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32個教師節來臨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回到母校北京市八一學校,看望慰問師生,向全國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致以節日祝賀和誠摯問候。在與師生代表座談時,習近平強調,基礎教育在國民教育體系中處于基礎性、先導性地位,必須把握好定位,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從多方面采取措施,努力把我國基礎教育越辦越好。
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 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關鍵。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只有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發展的正確方向,教育事業才能健康順利發展;如果教育發展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相脫節,如果我們培養出來的是與社會主義事業發展不相適應的片面發展的人,將會給社會帶來消極的影響。近些年來,教育發展的內外環境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隨著社會競爭和人才競爭的不斷加劇,一小部分人對教育培養目標的理解,過于偏向個人的片面發展,把提升個體的人力資本價值視為終極目的,把參與市場和社會資源分配視為個體發展的目標,“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常常被忽視。作為教育工作者,當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充分認識到,黨的教育方針是關于教育培養目標和發展方向的根本遵循,是人才培養的總目標,是教育事業的靈魂,任何時候都不能虛置,更不能丟。我們培養的人才,應該是與黨和人民同心同行的人,是理想遠大、信仰堅定、樂于奉獻的人,是遵紀守法、品行高尚的人,而不僅僅是高智商的“成功人士”。
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是新時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時代要求,是教育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所在,是“十三五”時期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應該看到,在社會轉型期,在改革攻堅階段和發展關鍵期,社會情況發生了復雜而深刻的變化,經濟成分和經濟利益多樣化、社會生活方式多元化、社會組織形式不斷演化和收入分配的多層多樣化等,不可避免地使人們的價值觀念呈現出紛繁狀態。再加上市場自身的弱點和消極因素對精神生活的滲透,凡此種種,使得不少人出現了某種思想混亂,在一些原則問題上甚至都可能出現一些不必要的爭論。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內在關聯不可分割,也不可偏廢。教育是立德樹人的事業,作為教育工作者,要旗幟鮮明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導學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強。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黨的教育方針的重要內涵。當前,素質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發展不平衡,在一些地方實施得并不理想,“教育工廠”之類落后的教育理念還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距人民滿意的教育還有不小的距離,無論是教育教學模式還是評價標準,都亟待深化改革。推動素質教育,需要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家長和社會輿論合力支持,只靠單一的力量很難奏效,這在一些地方是有過教訓的。廣大教師是關鍵,他們是學生錘煉品格的引路人、學生學習知識的引路人、學生創新思維的引路人、學生奉獻祖國的引路人,實施素質教育,引領學生全面發展最終要靠他們。
教育要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做出更大的貢獻,就要把黨的教育方針落實落細,這是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肩頭的責任。要超越中等收入陷阱,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實現從“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的歷史跨越,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時代越是向前,知識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發突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愈發凸顯”。這是對我們教育工作者的莫大激勵和期許?。ū緢笤u論員)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