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8日)
11月14至18日,國家教育督導檢查組對山東省申報的22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以下簡稱縣)進行了督導檢查。本次督導檢查是依據《義務教育法》《教育督導條例》和《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按照教育部《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以及教育部與山東省政府簽署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備忘錄》的要求進行的。督導檢查組按照《辦法》規定,本著“公平公正、嚴格把關”的原則,對22個縣申報材料進行了審核。審核中有1個區的部分指標未達到要求,依據規定,這個區未能通過本次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的評估認定。
督導檢查組分7個小組對21個縣進行了實地督導檢查,共隨機抽查學校204所,其中小學92所,初中64所,一貫制學校12所,教學點36個。檢查中,核查了相關文件資料、數據;召開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校長、教師、家長座談會共84個;通過專用網絡平臺組織對15600人進行了問卷調查;采取隨機訪談等形式,征求了公眾意見。
督導檢查組對21個縣的督導檢查意見如下:
一、主要指標達標情況與檢查結論
按照《辦法》規定,督導檢查組對山東省21個縣義務教育學校辦學基本標準達標情況、義務教育校際間均衡狀況、縣級人民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情況、公眾對本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滿意度等四個方面進行了檢查,結果如下:
?。ㄒ唬┝x務教育學校辦學基本標準達標情況
《辦法》規定,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的評估認定,應在其義務教育學校達到本?。▍^、市)辦學基本標準的基礎上進行。各?。▍^、市)應根據相關的義務教育學校辦學國家標準,制定既適應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又與國家標準基本相符的省級標準。山東省結合本省實際,就辦學基本標準制定了相關指標。督導檢查組對21個縣的相關指標進行了核查。核查結果:學?;具_到了評估標準(詳見表1)。
?。ǘ┝x務教育校際間均衡狀況
《辦法》規定,對義務教育校際間均衡狀況的評估,以生均教學及輔助用房面積、生均體育運動場館面積、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每百名學生擁有計算機臺數、生均圖書冊數、師生比、生均高于規定學歷教師數、生均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教師數8項指標,分別計算小學、初中綜合差異系數。評估標準為小學、初中綜合差異系數分別小于或等于0.65、0.55。計算差異系數的8項指標數據來源于國家教育事業統計數據。核查結果:21個縣的小學、初中綜合差異系數均達到了國家標準。小學綜合差異系數在0.372-0.628之間;初中差異系數在0.281-0.548之間(詳見表2)。
?。ㄈ┛h級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工作情況
《辦法》規定,對縣級人民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的評估,主要從入學機會、保障機制、教師隊伍、質量與管理四個方面17項指標進行,省級可適當增加指標,總分為100分,評估標準不低于85分。山東省對縣級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的評估,在國家指標體系(17項)基礎上增加了3項指標。核查結果:21個縣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均達到了國家規定要求,得分在89-98.5分之間(詳見表3)。
?。ㄋ模┕姖M意度調查情況
《辦法》規定,評估認定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需要對公眾滿意度進行調查,就有關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相關問題,征求當地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校長、教師、家長、學生等不同群體的意見。山東省對21個縣公眾滿意度調查結果均在85%以上。我們此次也通過專用網絡平臺、座談會、隨機訪談等方式對以上幾類人群進行了調查,結果與山東省調查的情況基本相符。
