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學
上海大學把思政課作為人才培養核心課程,納入“雙一流”建設的重點任務,從課程內容、師資隊伍、教學方法等多方面深化改革,將思政課建設成深受學生歡迎的熱門課程。
一、深化課程內容建設,發揮哲學社會科學育人功能
一是深入研究教材,發揮中央馬工程統編教材優勢。設立教學研究專項經費,鼓勵教師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將教材語言轉換為教學語言,不斷增強理論說服力;積極開發教輔材料,基于大中小學德育課程一體化思路,著力解決高校思政課與中學政治課在教學內容上的銜接,幫助教師把教學重點難點講深講透。
二是開展集體備課,將黨的創新理論融入課堂教學。制度化推進集體備課會,校領導全程參與,哲學社會科學其他專業教師共同討論,“備理論”“備學生”“備熱點”“備教學方法運用”,遵循教學規律,貼近學生特點,將黨的創新理論有計劃、分專題地進入課堂,根植于大學生思想深處。
三是推出“大國方略”等一批中國系列課程。學校邀請哲學社會科學領域多位知名專家學者,組建跨學科、跨院校、跨地域的教研一體化師資團隊。在課程內容設計上,注重貼近學生的思想和生活實際,在講授知識的過程中傳遞正確價值導向。
二、加強師資建設,打造一支讓學生滿意的教師隊伍
學校把教師隊伍建設擺在辦學工作突出位置,尤其注重思政課教師隊伍培養,引導專業課教師參與思想政治教育,構建讓教師想教好、能教好的工作機制。聚焦思政課教師能力提升,構建“立交橋”式培養體系。首創“項鏈模式”,實現多學科師資協同育人。依托同城平臺,實現資源共享。
三、加強教學方法改革,用問題導向增強教學有效性
一是開展“問題解析式”教學方法改革。2009年起,學校承擔高校思政課“六個為什么”試點工作,探索基于問題邏輯的教學方法。在實踐中收集整理學生原始問題近10萬個,建立了多角度、多層面的課程教學問題庫。
二是注重話語體系轉化,貼近學生思想特點。連續舉辦7屆“上海大學思政論壇”,每年開展教學質量活動月,舉辦170期社科論壇,組織實施20期教學基本功培訓,幫助教師樹立“把理論融入故事,用故事講清道理,以道理贏得認同”的教學理念。
三是注重運用信息技術,貼近學生接受習慣。進行“微課程”教學改革,建立思政課“微課程”視頻庫,把教材邏輯體系轉化為“微課程”教學的問題邏輯體系,形成既能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能滿足學生自學需要的新型網絡教學模式。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