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30日)
12月25日至30日,國家教育督導檢查組對重慶市申報的11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縣進行了督導檢查。本次督導檢查是依據《義務教育法》《教育督導條例》和《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按照教育部《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以及教育部與重慶市政府簽署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備忘錄》要求,本著“公平公正、嚴格把關”的原則,在對重慶市11個區縣的申報材料嚴格審核的基礎上進行的。
督導檢查組分3個小組對通過材料審核的11個區縣進行了實地督導檢查,共隨機抽查學校102所,其中小學55所,初中、一貫制學校、完全中學各11所,小學教學點14個。檢查中,核查了相關文件資料、數據;召開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校長、教師、家長座談會共44個;通過專用網絡平臺對9255人進行了問卷調查;采取隨機訪談等形式,征求了公眾意見。
督導檢查組對11個區縣的督導檢查意見如下:
一、主要指標達標情況與檢查結論
按照《辦法》規定,督導檢查組對重慶市11個區縣義務教育學校辦學基本標準達標情況、義務教育校際間均衡狀況、區縣級人民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情況、公眾對本區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滿意度等四個方面進行了檢查,結果如下:
?。ㄒ唬┝x務教育學校辦學基本標準達標情況
《辦法》規定,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的評估認定,應在其義務教育學校達到本?。▍^、市)辦學基本標準的基礎上進行。各?。▍^、市)應根據相關的義務教育學校辦學國家標準,制定既適應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又與國家標準基本相符的省級標準。重慶市結合本市實際,就辦學基本標準制定了相關指標。督導檢查組對重慶市11個區縣的各項指標進行了核查。核查結果:學?;具_到了評估標準(詳見表1)。
?。ǘ┝x務教育校際間均衡狀況
《辦法》規定,對義務教育校際間均衡狀況的評估,以生均教學及輔助用房面積、生均體育運動場館面積、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每百名學生擁有計算機臺數、生均圖書冊數、師生比、生均高于規定學歷教師數、生均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教師數8項指標,分別計算小學、初中綜合差異系數。評估標準為小學、初中綜合差異系數分別小于或等于0.65、0.55。計算差異系數的8項指標數據來源于國家教育事業統計數據。核查結果:11個區縣的小學、初中綜合差異系數均達到了國家標準。其中,小學綜合差異系數在0.302-0.636之間;初中綜合差異系數在0.249-0.528之間(詳見表2)。
?。ㄈ┛h級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情況
《辦法》規定,對縣級人民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的評估,主要從入學機會、保障機制、教師隊伍、質量與管理四方面17項指標進行,省級可適當增加指標,總分為100分,評估標準不低于85分。重慶市根據實際,在本市實施辦法中共設置六個一級指標、14項二級指標、53項評分要點。核查結果:11個區縣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均達到了國家規定要求,得分在88-94.3分之間(詳見表3)。
表3 重慶市11個區縣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得分匯總表
?。ㄋ模┕姖M意度調查情況
《辦法》規定,評估認定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需要對公眾滿意度進行調查,就有關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相關問題,征求當地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校長、教師、家長、學生等不同群體的意見。重慶市對11個區縣公眾滿意度調查結果均在85%以上。我們此次也通過專用網絡平臺、座談會、隨機訪談等方式對以上幾類人群進行了調查,結果與重慶市調查的情況基本相符。