督導檢查組還對21個縣有關教育工作情況進行了全面了解,未發現作為“一票否決”的重大安全責任事故和重大違紀違規行為。
綜合以上結果,督導檢查組認為,21個縣均達到國家規定的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評估認定標準。督導檢查組將把此次督導檢查結果向教育部和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報告,提請最后認定公布。
二、主要做法和經驗
山東省委、省政府把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為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先導性戰略任務,堅持“統籌規劃、分步實施、穩步推進、確保質量”的原則,積極推進全省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在前期93個縣通過國家評估認定之后,今年又有21個縣接受國家督導檢查。
?。ㄒ唬┟鞔_發展目標,履行政府職責
山東省將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為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的重要任務,與全面改薄、解決大班額問題等工作有機結合,圍繞土地、師資、資金3個關鍵問題,出臺明確優惠政策,確定到2017年底基本解決城鎮普通中小學大班額問題,并安排20億的獎補資金。山東省將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目標完成率列為對市級綜合考核的重要指標,把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為考核地方各級政府及其主要負責人的重要內容并納入政府督查工作重點,加強考核問責。教育督導部門強化過程督導、問題導向、整改落實,研發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信息平臺,提高了評估手段和評估結果的科學性與實效性。
?。ǘ┓e極增加投入,改善辦學條件
21個縣共計投入140多億元,全面改善學校辦學條件。一是加強校舍和功能室建設。平邑縣新增校舍面積63萬平方米。蘭陵縣改擴建學校218所。單縣新增學位4.2萬個,新增體育運動場館面積75萬平方米。棗莊市臺兒莊區辦學條件實現了“十個全覆蓋”。淄博市博山區、沂源縣、利津縣、禹城市、巨野縣、陽信縣、汶上縣、魚臺縣、微山縣、東阿縣、高唐縣等拓展綜合實踐室等學科專用教室種類,全面提高功能室設施設備的檔次和水平。二是提升學校裝備水平。東平縣新增1.78億元的教學儀器設備,教育資源網涵蓋教案、學案、課件、微課等12萬件優質教育資源。嘉祥縣等6個縣學校運動場地基本實現塑膠化,為寄宿制學校統一安裝取暖設施。濱州市沾化區、惠民縣建設平安校車天網工程。三是提高學校信息化水平。21個縣學校教室和功能室全部安裝了多功能教學一體機或交互式電子白板,不斷提升教育教學的信息化水平。郯城縣新增計算機1.4萬臺。蒙陰縣建設了教育服務、數字化校園等管理平臺。
?。ㄈ┘訌妿熧Y配備,提高教師素質
一是完善補充機制,加強師資配備。山東省利用精簡壓縮和事業單位改革等方式將收回的編制用于招聘教師,建立了中小學教師臨時周轉編制專戶。蘭陵縣、巨野縣、單縣近三年新補充教師均超過1000人,并加大了音體美科學信息技術等緊缺學科教師的補充力度。二是加大培訓力度,提高綜合素質。東平縣實施名校托管,實現資源共享。陽信縣開展名校長、名教師、名班主任“三名”建設工程。禹城市以“教育大講堂”為平臺,培訓教師6500多人次。嘉祥縣、平邑縣、郯城縣進一步加大教師配備和培訓力度。東阿縣為農村學校教師配備通勤車。三是暢通交流渠道,促進全面發展。汶上縣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與農村學校簽訂名師帶徒協議,落實“六個一”教學指導任務。高唐縣開展城鎮學?!笆掷帧?、縣城學校教學“開放周”和骨干教師“送教下鎮”等校際互助工程。
?。ㄋ模┩七M綜合改革,促進內涵發展
