另外,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培訓要制度化、常態化,進一步優化教師結構,整體提高隊伍素質。
?。ㄈW校管理能力亟待加強
學校常規管理、教學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集中體現在:所查縣一些學校存在大班額問題,個別學校國家課程隨意增減,部分學校圖書復本率高、借閱率低、適讀性差,教師現代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不高,實驗教學開出率低,校園文化氛圍不濃等。據督導檢查統計:婁煩縣、代縣、方山縣,縣城小學高段大班額問題比較突出;中陽縣、交口縣、大寧縣農村學校教育教學設備利用率低;新絳縣、沁水縣、隰縣國家課程開設欠規范;廣靈縣、蒲縣教師現代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不高;婁煩縣、大同市南郊區、柳林縣校容校貌、校園文化建設、校園周邊環境整治有待加強。
四、督導意見
山西省要以本次督導為契機,針對檢查中發現的主要問題和薄弱環節,對照國家和省定標準,認真研究對策,切實部署整改。
?。ㄒ唬┐_保教育投入實現法定增長
各級政府要不斷完善機制,切實保障教育投入。要充分考慮教育事業發展需求,強化預算編制管理。此次部分受檢縣近三年未能全面實現“三個增長”要求,雖然通過督導檢查,這些縣追補了拖欠經費,但反映出缺乏義務教育經費保障的長效機制,要確保國家義務教育投入相關政策真正落到實處。
?。ǘ┎粩喔纳茖W校辦學條件
要努力提高學校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提高中小學整體辦學效益。要采取有效措施逐步解決部分地區學位不足、學校面積不足、班級班額過大等問題。要堅持“抬高底部、補齊短板”的原則,加強薄弱學校改造和薄弱環節整改,對標準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逐一加以解決。
?。ㄈ┏掷m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要按照《國務院關于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要求,進一步完善教師編制動態管理機制,落實“缺編即補”的要求,不斷加大新教師補充力度。要按照《教育部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關于推進縣(區)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的意見》要求,進一步完善各項激勵政策,建立校長教師交流長效機制,全面推進義務教育教師隊伍“縣管校聘”管理改革。要不斷提高中高級職稱教師比例,落實評聘合一政策。要努力提高鄉村教師待遇,切實關心鄉村教師生活,加強教師周轉房及生活設施建設。
督導檢查結束后,請山西省進一步研究,及時布置整改工作,在三個月內將整改情況報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