督導檢查組還對11個區縣有關教育工作情況進行了全面了解,未發現作為“一票否決”的重大安全責任事故和重大違紀違規行為。
綜合以上結果,督導檢查組認為,重慶市11個區縣均達到國家規定的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評估認定標準。督導檢查組將把此次督導檢查結果向教育部和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報告,提請最后認定公布。
二、主要做法和經驗
重慶市政府將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為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戰略任務,以督導評估為有力抓手,工作強力持續推進。
?。ㄒ唬┩怀鏊膫€強化,政府履職盡責
重慶市全面改善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全面統籌城鄉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全面推進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一是強化戰略定位。將按期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認定作為各區縣政府必須完成的剛性任務。二是強化組織領導。萬州區出臺并實施了《校點布局結構調整實施意見》;綦江區新增10個規劃項目,基本消除超大班額現象;榮昌區解決了125所學?!皟勺C”辦理遺留問題。三是強化部門協調。黔江區、江津區、銅梁區、梁平區、酉陽縣等實施區縣領導分片包干,職能部門對口幫扶。四是強化考核監督。重慶市對按期通過的區縣給予500萬元獎補。開州區將政府教育督導室由事業單位升格為正處級行政單位。
?。ǘ┩怀鰳藴式ㄔO,改善辦學條件
11個區縣嚴格對照重慶義務教育學?;巨k學標準,兜底線、補短板,全面提升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一是大力實施“全面改薄”。榮昌區投入“全面改薄”區級資金達到總金額的32%。二是大力實施項目建設。梁平區學校建設做到“一同步、兩確保、四優先”。三是大力實施功能室建設。酉陽縣實現校園安全監控全覆蓋。江津區投入1.4億元實現了教育裝備“脫胎換骨”。四是大力實施信息化建設。萬州區累計投入1億元實現“網絡寬帶、多功能活動室、計算機室、班班通”四個全覆蓋。永川區投資8500萬元,建設永川智慧教育云,數字校園建成率、優質資源覆蓋率、教學空間開通率均達到100%。
?。ㄈ┩怀鼍馀渲?,加強師資建設
重慶市出臺《貫徹統一城鄉教職工編制標準的實施意見》《貫徹落實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的通知》《開展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實施情況專項督導》《深入推進中小學校長教師交流輪崗的指導意見》等一攬子政策。一是充實教師隊伍。黔江區按需配備教師,永川區積極調整優化崗位結構。二是開展教師交流。銅梁區干部教師交流比例分別達到16.03%、10.3%。三是完善培訓機制。江津區搭建教師培訓新平臺;墊江縣常年分片舉行“特級教師、骨干教師送教下鄉活動”;酉陽縣將農村教師作為重點進行全員輪訓。四是提升教師待遇。榮昌區在職稱評聘等諸多方面向農村學校加大傾斜力度;綦江區邊遠教師津補貼最高可達每人每月1200元,設立鄉村教師重大疾病救助基金,建設教師周轉房2萬平方米。
?。ㄋ模┩怀鲑Y源共享,創新辦學模式
重慶市借助項目捆綁發展,通過試行委托管理等方式,實現薄弱學校結對發展“全覆蓋”。萬州區66所村完小與中心校組建一體化學區,實行行政工作等“五統一”。黔江區組建“1+N”的8個集團化辦學模式,成立集團中心教研室,實施捆綁考核,通過流動工作站、骨干教師駐校支教、緊缺學科教師跨校任教等方式,均衡師資配置。綦江區探索學區自治模式,成立“學區自治委員會”,實現學區資源共享自治協調發展。
?。ㄎ澹┩怀鎏厣l展,促進內涵提升
重慶市積極開展課程改革,注重將地域文化、民族文化,與學校辦學特色有機整合。一是注重立德樹人。銅梁區開展三年“潔雅”行動;開州區在素質教育評估中引入第三方評價機制。二是加強地方和校本課程建設。黔江區、榮昌區、梁平區開發系列具有地域特色的校本課程。三是關注文化浸潤。綦江區設立書法院和教育博物館,酉陽縣將民族語言、服飾、民歌、苗繡等納入課輔活動普及傳承。