山東省以教育整體發展為目標,以深化改革為動力,大力推進教育綜合改革,破解體制機制障礙;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促進義務教育內涵發展、共同發展和全面提升。各地積極探索課堂改革,轉變育人模式,提高自主性,激發創造力,努力建設高效課堂。微山縣、魚臺縣構建“托管辦學、學校聯盟、城鄉互動”的教育發展共同體,推動城鄉同步、優質發展。棗莊市臺兒莊區堅持10年推廣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方法,構建“三六五生態高效課堂”模式。沂源縣構建職責清晰、管理科學、運行順暢的精細化管理體系。高唐縣建設“小班對抗小組合作”等元素為主流的生態課堂,探索“單元整合、多課漸進”教學模式。巨野縣完善“三研一體”化“四段”式評價制度。淄博市博山區開展傳統戲曲進校園活動,將具有地域特色的五音戲作為校本課程。濱州市沾化區開展“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引導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菝窨h實施體育藝術“2+1”工程,讓每個學生掌握兩項體育技能和一項藝術特長。
?。ㄎ澹嫿◣头鰴C制,保障教育公平
山東省進一步加大對農村貧困家庭學生資助力度,擴大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費補助范圍,由在校住宿生的15%擴大到30%。各地健全以政府為主導,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貧困學生和留守兒童關愛體系。積極落實“兩為主”“兩納入”和“四個同等對待”政策,保障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對照國家和省級標準,根據2015年教育事業統計報表審核和此次督導評估現場檢查,21個縣仍有一些薄弱環節和問題。
?。ㄒ唬┎糠謱W校教育資源仍有缺口
蒙陰縣、郯城縣、魚臺縣、單縣、惠民縣、巨野縣學校占地面積缺口較大;棗莊市臺兒莊區、嘉祥縣、陽信縣、魚臺縣、高唐縣、微山縣、汶上縣、濱州市沾化區、淄博市博山區、平邑縣、東平縣部分學校占地面積不足。棗莊市臺兒莊區、蘭陵縣、嘉祥縣、惠民縣、沂源縣、東平縣、汶上縣、巨野縣、微山縣、魚臺縣部分學校教學及輔助用房面積不足。棗莊市臺兒莊區、東平縣、淄博市博山區、蒙陰縣、微山縣、嘉祥縣學校體育運動場地面積缺口較大;惠民縣、蘭陵縣、單縣、陽信縣、濱州市沾化區部分學校體育運動場地面積不足。
?。ǘ┎糠挚h辦學條件仍存在薄弱環節
21個縣的部分學校存在大班額問題,功能用房緊張,室內設施、教學儀器器材、室外體育器材和信息化設備陳舊。部分學校專用教室單間面積偏小,綜合實踐和技術教室教學項目少或內容單一、實用性差、利用率低,操作臺與配備器材不匹配。微山縣、魚臺縣、汶上縣、東平縣、郯城縣、東阿縣、高唐縣、濱州市沾化區、惠民縣、陽信縣、巨野縣等部分學校辦學條件和生活設施須進一步補充和完善。
?。ㄈ┙處熽犖榻ㄔO有待加強
嘉祥縣、棗莊市臺兒莊區、魚臺縣、單縣教師配備不足;惠民縣、陽信縣、蘭陵縣、平邑縣、濱州市沾化區、蒙陰縣、汶上縣等部分學校音、體、美、外語和信息技術等專業教師配備不足。淄博市博山區、利津縣、嘉祥縣、東平縣、郯城縣、蒙陰縣、惠民縣教師交流比例偏低。
四、督導意見
山東省要以本次督導為契機,針對檢查中發現的主要問題和薄弱環節,對照國家和省定標準,認真研究對策,切實部署整改。同時,要舉一反三,對尚未達標縣加強過程指導。
?。ㄒ唬┤媛鋵嵔逃度胝?,確保實現法定增長
各級政府要按照有關規定,積極落實義務教育投入政策,在年初安排公共財政預算時,充分考慮教育事業需求,強化預算編制管理,確保實現法定“三個增長”。對于追補的欠撥資金,要確保合理安排并主要用于改善辦學條件。
?。ǘ┏掷m加大學校標準化建設力度,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
結合城鄉一體化發展,加強統籌規劃、科學規劃,積極擴充城鄉公辦教育資源,努力提高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提高中小學整體辦學效益。對于城區新建住宅小區、生源較集中的區域要配套建設學校,逐步解決學位不足、面積不足、班額過大問題。堅持“抬高底部、補齊短板”的原則,加強薄弱學校改造和薄弱環節整改,采取一縣一策的辦法,對標準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逐一加以解決。
?。ㄈ├^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優化并均衡配備師資
加大教師補充力度,切實解決短缺學科教師問題,進一步優化教師隊伍學科結構和年齡結構。加大城鄉之間、校際之間教師交流比例和力度,均衡配置城鄉教師資源。繼續做好教師隊伍梯隊建設,完善培訓體系,創新培訓模式,提高培訓實效,整體提升教師專業化水平。
督導檢查結束后,請山東省進一步研究,及時布置整改工作,在兩個月內將整改情況報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