?。┩怀龉交菝?,辦好民生實事
重慶市不斷完善各類特殊群體就學政策,強化各項措施,確保人人享有均等入學的機會。一是關注隨遷子女。重慶市堅持入學機會公平,全市接受隨遷子女34萬人,占義務教育學生數的11.3%。二是重視特殊教育。重慶市2015年投入特殊教育專項經費4700萬元,保障弱勢群體受教育權益。三是關懷貧困學生和留守兒童。萬州區、開州區、梁平區、墊江縣建立健全了關愛幫扶機制。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對照國家和市定標準,根據2015年教育事業統計報表審核和此次督導評估現場檢查,11個區縣仍有一些薄弱環節和問題。
?。ㄒ唬┬I釄龅赜写M一步改善
各受檢區縣學校生均校舍、生均校地指標不達標的情況較為普遍。萬州區、江津區、永川區、綦江區、銅梁區、榮昌區、開州區、梁平區、墊江縣均存在不同程度缺口。
?。ǘw育運動場館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
各受檢區縣學校體育場館不達標問題較為普遍。黔江區、江津區、永川區、綦江區、銅梁區、開州區、墊江縣、酉陽縣缺口面積均在5萬平方米以上,部分學校體育運動場館建設標準不高。
?。ㄈ熧Y隊伍整體建設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
萬州區、綦江區、榮昌區等部分農村學校及小規模學校不同程度存在音、體、美、英語、綜合實踐等學科專業教師較為緊缺的現象;黔江區教師核定編制執行標準偏低;江津區部分學校教師年齡結構存在老化現象;永川區部分學校師生比不達標;開州區、梁平區、墊江縣等區縣校長教師交流比例有待進一步提高;酉陽縣專業教師學歷提高比例偏低;銅梁區部分農村學校教師運用信息化設備授課能力不強。
?。ㄋ模┕δ苁医ㄔO有待進一步完善
部分學校功能室配置不足,設施設備存在更新不及時問題。黔江區、江津區、永川區、綦江區、榮昌區、墊江縣、酉陽縣均不同程度存在學校功能室不達標、計算機配置不足、圖書配置不足等問題。
?。ㄎ澹┐蟀囝~現象有待進一步治理
部分城鎮學?,F有教育資源,不能充分滿足入學需求,造成大班額現象較為普遍。永川區、江津區、萬州區、黔江區、開州區、墊江縣、酉陽縣部分城鎮學校相對比較嚴重。
四、督導意見
重慶市要針對發現的主要問題和薄弱環節,嚴格對照重慶市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縣督導評估標準,認真研究對策,切實部署整改,督促各區縣落實到位。
?。ㄒ唬﹪栏褚婪ūU辖逃度?/p>
要嚴格執行《義務教育法》,全面落實“三個增長”及各項教育投入政策要求。部分受檢區縣欠撥資金雖及時追補到位,但今后仍應防止“三個增長”不落實問題。對于追補的欠撥資金,要明確使用方向,確保足額用于義務教育并向農村學校、薄弱學校傾斜。
?。ǘ┥钊胪七M標準化建設
要實施精準扶貧,推進“全面改薄”,補齊補強短板,不斷改善辦學條件。要進一步優化學校布局,辦好每一所必須保留的小規模學校(教學點)。新建學校要嚴格執行國家和重慶市相關建設標準,在校地、校舍、體育場館等方面要與辦學規模相匹配。要將信息化建設作為重點,優先安排,優先配置到農村邊遠地區。
?。ㄈ┤嫣嵘處熽犖樗刭|
要通過“雙特”計劃等充實教師隊伍,特別是農村學校音體美等緊缺學科教師。要嚴格落實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制度,逐步均衡師資配置。要對農村特別是艱苦邊遠地區的教師,在工資待遇、職稱評聘等方面予以傾斜,增強吸引力。要堅持實施全員培訓、學科輪訓等計劃,著力提高農村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推進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
?。ㄋ模┣袑嵓哟蠊ぷ魍七M機制
要堅持將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在政策上重點考慮,在工作上優先安排,確保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推進有序。要強化教育督導,切實加強現有政府教育督導室力量,不斷加大督學責任區建設,真正把教育督導作為推進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的重要保障。
督導檢查結束后,請重慶市進一步研究,及時布置整改,在三個月內將整改情況報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